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由于急性大块肺栓塞或复发性肺血栓栓塞致肺血管截面积堵塞50%以上时引起的慢性持续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形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在DVT基础上继发发生一次或反复多次肺栓塞,长期发展形成肺动脉高压。 美国资料显示0.5%临床确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发展为CTEPH,且有相当一部分急性PTE误诊及漏诊,据此推断CTEPH发生率应较高,尤其在我国急性PTE误诊及漏诊率(大于80%)远高于国外,CTEPH的发生率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07-2014-03在我院确诊肺血栓栓塞症的210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和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例病人中,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血栓、手术、肿瘤等因素。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痰、咳血、胸闷、发热、晕厥等。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占40.95%,胸腔积液病人占36.2%。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及手术是常见的高危因素,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肺动脉高压及胸腔积液是常见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PAS)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肺动脉肉瘤也在肺动脉瓣和右心室流出道上形成。这种疾病首次报道于1923年,大多数PAS是高度恶性的,并且在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因此PAS极易被误诊为肺血栓栓塞性疾病(pulmonary thromboembolic disease,PTD),例如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相似文献   

4.
正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按病因分可分为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sis embolism,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症等。肺血栓栓塞症是PE最常见的类型,占PE的绝大多数(90%以上),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方法分析住院的6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PTE患者中活动性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加重59例(93.8%),动脉血气PaCO2下降或呈Ⅰ型呼吸衰竭表现43例(66.2%),D-二聚体>0.5mg/L(ELISA法)100%。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高压37例(56.9%)。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活动性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经强化抗心衰等治疗肺部啰音消失或减少,但症状不能完全缓解或甚至有加重趋势,常合并Ⅰ型呼吸衰竭。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提出疑诊,再选择肺血管薄层增强CT扫描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及危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疑似PTE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PA检查。结果60例疑似PTE患者中经CTPA检查显示,55例确诊为PTE,并且CTPA征象呈现为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中央型PTE Qanadli栓塞指数>60%、右心功能不全检出率高于周围型非血栓栓塞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中央型非血栓栓塞患者休克及猝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周围型(P<0.05)。结论CTPA用于PTE的检查可确诊疾病,并可评估患者的危险程度,指导患者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骨盆及下肢静脉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主要来源,尚有肺动脉原位血栓,临床上很难与PTE区别.虽然急性肺栓塞近年逐渐被重视,但最易被误漏诊的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症(CTEPH),多因慢性反复性肺血管栓塞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水平.方法: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期间确诊为PTE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存在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达72.4%,最后确诊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11例,CTPA 肺核素灌注显像15例,肺动脉造影3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不少见而容易误诊的疾病,加强对PTE的认识,对疑似病例及时行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降低PTE的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5年确诊的17例COPD合并PTE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都有肺动脉增粗,12例右室增大,17例患者的PTE均被漏诊。17例患者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后咯血、呼吸困难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肺动脉直径缩小。COPD合并PTE的临床表现与COPD重叠,隐匿而不典型,伴有肺动脉高压时再栓塞的机会较大,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有一部分是由PTE所致,积极治疗部分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174例PTE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79例和老年组(≥60岁)9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老年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百分率及出现咳嗽、查体肺部闻及湿啰音、心界扩大的情况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辅助检查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老年PTE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临床症状易出现咳嗽,查体更易在胸部闻及湿啰音、叩诊心界扩大,但经积极诊治后,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275例CH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17例,中年组(45~60岁)83例,普通老年组(60~75岁)138例和高龄老年组(≥75岁)37例,对4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比较,随年龄增长吸烟比例逐渐降低(P<0.05),而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随年龄增长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P<0.01)。CAG结果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以多支病变较多;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所占比例均明显多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P<0.01);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积分和弥漫长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不同年龄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冠心病防治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冠脉病变血管部位不同,普通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LCX和RCA病变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年龄≤40岁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发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按年龄段分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岁且≤59岁组),老年组(≥60岁).分析各组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PCI治疗情况,并随访患者12个月的预后.结果 接受直接PCI的青年STEMI患者占所有STEMI患者的2.2%.青年组的男性构成比最高(95.0%);青年组的吸烟构成比为85.0%,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4.8%(P<0.05);青年组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构成比也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青年组单支病变构成比为65.0%,显著高于中年组的24.8%和老年组的20.6%(P值均<0.05);罪犯血管以左前降支最为多见,在青年组达到70.0%,显著高于中年组的57.5%和老年组的45.1%(P值均<0.05).3组间PCI治疗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年组在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时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老年组;虽然3组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12个月时青年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值均<0.05).结论 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与老年患者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心脏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等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蓉 《海南医学》2011,22(9):34-3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按年龄分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从而总结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有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低(P〈0.01),而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首发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低,以心外症状为主(P〈0.001);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于中青年组(P〈0.05);梗死部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者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确诊时间以大于12h以上的为主(P〈0.001);积极治疗率(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1),误诊率、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以女性患者比例为多;以无胸痛症状者为多,心外症状为主;心功能较差;常伴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多支病变发生率高,误漏诊率高,及时诊断、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老年AP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入院20~50岁AP患者124例作为非老年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P症状不典型,常见病因为胆源性(75.9%);与非老年AP组相比,老年AP并发症较多,其中感染37.3%、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38.6%、休克30.1%,差异具有显著性。老年AP中21例死亡,病死率25.3%,常见死亡因素为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Logistic回归显示,感染、肺和肾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P病因以胆源性多见,易并发感染、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肺和肾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感染、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对老年AP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3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青年(<4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预防中青年AMI的过早发生。方法对30例年龄<40岁的AMI组和52例年龄>70岁AMI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从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AMI男性多见,为29例(96.67%),其中吸烟14例(46.67%)及有高血压或冠心病家族史者7例(23.33%),与老年组AMI类似。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22例(73.33%),高脂血症20例(66.67%),发病时有典型症状胸痛症状者29例(96.67%),明显高于老年组AMI。有高血压病史者3例(10%),有心衰者1例(3.33%),明显低于老年组AMI。结论中青年AMI男性多见,高脂血症、酗酒、劳累为危险诱发因素,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重视青年患者的调脂治疗可预防中青年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动脉栓塞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的方法。方法 总结 7例慢性肺动脉栓塞剥脱术 (PTE)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围术期死亡 ,6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术后防治肺水肿及再栓塞的形成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性肺栓塞患者比较,分析老年性肺栓塞患者发生的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分别对62例老年肺栓塞和74例非老年肺栓塞患者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非老年组相比,老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P<0.05)。两组患者胸痛、晕厥、咳嗽、咯血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啰音的发生率在老年组患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D-二聚体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同时累及右肺动脉主支或左肺动脉主支者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患者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咳嗽、咳血等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62例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并肺、心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探查和肿瘤切除,并与62例青壮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对照。两组病例术后30d内均无死亡,咽下困难获得满意解除。1~5年生存率老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年龄、临床分期、癌切除彻底性和癌复发或转移影响预后。并对这些病例接受外科切除的可能性和肺粘连反应的存在对预后可能有益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82例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83例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病历,其中老年组82例,非老年组97例。详细记录临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但老年组胃溃疡患病率(21.9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明显增多,达30.48%,非老年组仅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5.2d和3.5d。老年组治愈率为87.80%,非老年组为9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情较非老年人重,病程延长,治疗更为复杂。急诊的内镜检查与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