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350例首发幕上梗塞的前瞻性研究,探讨了影响深部小梗塞鉴别诊断的因素。将350例首发幕上卒中病人临床分为腔隙和非腔隙综合征,根据CT检查区分为深部小梗塞和区域性梗塞,并同时记录白质疏松症和无症状性梗塞。350例中腔隙综合征占147例(42%),非腔隙梗塞占203例(58%)。其中42例(12%)在CT能看到新鲜梗塞灶,但有与此不相符合的临床综合征,包括19例非腔隙综合征,但CT为深部小梗塞(NLSSDI),23例  相似文献   

2.
神经系统疾病246腔隙梗塞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英]/YouR…∥Neurology.-1995,45(8).-1483~1487自从Fisher(1960年)报道了“腔隙假说”的重要临床病理发现以来,腔隙梗塞综合征(LIS)已日趋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亚组...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对有症状及无症状的两种腔隙梗塞的本质提出假设。研究对象为100例经临床和CT确诊的腔隙梗塞病人,分别对有无临床症状的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白质疏松进行非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有21例病人CT示有一个或多个无症状性腔隙梗塞,另79例为症状性腔隙梗塞。无症状性腔隙梗塞病人较有症状组(71%:19%)的白质疏松和高血压常见,但经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后白质疏松缺乏显著的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腔隙梗塞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隙梗塞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本文研究了203例初发腔隙梗塞的卒中患者。结果表明、腔隙梗塞患者占缺血性卒中的13%。高血压患者腔隙卒中的危险性增加7.9倍,当前吸烟者增加5.6倍、糖尿病患者增加1.3倍,而每周做健身运动3次以上者发病的危险性减少70%,心脏病患者无腔隙梗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腔隙梗塞常系高血压或糖尿病引起小血管病变的结果。本文评价了其他卒中机理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重要性。本组共有腔隙性梗塞108人,男、女各54人。常规进行了内科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和神经病学检查及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颈动脉 Doppler、颈动脉双重 B超,透颅 Doppler 及 CT。  相似文献   

6.
脑腔隙性梗塞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部小血管病变--腔隙性梗塞是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重要亚型,引起腔隙性梗塞的重要机制是脑部小血管壁的重塑致肥厚。本文就腔隙性梗塞与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改变以致血管重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通过外周血细胞检查间接反映脑部血管组织RAS状态的方法,对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腔隙性梗塞和局部RAS的关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临床和CT所见,对无症状和症状性腔隙梗塞进行研究,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病理区别。 患者均为初发幕上梗塞,症状超过24h,经CT扫描检查。以腔隙综合征确定症状性腔隙梗塞,其CT发现与单一穿动脉阻塞引起的梗塞一致,为皮层下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直径小于20mm,或CT无  相似文献   

8.
随着核磁共振(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腔隙梗塞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无肢体瘫痪型腔隙梗塞也有了一定认识,但对糖尿病与无肢体瘫痪型腔隙梗塞关系的探讨,国内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资料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20例腔隙性瞄梗塞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对一组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塞颇为常见,占脑梗塞住院病例的7317%.60岁以上占80.83%。长期高血压是主要原因(75.85%)。病灶主要位于底节和侧室旁(85%)。随年龄递增腔隙灶数目增加。同一病灶部位可有不问的临床类型。约70%病例是无症状性。结论长期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临床类型难以确定病灶部位a老年病人的无盛状性腔隙性梗塞须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往关于复发性脑卒中研究中很少涉及腔隙梗塞的局部解剖和发病机制。本文对首发腔隙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平均48个月的随访,并对其中复发卒中的患者进行了详细临床检查,包括大动脉病变和心源性栓塞的检测,常规和增强CT、MRI扫描以推测复发卒中的发病机制。 对象和方法 1989~1992年共选择首次卒中表现为腔隙综合征的连续81例患者,男51例,女30例,平  相似文献   

11.
测定150例急性脑血管病(其中脑出血51例.多发性脑梗塞56例,腔隙性梗塞43例),冠心病42例和高血压63例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其血脂(AplA1、B、HDLc、TC和TG)含量。结果表明:多发性脑梗塞、脑出血和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其变化与其他血脂成分无相关性,支持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和高血压Lp(a)升高不明显,脑出血患者血清ApoB和TC水平明显低于多发性脑梗塞(P<0.01)。  相似文献   

12.
急性单肢轻瘫通常由浅层梗塞引起,也可由小的深层(腔隙)梗塞引起。在一过性神经缺损的病人中,其临床特征常可以从病史获得。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单肢轻瘫病史能否区分浅层梗塞和小的深层(腔隙)梗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梗塞是常见于老年病人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大脑白质的一种缺血性病变。随着CT和MRI等新技术的问世,对腔隙的定位日趋容易,因此,目前许多临床研究都是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的。本文作者曾观察1086个脑标本的腔隙,旨在了解腔隙与老化、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功能和电泳率及α颗粒膜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李建生,孙中基,姚培发,励杏娣(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本文测定了52例老年腔隙性梗塞(L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高血压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形成的关系看法不一。Fisher等人认为几乎所有的腔隙性梗塞都是高血压病所致。另有些人则指出腔隙性梗塞患者中患高血压的比例差异很大,从不足50%至97%。有关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也尚有待于研究。 作者分析了1983~1986年间国立神经病学与语言功能障碍及卒中研究所的脑卒中资料库中的1805例脑卒中患者资料中有637例发病前具有详细的血压及糖尿病症状记载并经头颅CT扫描和卒  相似文献   

16.
腔隙性梗塞是慢性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是由脑部穿通动脉(φ<200μ)堵塞所致的脑深部小梗塞病灶。本文对34例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患者的腔隙性梗塞的临床和CT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34例均系住院病人,经详问病史,全面体检、CT阳性证实而确诊。其中男29例,女5例,年龄50~79岁,平均61.53岁。本组腔隙性梗塞中,符合纯运动性轻偏瘫15例,纯感觉性卒中2例,感觉运动性卒中3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皮质下梗塞(SCI)与腔隙梗塞(LI)往往被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早在19世纪,20世纪初,法国学者就认为腔隙是大脑半球深部实质的小腔(直径<1cm),可由3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病变构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不同程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及皮质下白质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将151例高龄老人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严重程度分级,对比分析不同级别患者认知评分、血管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数目、颈动脉斑块指数及颅内血管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均表现认知功能障碍(P<0.05),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皮质下白质损害血脂和腔隙性梗塞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表现大小动脉硬化(P<0.05),而中重度皮质下白质损害仅表现大动脉硬化(P<0.05)。结论血管危险因素和动脉硬化参与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形成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点,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均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小血管硬化及低灌注状态可能参与脑室旁白质损害的形成,血脂因素和腔隙性梗塞可能涉及皮质下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19.
囊尾蚴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之一。神经囊尾蚴病(NCC)临床常表现为癫痫发作、进行性智力衰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及体征。这通常与脑实质内囊尾蚴感染有关,其中多数系脑血管疾病所致。腔隙梗塞这是 NCC 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并发症,常累及大脑前或中动脉发出的豆纹分支支配区。脑膜囊尾蚴病能引起蛛网膜下腔严重的炎性反应继发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而致腔隙梗塞。由 NCC引起的大脑小梗塞常发生于内囊后肢或放射冠,NCC 引起梗塞的患者 CT 中可发现梗塞附近的囊  相似文献   

20.
测定150例急性脑血管病,冠心病42例和高血压63例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血脂含量。结果表明:多发性脑梗塞、脑出血和冠心病患者脂蛋白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高,其变化与其他血脂成分无相关性,支持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和高血压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