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祖籍是安徽歙县,而在他之前的顺治、康熙时期,歙县还有一位吴天士. 吴天士,名楚,字畹庵.他出生在医学世家,他的叔祖,就是著有<素问吴注>、<医方考>的吴昆(鹤皋).祖父春岩公亦已医名.到了他生活的年代,家道已然中落,习举子业,又每试皆北,中年之后始以医为业,著<医验录>初集、二集传世.  相似文献   

2.
生平及学术思想 黄元御,名玉路,以字行.又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山东昌邑黄家辛部村人.为清代诸生,约生于公元1705年,卒于1758年.黄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素有才华,聪明过人,"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而且是一位很有抱负而致力于学问研究的人,自称"涤虑玄览,游思圹垠,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不幸30岁时患目疾,为庸医所误,左目失明.自此深感医之重要,遂"委弃试贴",弃举子业,"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刻苦攻读,溯本求源,理论结合实践,终于成为一代名医.这与他坚实的文史哲基础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注解伤寒论>作者金·成无己,为<伤寒论>成书八百年间的为之作注的第一家,本书保存了<伤寒论>十卷本之经文,提供了研习<伤寒论>的另一范本.明清时期,由于林校本流传甚微,故成注<伤寒论>在版本及学术方面均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就成注<伤寒论>"府病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杨际泰,字平阶,今湖北广济县梅川镇人。约生卒于公元1780~1850年(详细生卒年代有待稽考),系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蕲水、广济一带知名医家。先生少时习儒,“夙习举子业,补郡庠(注:庠,古时指学校,此指庠生,乃  相似文献   

5.
《类证治裁》系清代名医林巩琴撰著,江苏丹阳人。他幼时攻举子业,于嘉庆年间中举子,迫于家计,遂就馆课徒,少壮即喜读方书,历数十年手不释卷,熟精《内经》之言,并博观仲景等诸名家书,无不“深求之,  相似文献   

6.
吴昆(1552~1620年),明代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字山甫,号鹤皋山人,因其洞参岐黄奥旨,人称"参黄子".吴昆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六籍文章,习儒举业.因受家庭熏陶,常浏览医书.在15岁时,已开始接触医学,通读<素问>、<灵枢>、<难经>、<甲乙>、<脉经>、<伤寒论>等经典,精晓河间、东垣、丹溪等诸贤医籍,为其日后行医、著书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25岁时,举业不第,乡里劝其"古人不得志于时,多为医以济世."  相似文献   

7.
森立之(公元1807~1885),号枳园居士,日本江户后期杰出的医学文献家、考证学家、医学教育家.森氏学识渊博,勤于著述,一生著作甚多,其涉及领域广及目录学(如<经籍访古志>等)、考据学(如<左传考注>、<夏小正考注>等),以及历史(如<扁仓传考注>)、医学等.据日本北里研究所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小曾户洋先生统计,其著述著作多达180余种,其中医学著作占了绝大多数.在医学著作中既有<本草经>、<素问>、<中藏经>、<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心方>等经典著作的考注研究,又有对杂病、中药、方剂、药食研究的著作,还有医案、随笔、秘方、漫录,以及整理其师兰轩先生授课的笔记等.  相似文献   

8.
《内经难字音义》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难字音义>一卷,成书于1884年,为<世补斋医书>之一,系清代医家陆懋修所著. 陆氏感于"医家言则一字一病,一字一治法,学者每苦<内经>有难字置而弗读,则所失多矣",故博览群书,以<说文解字>、<尔雅>、<广韵>等字书和经史子集、医学论著共20多部著作作为根据,对<内经>一书中的400多个难懂字词予以正音、释义.书中篇第悉以王冰注本.  相似文献   

9.
因林校本流传不广,其他版本,如<千金>、<外台>等收载<伤寒论>文又不够系统、完整,是以尚无其他版本能代替戍注本,故成注本为明清诸医家研究<伤寒论>最常用的范本.由于各家对"伤寒例"、"辨脉"、"平脉"的认识不同,故围绕成注本编次顺序问题形成了明清之际<伤寒论>研究的二大流派.虽然成注本因编次问题受到一些医家的攻击,但其为明清诸医家研究<伤寒论>最常用的范本,对<伤寒论>在明清两代及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人,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年.喻先生初治举子业,明崇祯间,以选贡生入京,清兵入关,遂隐于禅学,后又出禅攻医,所到之处,皆以善医闻名.书称精心妙术,冠绝一时.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经金·成无己第一个阐注,<金匮要略>经宋·王诛重新发现.明·赵以德第一个阐注.两书虽都系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其间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合而再分,若即若离,绵延至今.但同中有异的是:两书发现的年代不同,发现后显晦的遭遇不同,因之在学术上被重视的程度,疏注的众寡,差殊更甚.<伤寒论>传世以后,有加例的,有阐注的,补亡的,订误的,删定的,还有为之证方合论的,分论的,以证类方的,以经分证的,编注之多,比"百家注杜"更有过之.而<金匮要略>编次后即默无所闻.由晋、唐至宋、元、明,疏注者仅赵氏一家.同是张仲景述作,同是王叔和编次,由于"伤寒"、"杂病"之分,好象挛生兄弟之肥瘠太甚了.后人疏注<金匮>与疏注<伤寒论>的,在数量固不能比拟,在版行传世方面,<金匮>亦瞠乎其后.  相似文献   

