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CA)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08年、2009年对南宁市3所民办幼儿园184名3 ~ 6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和有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新增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采用χ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分析新增dmfs的影响因素.结果 184名受调查幼儿2次调查患龋率分别为57.1%和76.1%,dmfs分别为5.02 ± 7.49和12.05 ± 13.00.受试幼儿园儿童1年之中的患龋率增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dmfs增长较明显,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次均接受检查的儿童1年中新增dmfs的比例为7.08 ± 8.30.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试者基线dmfs、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是1年中新增dmf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幼儿CA与受试者龋坏程度、既往龋坏情况、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有关,提示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从这几方面干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包头市3~5岁儿童龋病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于包头市随机抽取的10所幼儿园中,随机选择3~5岁儿童496名为研究对象。经口腔医生检查,发现患龋病326例,为病例组,未患龋病17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性别、每日进零食次数和每日刷牙次数等25项可能与患龋病有关的因素予以调查、记录。以logistic多元回归筛选相关因素。结果:排除进入模型的其他因素混杂作用后,每日进零食次数每增加1次,促进患龋病的危险是原来的1.249倍(OR=1.249>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5);断奶时间≥1岁促进患龋病的危险是<1岁断奶的2.812倍(OR=2.812>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1);而不含奶瓶入睡、睡前不吃零食和不喝碳酸饮料促进患龋病的危险分别是含奶瓶入睡、睡前吃零食和喝碳酸饮料的0.194、0.302和0.031倍(OR分别是0.194、0.302和0.031,均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1)。结论:增加进零食次数和断奶时间≥1岁是包头市3~5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而不含奶瓶入睡、睡前不吃零食和不喝碳酸饮料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石四箴  刘丹 《口腔医学》2001,21(3):123-124
目的 :了解少年之龋活跃性表现及检测结果。方法 :以 2 2 8名 (男 115名 ,女 113名 ) 12岁少年为对象 ,均经口腔检查及以DentocultSM法检测龋活跃性。分析患龋率、DFT、CSI在DentocultSM各度之表现及相关性。结果 :( 1)统计资料表明患龋率为 5 1 3 2 %,DFT为 0 89± 1 13 ,CSI为 1 70± 2 4 0。 ( 2 )男女间患龋率、DFT、CSI和DentocultSM各度之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 3 )DentocultSM各度在患龋率、DFT、CSI无显著差异 ,在男女分组之表现亦无显著差异。 ( 4 )等级相关表明DentocultSM各度与DFT、CSI无相关性。结论 :本文之报告结果与不少幼儿期之报告结果截然不一 ,DentocultSM又为当今较为肯定之龋活跃性检测法。所示之结果或与此年龄组之DFT、CSI较低有关 ,也提示龋活跃性检测之应用意义在小于 12岁幼儿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连市某幼儿园儿童龋齿活跃性与患龋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6岁大连市某幼儿园儿童151名,进行口腔检查及龋齿活跃性试验(cariosat test,CAT),根据口腔检查及CAT值,分析调查对象的患龋状态。结果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64.9%,龋均为2.77。CAT值低度组的患龋率是32.5%(49/151),中度组是54.3%(82/151),高度组是13.2%(20/151)。CAT值低度组与中度组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P=0.025),CAT值低度组与高度组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2,P<0.001),CAT值中度组与高度组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0,P=0.016)。比较龋均在不同CAT值分度组的差异,CAT值高度组与中度组(t=2.264,P=0.037)、低度组(t=12.476,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某幼儿园儿童患龋率较高,龋齿活跃性高的儿童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7.
