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女性服刑人员关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837名女性服刑人员并进行分析。结果94%的女性服刑人员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19.8%~87.3%,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11.6%~87.6%,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23.4%~48.6%;对预防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36.7%~57.5%。46.6%~55.7%的女性服刑人员对艾滋病表现为恐惧心理;26.6%~90.0%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怀有偏见。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影响对艾滋病或艾滋病病人态度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结论女性服刑人员对艾滋病知识表现为广泛知晓但缺乏深入了解,并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不宽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取干预手段转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和患者 (PLWHAs)歧视态度。 方法  实施多种形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干预前 50 %的村民不知道HIV的三种传播途径 ,65 %~ 79%不了解非传播途径 ,仅 6 %答对所有问题。面对面访谈发现 ,村民对PLWHAs的歧视态度并不严重 ,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干预后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上升为 81 % ,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从 1 2 %上升为 45 % ,所有问题均正确回答的上升为 35 %。持各项歧视态度的比例下降 ,持同情帮助的比例上升。Logistic分析提示 ,干预活动对持同情、帮助态度的作用大于文化程度和年龄。 结论  反对歧视PLWHAs活动应从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入手 ,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细致的反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取干预手段转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PLWHAs)歧视态度。方法 实施多种形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50%的村民不知道HIV的三种传播途径,65%-79%不了解非传播途径,仅6%答对所有问题。面对面访谈发现,村民对PLWHAs的歧视态度并不严重,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干预后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上升为81%,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从12%上升为45%,所有问题均正确回答的上升为35%。持各项歧视态度的比例下降,持同情帮助的比例上升。Logistic分析提示,干预活动对持同情、帮助态度的作用大于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 反对歧视PLWHAs活动应从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入手,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细致的反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在农民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方法参照国家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中,关于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方法,选取北京市两个较大的建筑工地,在知情同意下,对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371名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0.4%。农民工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中的不同问题的知晓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关于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途径传播三种传播途径的知识知晓率最高,为50%~70%;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50.4%;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近70%回答不正确。被调查农民工目前获知艾滋病知识前三位的途径分别是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和免费宣传材料,分别占43.39%、34.24%和32.54%。同时这也是农民工最喜欢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结论被调查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在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人群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应注重采用农民工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娱乐和非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KAB)的情况,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州市娱乐和非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娱乐场所发出调查表3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86份,有效率为95.33%,平均年龄为(22.1±3.29)岁;非娱乐场所发出调查表16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55份,有效率为96.88%,平均年龄为(20.8±5.33)。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艾滋病总知识、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均高于非娱乐场所女服务员(P<0.05),除"感染艾滋病会立即死亡"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这两题的回答正确率相当外,其他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高于非娱乐场所(P<0.05)。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对性交使用安全套有必要、嫖娼态度、多个性伴侣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较非娱乐场所女服务员高(P<0.05),且未婚同居和性生活中每次、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亦较高(P<0.05)。对艾滋病病人态度两组人群回答情况基本相同。艾滋病预防认识和意愿方面,除了应开展健康教育的意愿两组基本相同外,其他问题的肯定回答比例均为娱乐场所女服务员高于非娱乐场所(P<0.05)。结论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预防意识,较非娱乐场所女服务员高,性观念和性行为较为开放。应加强非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出国劳务人员的家庭留守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三种感染途径的现况调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阻断经性途径造成的家庭内传播。方法从2009年开始,利用全州8个县市中的80个项目点,入户对2 494名留守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流行病学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2 494名留守人员中,对性途径和血液途径传播的回答正确率分别达到97.63%(2 435/2 494)和97.47%(2 431/2 494),对母婴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达到85.32%(2 128/2 494),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达到91.86%(2 291/2 494),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回答正确率达到95.03%(2 370/2 494),认为可以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的82.32%(2 053/2 494),同意可以与患艾滋病的朋友或亲戚来往的77.75%(1 939/2 494);检测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紧密结合延边州特点,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综合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陕西省外出务工返乡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HIV和梅毒感染检测。结果 2753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对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都回答正确的占22.8%,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完全回答正确的占57.5%,但能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同时正确回答的仅占14.2%。外出务工时间超过6个月的占96.6%;省际间流动务工者为87.3%,经常在外打工人员为65.6%。此次调查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梅毒检出率为0.4%。结论 陕西省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在艾滋病低发地区,加强外出务工流动人群艾滋病防制及健康教育工作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现状,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控制艾滋病在当地的流行蔓延。