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与人类发病机理相似的大鼠口腔癌前病变与鳞癌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实验对象。方法在屏障环境下将质量分数为0.004%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水溶液,作为饮水给予大鼠自行饮用,观察大鼠口腔黏膜的变化,并在第10、14、18、22、24周分5批处死,采集口腔黏膜标本,确定病理分级及病变性质。结果 82只有效实验大鼠中:1舌正常黏膜25.6%(21/82)、上皮单纯增生25.6%(21/82)、轻度异常增生17.1%(14/82)、中度异常增生9.8%(8/82)、重度异常增生2.4%(2/82)、鳞癌19.5%(16/82);2腭正常黏膜20.7%(17/82)、上皮单纯增生23.2%(19/82)、轻度异常增生24.4%(20/82)、中度异常增生14.6%(12/82)、重度异常增生7.3%(6/82)、鳞癌9.8%(8/82)。实验组病理分级结果采用等级资料的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舌黏膜(χ2=20.738,P<0.005)、腭黏膜(χ2=15.003,P<0.005),结果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模型可排除其它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效果明确,是理想的研究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 HSF1)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0.001%~0.004%4NQO递增性喂养大鼠8~28周,对照组则用普通自来水喂养,分别于8、16、20、24、28周处死大鼠,通过大体标本、HE染色观察大鼠舌部组织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HSF1在大鼠舌癌变全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递增,大鼠舌背后部黏膜相继出现颗粒状、白色斑块、疣状突起、菜花状新生物和溃疡状改变。诱导后8、16、20、24、28周,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20.0%、50.0%、66.7%、100%。HSF1在对照组大鼠舌背黏膜上皮中不表达或者微弱表达,而在实验组大鼠随着舌黏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HSF1表达明显增强;在原位癌中,HSF1弥漫分布于整个癌巢中;在舌黏膜浸润癌中HSF1在癌上皮中表达有所降低,而在癌基质成纤维细胞中HSF1表达增强。结论:4NQO饮水法可诱导大鼠舌黏膜发生癌变,成功建立大鼠舌癌模型,同时HSF1在大鼠舌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laud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OSCC与10例癌旁口腔上皮中Claudin-1的表达信号。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Claudin-1在口腔上皮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在高分化鳞癌中,阳性表达近似于口腔上皮,信号分布于细胞膜;在中、低分化鳞癌中,信号分布趋向细胞质,其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Claudin-1在OSCC间质纤维增生区域阳性表达信号呈增强趋势;在OSCC淋巴细胞密集区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癌组织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组织分型中,中、低分化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laudin-1在OSCC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表达信号下调,且Claudin-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CXCR4、P-Akt的表达与分布,了解CXCR4、P-Akt与OSCC恶性表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实验组30例OSCC组织标本和对照组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的CXCR4、P-Akt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仪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XCR4、P-Akt在OSCC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且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OSCC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P〈0.05),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XCR4、P-Akt在OSCC组织中的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OSCC的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VEGF在54例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OX-2与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62.5%;COX-2与VEGF的表达随着口腔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VEGF在口腔黏膜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黏膜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口腔黏膜鳞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4NQO饮水法诱发小鼠舌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与人口腔癌发生相似的口腔癌动物模型。方法:0.001%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 itro-qu inoline 1-oxide,4NQO)饮水喂养Balb/c小鼠16~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和观察时间的延长,小鼠舌背后部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16周后50.0%小鼠舌背黏膜表现为轻度异常增生,45.0%为中度异常增生,5.0%为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5.0%为轻度异常增生,60.0%为中度异常增生,30.0%为重度异常增生,5.0%为原位癌;24周后50.0%为中度异常增生,4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28周后30.0%为中度异常增生,50.0%为重度异常增生,10.0%为原位癌,10.0%为早期浸润性癌。用药16、20、24、28周停药观察至48周时,舌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14.3%、18.2%、28%,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饮水诱发小鼠舌癌生长缓慢、潜伏期长,致癌过程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相似,方法简便,靶器官代表性强;0.001%浓度4NQO饮用16~20周是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建立的理想时间,要在一定时间内建立发癌率更高的舌癌动物模型,用药的浓度需要加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4NQO诱导并建立C57BL/6J小鼠舌癌前病变模型.方法 46只6~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取16只作为阴性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8、12、16周末处死.实验组30只饮用50μg/ml 4NQO水溶液,分别于8、12、16周末处死.处死前2小时腹腔注射BrdU (50mg/kg),肉眼及组织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XC类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SCC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 OSCC组织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XCR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CXCR4的表达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情况,采用SABC法根据染色指标计数,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cyclin D1和CDK4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呈现低水平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cyclin D1的表达与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cyclin D1的表达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辅助性的预后指标,cyclin D1与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yclin D1和CDK4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中cyclin D1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性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 PCR ELISA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对 68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3 4例癌旁上皮组织和 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 67.65 % ( 4 6/ 68) ;癌旁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率为 8.82 % ( 3 / 3 4)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有关 ;端粒酶活性阳性的 46例癌组织和 3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165 .3 1± 1.82 )个 /mm2 ,端粒酶阴性的 2 2例癌组织和 10例癌旁上皮异常增生组中PCNA阳性细胞密度为 ( 96.77± 1.74)个 /mm2 。端粒酶活性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CNA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SZ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探讨CASZ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CASZ1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CASZ1 mRNA在OSCC中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CC组织中CASZ1蛋白低表达率[65.6%(80/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的低表达率[34.9%(2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ASZ1蛋白低表达与T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ASZ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ASZ1蛋白低表达以及T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SCC中CASZ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CASZ1蛋白低表达与OSCC患者生存期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Kank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nk1在60例OSCC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O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研究Kank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Kank1在OS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而在NOM中的高表达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85,P<0.001);Kank1的表达与OSCC的分化程度有关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Kank1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P < 0.05);Kank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Kank1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 I 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FNAR1在108例OSCC及1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IFNAR1的表达水平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NAR1在OSCC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组织高。IFNAR1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吸烟和饮酒无相关性(P>0.05)。IFNAR1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预后的HR=1.879 (95%CI=0.967-3.651,P=0.063)。Log-rank检验显示,IFNAR1表达高低与OSCC患者预后相关(P=0.057)。结论:IFNAR1在OSCC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对OSCC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与OSCC患者的预后有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 (cytokeratin 19,CK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口腔黏膜、单纯上皮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OSCC患者活检标本4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比较各组织中CK19的表达;收集未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的OSCC患者16例及健康人群17例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K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K19表达于有上皮异常增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基底上层和OSCC尤其是低分化鳞癌的癌细胞中,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加重,CK19表达的阳性率、表达强度显著增加.OSCC患者血清CYFKA21-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CK19表达增加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其异常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OSCC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还原酶4(PRDX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RDX4及E-cad、Vim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PRDX4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其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P=0.002)、淋巴结转移(P=0.003)、神经侵犯(P=0.024)及分化程度(P<0.001)显著相关;PRDX4与E-cad表达成负相关(r=-0.327,P=0.001),与Vim表达成正相关(r=0.313,P=0.001)。结论:PRDX4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且与不良的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其机制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DC1(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ekpoint prote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DC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DC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且MDC1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3),但与病理分级(P=0.986)、患者的年龄(P=0.723)、性别(P=0.142)无关。结论:MDC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提示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细胞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