贾春梅 《口腔医学》2016,(6):550-552
目的了解泰州市3~6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为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泰州市7154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对患龋率和龋齿充填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泰州市3~6岁儿童患龋率为57.80%,男性为57.60%、女性为58.26%,患龋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3~6岁儿童龋齿充填率为1.11%,男性为1.14%,女性为0.99%;公办幼儿园3~6岁儿童患龋率为49.76%,低于民办幼儿园的65.00%,而龋齿填充率为1.82%,则高于民办幼儿园的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州市3~6岁儿童患龋率高,龋齿充填率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公办幼儿园,提示需要进一步强化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的调查,采用龋病活跃性试验(CAT)检测幼儿龋病活跃性,了解学龄前儿童龋发病情况及龋活跃性与患儿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深圳地区某幼儿园3~5岁189名幼儿,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记录患龋状况,同时采用CAT试剂检测其龋活跃性,分析幼儿患龋状况、CAT、性别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患龋状况:总患龋率73.02%;总龋失补牙数(dft)3.96±4.06;总龋蚀指数(CSI):11.80±15.53;②性别及各年龄组间dft、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AT 3度与其他度之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度数越高,患龋状况越严重;④CAT分度与dft、CSI高度相关(r=0.378,r=0.360,P<0.05)。结论:CAT各度间患龋状况有显著性差异,与患龋状况有高度相关性,提示CAT能反映机体之患龋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龋病形成的家庭相关因素,为龋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①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广州市海珠区1 042名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龋情况;②对儿童家长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儿童饮食、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信、行等内容.结果:1042名受检儿童中,患龋526人,其中男性273人,女性253人,龋损率(50.4%),龋均3.12.儿童日常饮食种类及口腔卫生习惯与其患龋相关;家长口腔保健的知、信、行与儿童患龋相关.结论:减少含糖食品的摄入频率,少吃零食;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加大对儿童家长口腔健康教育的力度,是预防儿童龋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3~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情况,研究龋活跃性与患龋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南京市6所幼儿园1 375名3~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龋活跃性试验。结果:3~6岁儿童平均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0.48%和2.13,龋齿充填率6.93%,其中5岁年龄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1.42%和2.92。龋活跃性各分值之间的患龋率及龋均差异显著(P<0.01)。龋活跃性与患龋率及龋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3~6岁年龄段儿童的患龋情况严重,且治疗率十分低,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防龋措施。龋活跃性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患龋现状,有助于筛选龋易感者。  相似文献   

11.
沈红沈家平  钱岷江 《口腔医学》2018,38(12):1128-1131
目的 分析低龄儿童龋风险的影响因素,完善低龄儿童龋风险评估模型,以便辅助诊断低龄儿童龋,提供有效的预防及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预防科临床就诊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牙齿状况,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所有儿童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199例龋高风险儿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中总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1.0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4~1.155、血清钾(OR=2.175,95%CI:1.056~4.48)、二氧化碳(OR=1.32,95%CI:1.194~1.459)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OR=1.007,95%CI:1.001~1.014)与低龄儿童龋风险相关。结论 龋高风险儿童血检生化指标中总蛋白、血清钾、二氧化碳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均高于无龋儿童,提示这些指标均可能是低龄儿童龋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龋活跃性的研究-SCAT法两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机体龋病活跃性与患龋状况的关系,分析SCAT(Shanghai Caries Activity Test,SCAT)反映龋病现状的稳定性及预测龋病进展状况的能力。方法以上海市区六所幼儿园372名(男172名,女200名)3岁儿童为对象,连续三年进行口腔检查和龋蚀活跃性检测(SCAT法),记录患龋率、龋补牙数(decayed&filled teeth,dft)、龋蚀严重指数(caries severity index,CSI)和SCAT度数。结果①统计资料表明随年龄增加该组幼儿患龋状况有增加的趋势;②SCAT各度的构成及患龋状况在男女间无统计学差异;③等级相关表明SCAT各度与dft、CSI高度相关,SCAT首次检测结果与两年后dft、CSI、新增dft、CSI亦高度相关。结论SCAT检测法在真实反映机体之患龋现状,准确预测龋齿的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可信性和稳定性,能反映机体的龋活跃性,且方法简便价格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龋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儿童龋病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8个区16所幼儿园3~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检查、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回收专业检查表及问卷调查表,整理数据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主成分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个公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分别为:口腔卫生习惯因子、家庭教育背景因子、糖分摄入影响因子、睡前饮食习惯因子、年龄因子、胎龄因子、喂养方式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6.486%。经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与低龄儿童龋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为口腔卫生习惯因子(OR=0.795,P=0.044)、家庭教育背景因子(OR=0.667,P=0.019)、糖分摄入影响因子(OR=1.260,P=0.006)、睡前饮食习惯因子(OR=5.432,P<0.001)及年龄因子(OR=0.676,P=0.015)。结论 经主成分分析,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因子、家庭教育背景因子、糖分摄入影响因子、睡前饮食习惯因子及年龄因子。  相似文献   

14.