方法采取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选取的239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新疆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66.94%,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6.23%,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2.93%,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1.70%,对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为83.27%。注射毒品者占14.64%,共用注射器的占12.97%。结论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计划,加强薄弱环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相应的语言文字的信息传播,使目标人群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减少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老年男性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老年男性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及按年龄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阜城县707位城乡中老年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老年男性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15%。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1.36%和80.98%;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仅为35.93%;对艾滋病错误认识的正确回答率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50.64%和56.89%;均存在明显的城乡、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81.3%的人对艾滋病存在恐惧,许多人介意与艾滋病及感染者接触。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结论农村中老年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城市中老年男性低,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态度较严重。仍需要加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情况.方法对HIV检测前咨询的199名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自愿回答,不记姓名,不记地址). 结果 100 %的求询者要求了解艾滋病的症状与体症,97.89 %要求了解传播途径,要求了解检测HIV知识的为66.83 %.求询者89 %为男性,已婚者占82 %,并有较高的文化程度.77 %求询者在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部分人员认为一般接触能够感染HIV.74 %求询者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恐惧,忧郁,失眠,害怕,内疚感特.求询者中进行过多次咨询的占86 %,有婚外性行为者占91.95 %.讨论经过咨询后75 %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相关知识.求询人员中,无一例因吸毒而要求咨询的.提示今后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加强对高危人群宣传正确使用安全套防病作用,目前也是预防艾滋病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凉山州5个彝族聚居地居民艾滋病知识和歧视态度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式对凉山州5个地区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268名调查对象,总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5%,X市、B县、Z县、G县、M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2.1%、73.2%、71.0%、72.7%、68.3%,汉族高于彝族(χ~2=19.718,P0.05),男性知晓率(76.7%)高于女性(68.6%),老年人知晓率(60.7%)最低,知晓率随学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调查对象总歧视率为57.1%,知晓率和歧视率呈反比关系(r=-0.499,P=0.004)。调查对象艾滋病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达85.6%,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性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知晓率分别为60.6%、66.8%。各地区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所差异,如G县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度最高,正确率为87.7%,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B县知晓率70.2%,X市居民艾滋病性预防知识掌握最好正确率达73.1%。结论凉山州宣传教育应将彝族、女性、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性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缓解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校外青少年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长宁区校外青少年400名,采用调查员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开展横断面调查。结果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2.25%,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包括电视广播(85.25%)、报纸杂志(71.25%)、网络(56.75%)和宣传画册(53.25%)等。2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存在偏见、疏远、歧视的态度。仅3.5%对象做过HIV抗体检测。95%的调查对象希望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应当加强对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开展针对校外青少年的特点及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匿名问卷方式对兰州市7所高校的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实施资料干预后再对7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是传染病"、"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单从一个人的外貌感观不能判断他/她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是一回事"、"目前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目前无治愈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基本上有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率分别为94.3%、97.3%、79.5%、79.4%、72.9%、83.2%。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总体认识较高,性途径、血液途径、母婴途径的认识分别为99.2%、97.6%、95.7%,但能认识到生活途径不传播艾滋病的比率仅为55.44%。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不同性质学校和交往过男/女朋友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都存在差异。资料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基本知识掌握提高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最希望通过讲座及和医生的交流获取知识。结论兰州市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正确率较高,但对艾滋病全面知识的认识较低。目前常规宣传材料干预方法调查分析显示其效果较差,有必要对大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及观念,为大中专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做好艾滋病的健康干预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巴州地区2 377名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运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巴州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一定程度了解,大部分问卷题目的正确应答率达70.0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和共用劳动工具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仅为26.00%和79.60%,卫生学校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师范学院;学生中4.71%有过性行为,19.48%赞同婚前性行为,仅37.32%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30.46%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熟人继续交往,绝大部分不愿参与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救助工作。结论巴州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对艾滋病预防办法掌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及技能均较缺乏,存在较高比例的艾滋病歧视和恐惧心理;建议大中专院校把艾滋病的防治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恐惧。  相似文献   

15.
