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新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56-656
笔者自2001年8月~2005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5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7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6~54岁、平均49岁,病程0.5~2年。均有潮热汗出,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性欲低下等。2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及对照组12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自拟更年汤。药用知母10g,鳖甲(先煎)、淫羊藿、肉苁蓉、女贞子各15g,当归、黄柏、仙茅、巴戟天、栀子各12g,浮小麦、酸枣仁各30g。水煎服,日1剂。另用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乙烯雌酚0.5mg,隔日1次口服。对照组只用谷维素及乙烯雌酚,服法同治疗组。1个月为一疗…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2002年6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配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淑贞 《河北中医》2002,24(10):770-771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 ,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1 ] 。发病年龄多在 45~ 5 5岁 ,表现为烦躁、焦虑、内心不安、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 ,严重者对外界冷淡 ,丧失情绪反应 ,呈无欲状态 ,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 ,是由于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期内 ,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群。 1 996~ 2 0 0 0年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 2 0例 ,并与单纯西医治疗 2 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10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69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6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根据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选用激素止血调经,同时结合中医塞流、澄源、复旧为基本治疗大法,分出血期、血止后辨证用药。结果治愈19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常见病,临床可分为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以无排卵性功血多见,约50%发生在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功血是指排除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生殖器官出血,因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
强立新  张倩  刘玉洁 《河北中医》2012,34(3):389-390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一般女性多发于45 ~55岁.其主要特点是:在围绝经期首次发病,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达8~12年:心理异常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可有疑病、自罪、嫉妒和妄想,但无智力障碍;大多数患者伴有失眠、躯体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并伴有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等.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红 《国医论坛》2010,25(1):32-33
<正>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笔者自2008年4月~2009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56例,并与同期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的5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5月-2011年12月,笔者运用左归丸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祖国医学称为郁证。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证候群。  相似文献   

11.
张帆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129-129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期的一段时期,包括从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绝经是妇女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部分女性在其前后出现由于雌性激素减少所引发的烘热、汗出、烦躁、失眠、眼睛干涩、月经紊乱,这种生理病理变化一般要持续2~5年,个别严重者可达10余年,其年龄在40~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常见病,严重损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对此,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5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子宫切除术后6例,有附件手术史者8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根据就诊时间单双日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诊断标准为妇女绝经前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根据出血期和血止后不同时期,采用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62%),有效18例(36%),无效1例(2%);对照组治愈19例(38%),有效27例(54%),无效4例(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由中年进入老年的过渡阶段称之为围绝经期,此时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叫围绝经期综合征,此病对人们(包括女性和男性)的健康与否关系重大,因此是当今医学界瞩目且有待深入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女性围绝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逍遥散加减联合尼尔雌醇片、对照组40例用尼尔雌醇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配合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围绝经期失眠症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6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最显著的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生育能力丧失,最终卵巢内卵泡耗竭,不能分泌雌激素,导致绝经。生殖道萎缩以及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绝经是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但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烘热汗出、失眠烦躁、易激动或相继出现心悸、高血压、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来我医院求医的9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为观察对象,按照自愿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妇女西药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相比较χ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