12.
汪昂 ,字庵 ,安徽休宁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 (公元 1 6 1 4年 ) ,约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 70 1年 )。汪昂在明代为诸生 ,欲走“学而优则仕”之途 ,明亡 ,即弃举子业 ,笃志医学 ,专攻方书。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书。其文词  相似文献   

13.
胡澍,字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生于清@道光五年,卒于同治十一年,终年48岁.曾从师学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顾炎武<音学五书>、江永<四书切韵表>诸书,通声音训诂之学.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最终结集约在司马迁<史记>之后,班固<汉书>之前,有汉一代,新词新义大量产生,一词多义并不鲜见,这一语言变化规律也在<内经>里得到体现.若注者不明此意,则所释便NB473格不通.亦有不明引用而致误者,兹举例说明于下.  相似文献   

15.
杨上善生平考据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公布的杨上墓志,实即唐代医家杨上善的墓志.经考,杨氏生活于公元589~681年,70岁以前隐居问学,后受诏入朝,长期在太子李贤府中任职.<太素>约撰注于公元675年.  相似文献   

16.
杨少山(1923年~),男,浙江余杭人,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临诊之余,悉心研读<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尤其对朱丹溪<丹溪心法>、李东垣<脾胃论>稔熟于心.期间又得热病专家工泽民先生精心传授,医术逐日渐长.杨氏业医近70余载,发表论文20余篇.临床擅长治疗老年病、脾胃病、各种疑难杂症等,颇具特色.现择其早年临床诊治医案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9):527-529
汪逢春(1884~1949年),名朝甲,以字行,江苏吴县人.自幼随兄学举子业,兼从吴中名医艾步蟾习轩岐术.1906年进京,供职于法部,拜御医力轩举为师.1911年辞法部之职,专以医为业.1929年任北京考试委员.1938年成立北京国医分会,当选会长.1939年创办《北京医药月刊》,任主编.先生一生致力于阐扬国医文化,重视人才培养,博览精究群籍,强调辨证施治,临证重视脾胃,擅治时令及胃肠病.是我国中医近代史上集编辑出版、教育、临床于一身的著名中医大家.  相似文献   

18.
<素问释义>由张琦注于道光九年,是清代一部较为重要的校注本.该书注解简洁,部分注文精辟且有新意,对国内外的<内经>研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对<素问释义>注文进行研究,认为张琦注释<素问>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批判地继承前人注文;以阐释医理为主;酌加按语;注有详略;评议篇文;文义未详者,存疑待考或仅提出倾向性意见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田玉美,1928年生,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田师幼年跟父熟读儒书,10岁跟随祖父学医,主要学习<药性赋>、<幼幼集成>、<医学心悟>、<医宗说约>、<本草从新>、<温热经纬>、<温病条辨>,以及张隐庵、马元台合注的<内经>;后又自学<女科要旨>、<外科金鉴>、<唐容川医书五种>、<幼科三种>以及其父非常推崇的<医宗金鉴>、<伤寒杂病论>等.1944年,祖父病逝,田师又拜当地名医王国瑭(长于中医内外科)、童万金(以中医内科为主)为师.跟师期间,精读<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通俗伤寒论>、<医宗金鉴>、<医方集解>以及陆渊雷的<金匮今释>等书,并开始独立行医.  相似文献   

20.
【说明】本文选自《医方集解》,为自序。作者汪昂(1615~1694?),字讱庵,休宁(今属安徽省)人,而寄籍丽水(今属浙江省)。他原为诸生,三十一岁入清之后,弃举子业。虽“不业岐黄,又学无师授”,但笃志方书,好集医方,生平行事不详。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行文浅显扼要,流传较广。《医方集解》成书于1682年,收采较博,注释亦详,选录临床常用方剂七百余首,“理法全宗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