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基础学>之后的一门重要课程,既是对<中医基础学>的深化,也是对<中医基础学>的运用,是关于运用中基理论,研究诊察疾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其介于中基和中医临床各科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其教学既要涉及理论分析,又要涉及到对临床疾病诊断手段的讲解和应用.因此,<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再煎"之法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应用"再煎"之法的11首方剂之适应证、方药及煎服法归纳,总结<伤寒论杂病论>中"再煎"之内涵,试图探讨仲景应用"再煎"之法的作用,从而使其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内经>和<中藏经>中对言语和语言异常的记载散见于各篇.在言语和语言异常的描述方式上,<内经>较<中藏经>多样化.在临床价值上,言语和语言异常在<中藏经>中较少被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而在<内经>中应用较多,如用于阐明体质人格和临床误治等.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收录了许多他临床用之有效,屡试不爽的验方.他对药物的独特理解与奇思妙用,不仅丰富了中药的治法用途,更大大指导了后世的临床应用.现总结张氏对芍药甘草这对药的辨证应用,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芍药甘草的联合应用,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主治阴液不足,筋脉失养的阴虚之证.张锡纯勤研<本经>,法取仲景,根据自己临床用药心得,又扩充了二药在临床中的证治.  相似文献   

5.
中药功效表述混乱的原因、规范化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新武 《国医论坛》2007,22(2):43-44
中药的功效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关键,但是分析临床常用中药可以发现,许多中药的功效在不同本草著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述差异.如血余炭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大词典>,<中医大词典>,1984年版、1996年版<中药学>,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表述均有出入.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疗法是祖国医学上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各科中凡属于气滞血瘀或者血瘀气滞的病症均可以应用.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气血相对平衡的问题,是活血化瘀疗法的最早理论依据.以后汉张仲景<金贵要略>,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明<普济方>等都提出了关于治疗淤血的理论和方法.到了清代的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各种血瘀病提出了八个治疗淤血的方剂,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从此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中,中药注射液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如何真正合理应用,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药网及中国知网(CNKI)等共搜集到临床常用的治疗缺血性中风中药注射液30种.现拟从传统中医角度、现代医学角度和药剂学角度,对其适应证型和药理作用,结合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特点、注意事项、禁用、慎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达到规范、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注射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板蓝根中腺苷含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许润春  杨明  苏艳桃 《中成药》2005,27(6):742-743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而<中国药典>未规定其质量控制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9.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部分所涉及的十八反、十九畏药物在其使用注意中明确规定相反药物不宜同用.据统计<中国药典>一部共收录成方制剂1062个品种,其中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Il个.包括含十八反药对的品种5个,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7个,既含十八反又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1个.本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进行整理,分别从这些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反药药对出现频率、处方药味数、剂型用法以及现代临床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麻黄在<临床用药须知>中的使用和准确描述.方法 通过对<临床用药须知>和<中国药典>的学习、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加以探讨.结果 发现麻黄在<临床用药须知>中的部分内容需要商榷.结论 希望再版时能予以考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与甘草均是<伤寒论>中应用较多的药,二者单独使用时用途各异,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给我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现就二者相伍在<伤寒论>中的临床应用,并适当联系<金匮要略>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经》论失眠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娟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55-456
本文仅将<内经>中有关失眠一证的论述,摘其存者予以类析,并结合临床,补充以证治方药,以期能加深读者对<内经>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施今墨对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景山 《山西中医》2008,24(3):31-34
对药的学术渊源,上溯<神农本草经>之"七情和合"论,始见于<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据统计,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载有对药147对;药对专著,相传有<雷公药对>等,惜已亡佚.施今墨对药,有源于经方者,有来自时方者,有施氏独创者,整理编写成书,填补了对药配伍专辑的空白,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施今墨对药具有协同为用、互制其短、相互为用3个方面的功效.据其组成法则与配伍应用可分为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固护胃气诸类.中介药物临证恰当应用,可沟通寒热格拒而取效.  相似文献   

15.
张茂林  王朝阳 《光明中医》2009,24(5):978-979
<内经>是中医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其学习的目的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如人卫版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编写说明中说:其是为了适应中医应用人才的需要,是中医本科教学后期的提高课程.其缺乏明确的内涵,提高的是什么可能会因讲授者的理解而有不同的内容.目前社会有强调临床实用的需要,所以学习者多为想提高临床水平,而且讲义中也增加了临证指要的内容,也说明了其在适应社会需求.焦树德先生曾说:<内经>不是一本治病的书.那么学习<内经>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因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否则难以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笔者认为学习<内经>除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之外,不能忽视<内经>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医著之一,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伤寒论>的方剂,古人誉之为"经方",其组成药精味简,力专效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备受古今中外临床医家的推崇.熟练掌握经方的组成、功效及主治证候,是学习<伤寒论>的主要任务之一.现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伤寒论>方剂的掌握技巧.  相似文献   

17.
方晓丽 《中国针灸》2009,29(11):931
通过对<内经>经旨和易理的研习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对<金针赋>治病八法之主治病症特征及进气法、留气法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探析,认为<金针赋>治病八法的主治病症涵盖了寒热虚实、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血脉之病症,八种针刺补泻方法各有其针对的主治病症特征;并且其治病八法的操作特别是进气法、留气法是很完善的,在对其操作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上应该溯源穷流、紧扣其主治病症并与之相符,才能体现<金针赋>之本意,进而在临床应用中达到"针到病除,随手而愈"的治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立明 《新中医》2008,40(3):88-89
有些中药名相似物却异,往往来源于多个品种,在药性、功用等方面各有其特色,因此临床应区别使用.笔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1]和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 <中药鉴定学>[3]为依据,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对常用的名似物异中药的植物来源、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以冀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所启发,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芳  朱江 《中国针灸》2004,24(12):881-88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以下简称<国标>)为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应用等提供了科学的取穴依据,促进了针灸腧穴学标准化发展.笔者在学习和临床应用过程中,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但认为在对<国标>进行修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万全<幼科发挥>、<片玉心书>、<育婴秘诀>,总结大师小儿脾胃理论,阐述其"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义"之学术思想,便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