甘地区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个人性行为。方法 对某地五个县(市)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匿名调查表收集有关个人背景、艾滋病知识、态度和个人性和赤资料。计算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各项区滋病知识正确主和不同的分布情况及危险性行为。结果 共调查296名医务人员。三条传播途径知识为44.44%~97.24%,非传播途径知识为62.28%~86.85%,两条项防方法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对吸毒人员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200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名涉毒人员中,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4.7%,特定知识知晓率为48.9%;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5.9%,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态度正确率为82.5%,不同的文化程度其知识知晓率有显著差异(χ^2=3.499,P〈0.05)。结论少数民族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待AIDS/HIV感染者态度正确率较高;对日常接触行为不能准确回答;通过电视等媒体能有效促进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在吸毒人员中开展同伴教育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某中学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AIDS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甘肃省一所石油企业中学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问卷897份,收回有效问卷892份,有效回收率为99.44%。中学生AIDS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7.7%~69.5%,高中生回答正确率普遍高于初中生;对AIDS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识的了解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高,各年级学生对传播途径认知的平均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非传播途径;对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得分总体偏低,表明学生们对AIDS存在歧视或恐惧认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17.5%的被调查学生有吸烟史,0.9%的学生回答吸过毒,2.8%的学生回答有性生活史,且分别有48.7%、65.6%的学生对婚外、婚前性行为持赞成和可以理解的态度。90%以上被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AIDS健康教育及自己有必要了解AIDS相关知识;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宣传资料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结论应加强对中学生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的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5):436-437
目的了解云南省孕产妇对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及阻断措施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方法对2005年3-6月在云南省三所妇幼保健院中,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和接受分娩服务的产妇,在书面知情同意、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55名孕妇和148名产妇中,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0%,96%的孕产妇选择母乳喂养,81%的孕产妇认为不用母乳喂养的母亲不会让人觉得"不一样"。汉族和少数民族对不用母乳喂养的母亲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婚前检测率为51%,其中HIV自愿检测率为15%。结论孕产妇的艾滋病基本知识、人工喂养方式在孕产妇中总体接受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艾滋病知识培训对艾滋病防治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培训的56名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培训前后测试并调查其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结果经过培训,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艾滋病防治人员对艾滋病观点的正确应答率也显著提高。结论艾滋病防治人员需要强化艾滋病知识和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建议合理设置课程和采用以传播知识和改变态度为主旨的新型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实习前护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及护理意愿现况,为后期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培训、降低护生艾滋病歧视水平、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某高职院校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传播途径、职业防护以及艾滋病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是56.0%、36.9%和64.1%;AIDS知识总得分为(10.46±2.47)分,传播途径与职业防护知识得分分别为(3.36±1.06)分、(3.16±1.16)分;对AIDS患者的态度得分(0.94±1.37)分,整体呈正向态度,但对因性乱、同性恋、静脉吸毒而染上艾滋病的患者呈歧视态度;AIDS护理意愿得分为(85.39±26.73)分,整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30.0%的护生表示不愿意或不确定为艾滋病病人执行护理操作;相关分析表明:艾滋病知识、态度、年龄、是否接受过AIDS健康教育与护理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护生实习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恐惧或歧视艾滋病病人,医疗护理意愿不高。学校或相关机构应加强护生实习前艾滋病职业防护培训,降低其艾滋病歧视水平,提升护理意愿,开展高质量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