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及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的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内眼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3个月、6个月和一年的眼压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分组方式,将掷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掷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观察组Ⅰ级浅前房、Ⅲ级浅前房、滤道阻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改良小梁切除术,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浅房发生率,优化了眼压指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软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40例)患者传统小梁网切除术,给予试验组(40例)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完全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可靠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1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和中央前房深度水平。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眼压水平、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施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n=41,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相较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次序将其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各60眼)。对照组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以及功能性滤过泡等临床指标。结果手术3个月后,研究组的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滤过泡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控制眼高压,降低浅前房、滤过泡失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4),观察组采用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别应用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文章资料是2015年3月—2018年4月医院眼科予以手术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60只患眼),按照抽签法分组,每组收入30例,试验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评估及分析两组指标。结果试验组浅前房总计率、术后眼压测定值较对照组相关计算值更低,试验组眼压完全控制总计率较对照组相关计算值更高,P 0.05,表明组间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比对单纯小梁切除术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眼压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的方法应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眼压高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青光眼手术可有效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行小梁切除术,且术后发生浅前房的青光眼患者共40例,其中保守治疗38例,手术治疗2例,记录患者浅前房发生的时间、类型及疗效。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时间多在术后1~7天;Ⅰ度浅前房23例(57.5%),Ⅱ度浅前房15例(37.5%),Ⅲ度浅前房2例(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且与结膜瓣漏、脉络膜睫状体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严重者需采取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不变以及视力下降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视力提高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两组患者眼部压均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更高,并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改善患者的眼压,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北省黄冈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60)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天、7天视力水平、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天、7天,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青光眼患者(76眼)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眼压水平、浅前房Ⅰ级比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青光眼患者应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联合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为研究对象,由计算机系统随机分为研究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和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就两组患者的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对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青光眼患者,共50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所改善(P0.05),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术后眼压下降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中72%视力改善,对照组中仅32%视力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在临床疗效上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5月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结合患者的意愿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6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两组前房深度、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眼内压无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改善视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术后可能需要用药控制眼内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减轻眼损害,促使视力恢复的最佳治疗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可能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发病和患者的心理关系紧密,特别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因此,加强手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这对建立友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现仅就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患眼70只),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眼34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眼36只,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眼压分布情况均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前房深度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分布情况、眼压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