陈婷  朱玲  刘子晗  李虎  蔡晨星  吴婴南 《口腔医学》2012,(3):170-172,175
目的调查南京郊区3~5岁儿童龋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郊区384名3~5岁儿童,对其进行口腔检查并发放问卷,由家长填写后统一收回。对龋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南京郊区3~5岁儿童患龋率为60.68%,龋均及龋面均分别为2.70和4.08;年龄、甜食的喜好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乳牙龋相关。结论南京郊区3~5岁儿童的患龋率较高,需开展早期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南京市低龄儿童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南京市某幼儿园共342例3~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线资料,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各因素的影响.结果:205例诊断为低龄儿童龋,患龋率为60.0%,其中119例诊断为重度低龄儿童龋,患病率为34.8%.简化软垢指数、菌斑指数、菌斑产酸能力、深点隙裂沟、母...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改良Snyder法研究分析474名2~5岁幼儿的患龋状况,结果显示改良Snyder法24、48、72小时的龋蚀活跃性结果与dft、CSI、间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文中并就龋蚀活跃性试验在幼儿期的应用意义及影响结果的因素作有分析。面对国内3亿儿童的严重患龋状况,改良Snyder法在防龋工作中可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北京市幼儿园3~4岁幼儿龋的患病情况,了解该年龄组儿童患龋的特点;并通过龋齿活动性实验研究,揭示这部分儿童口腔中细菌的产酸能力与龋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5所幼儿园3~4岁的20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行龋齿检查并采集菌斑和软垢混合样本进行龋活动性(Cariostat,SankinCo,Tokyo)检查。结果该年龄组儿童患龋率为47.34%;龋均dmft(s)=1.96±2.92(2.96±5.10),dt(s)=1.84±2.77(2.82±4.92);患龋儿童的龋均为dmft(s)=4.14±3.00(6.24±5.88),dt(s)=3.90±2.86(5.94±5.70);其中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患儿53名,SECC发病率为25.60%;龋齿活动性比较,发现患龋组与无龋组在Cariostat值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年龄组儿童一旦患龋累及牙齿和牙面多,但是治疗率很低;患龋组比无龋组龋齿活动性高。使用Cariostat龋齿活动检测有助于筛选龋齿易感者。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7,(3):245-247
目的调查济南市3~6岁儿童的患龋情况,应用Cariogram软件筛选出龋病的高危人群,并分析龋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济南市5所幼儿园3~6岁健康儿童493人,进行口腔检查、龋活性检测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数据输入Cariogram软件进行龋危预测,并将受检者分为患龋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评估儿童龋病的风险因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3名儿童患龋率67.95%,龋均3.45。高风险组患龋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不良饮食习惯、变形链球菌计数和菌斑指数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唾液流量和缓冲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济南市3~6岁儿童患龋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控制菌斑量、减少糖摄入,以期降低儿童患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为ECC儿童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89名6~48月龄儿童的月龄、喂养方式、口腔健康行为等资料,记录龋、失、补指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eeth,dmft),分为ECC组(n=146)和无龋组(n=243),采集指尖末梢血检测维生素D体内活性形式--25?羟维生素D[25(OH)D],采集牙菌斑行龋活跃性检验检测龋态(Cariostat)值,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等龋相关因素与EC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25(OH)D缺乏、不足、正常的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320,P=0.313)。dmft与25(OH)D水平之间无相关(dmft=1~3,r<0.001,P>0.05;dmft>3,r=0.009,P>0.05)。而月龄(OR=1.082,95%CI:1.045~1.121,P<0.001)、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OR=2.789,95%CI:1.581~4.921,P<0.001)、吃夜奶或含乳头睡(OR=4.187,95%CI:1.938~9.048,P<0.001)、1.5~3.0的高Cariostat值(OR=4.173,95%CI:2.014~8.646,P<0.001)是ECC的风险因素。结论25(OH)D水平与6~48月龄儿童龋无相关性,而月龄、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吃夜奶或含乳头睡、高龋活跃性(Cariostat值1.5~3.0)是ECC的风险因素,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喂养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