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采用双颊肌黏膜瓣修复的大龄宽大腭裂患者的语音效果和上颌骨发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例大龄宽大腭裂患者为试验组,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修复;同期选择20例腭裂患者为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双瓣法加软腭肌功能修整术进行整复;另外选择30例非唇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专业语音和临床语音评价方法比较腭裂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的语音效果;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头影测量方法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5年的上颌骨发育情况;并将2组腭裂患者术后5年的语音和上颌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5年,张口度正常,硬软腭部无继发穿孔,原手术区域组织松软,组织瓣较腭部组织色泽红润。试验组术后语音效果优于术前,也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上颌骨发育情况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软腭后退双颊肌黏膜瓣法修复大龄宽大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改善效果较好,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腭裂手术采用两侧颊粘膜肌瓣呈T形翻转覆盖修复裂隙,不做传统的粘骨膜切开翻瓣以及后推术,同样达到关闭裂隙后推软腭的目的.该手术特点在于,避免腭裂手术广泛剥离腭部粘骨膜所造成的上颌骨发育畸形,同时又将异常的腭帆提肌重建悬吊。达到功能性修复腭裂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早期腭裂修复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婴幼儿腭裂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2例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腭裂修复术,按年龄大小分为早期组,延迟组及晚期组,对比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57例患儿定期随访3~4年。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儿均能耐受麻醉及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早期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小,瘘孔率低,语音恢复好,对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影响。结论:在麻醉、术后护理及手术技术条件具备下,早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颊肌黏膜瓣在腭裂术后硬腭穿孔修补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10例6~13岁唇腭裂患者腭裂术后并发硬腭部穿孔及前庭瘘,穿孔大小约5~10mm×8~15mm ,手术方法:将硬腭前分穿孔周边偏口腔侧切开达骨面,在口腔侧向鼻腔侧翻瓣,鼻腔侧黏膜作内翻缝合。制作同侧颊肌黏膜组织瓣并将瓣旋转绕过牙槽裂达腭侧与口腔侧黏骨膜对位褥式加间断缝合,碘仿纱布加压固定,术后10d拆线,无需断蒂。结果 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组织瓣血供良好,未出现复裂。结论 应用颊肌黏膜瓣修补腭裂术后硬腭前分穿孔能达到良好效果,该组织瓣血供丰富,可操作性强,为修补腭裂术后穿孔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95年至今采用改良岛状瓣法修复21例腭裂患者,获得满意的软腭后退,改善了腭咽闭合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对上颌骨发育影响较小且具有良好腭咽闭合功能的腭裂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岛状颊黏膜肌瓣术,共修补37例腭裂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诊1~3年,语音清晰度满意,无腭瘘发生。结论: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岛状颊黏膜肌瓣术较好地恢复了腭帆提肌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获得了良好的腭咽闭合,有效降低了腭瘘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蒂舌肌黏膜瓣对15例先天性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在腭部穿孔区周缘偏口腔侧环形切开粘骨膜,向内反转并对位缝合,以封闭穿孔区的鼻腔侧;在舌背部设计相对应的前蒂舌肌黏膜瓣,将其向前翻转后覆盖腭部创面对位缝合,以关闭穿孔区的口腔侧.结果:除1例患者舌肌黏膜瓣与腭部穿孔区边缘出现微小裂孔外,其他14例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现舌体运动受限、感觉及味觉减退,术后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舌肌黏膜瓣血供丰富,应用方便灵活,是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蒂舌肌黏膜瓣对15例先天性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患者进行手术修复。在腭部穿孔区周缘偏口腔侧环形切开粘骨膜,向内反转并对位缝合,以封闭穿孔区的鼻腔侧;在舌背部设计相对应的前蒂舌肌黏膜瓣,将其向前翻转后覆盖腭部创面对位缝合,以关闭穿孔区的口腔侧。结果:除1例患者舌肌黏膜瓣与腭部穿孔区边缘出现微小裂孔外,其他14例患者的伤口均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现舌体运动受限、感觉及味觉减退,术后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舌肌黏膜瓣血供丰富,应用方便灵活,是修复腭裂术后硬腭区巨大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8—15月龄不完全腭裂幼儿术前腭部解剖异常对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8—15月龄符合条件的不完全腭裂患儿58名,按月龄分为四组:8~9月、10~11月、12—13月、14—15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每一患儿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将其与正常幼儿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四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得分与语言能力得分均小于正常幼儿,除8—9月龄组中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三组中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四组患儿的语言表达得分中,虽然前三组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问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14—15月龄组中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完全腭裂幼儿早期语言能力发育不足,对不完全腭裂患者不仅要早期手术,而且还要对其特殊性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先天性不完全腭裂修复术中张力较大、组织瓣创缘过薄的患者手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扩张剂。使术后复发率下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改良腭黏膜瓣整复软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复软腭裂的新术式,重建腭咽闭合的效果。方法:采用腭黏膜瓣后推术对25例软腭裂患者进行整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以了解术后腭咽闭合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腭部创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软腭的活动度良好,且均有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结论:对先天性软腭裂的患者实施该术式整复,能较好地恢复腭咽闭合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整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在先天性腭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共修补47例先天性腭裂患者,其中单侧完全性腭裂21例,不完全性腭裂26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腭瘘,随诊1~3年,语音清晰度满意。结论 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术较好地恢复了腭帆提肌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获得了良好的腭咽闭合,并有效地降低了术后腭瘘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腭裂整复术117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17例腭裂患者修复术式的运用、并发症的处理、预后以及初步语音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117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两瓣法作为基本术式,根据腭裂的临床分型适时选择腭帆提肌重建等方式进行腭裂整复,定期随访,并在2年后对患者进行语音清晰度的评估.结果:11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活动性出血、呼吸道梗阻及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婴儿期腭裂整复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对82例出生3至12个月的先天性腭裂进行了整复术,并观察术中后的相关情况,临床结果显示:(1)气体-静脉复合麻醉是安全的;(2)手术平均失血量为41.2ml手术平均操作时间53分钟(3)术后3-7天出院,随访伤口愈合良好;(4)本组病例5例术后出血,4例发生梗阻性呼吸困难,1例腭部裂孔,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备的麻醉,监护条件下,广泛开展婴儿期腭裂修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7例年龄为3·0~7·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单纯唇裂修复术相比平均延长13 min , 术中出血平均增加5 ml,术后恢复好,无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9~18月龄二期手术时腭部裂隙比行单纯唇裂修复术平均小0·28 cm,使二期手术时软腭后退充分,腭咽闭合良好。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唇腭裂的治疗,多年来我们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方法和技术,现我国亦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回顾近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推荐了我国学者们的研究成就。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模拟先天性腭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腭裂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迄今建立和使用的腭裂模型动物有许多种,其中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的腭裂模型已比较稳定和成熟,但利用大动物如羊、猪、狗、猴、猫等的腭裂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其重复性及稳定性差。本文就上述大动物腭裂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及应用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腔通气情况与鼻腔内部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9~11岁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对应年龄段的儿童牙科就诊的32例非唇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鼻阻力检测仪测量分析其通气时的阻力大小,并与相应的鼻腔内部畸形的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鼻腔内部畸形的测量指标为鼻中隔偏曲,平均鼻中隔偏曲距离为(9.12±3.76)mm,偏曲角度为(20.8±2.7)°,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鼻中隔偏曲距离及偏曲角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唇腭裂组患者两侧鼻阻力值为(0.832±0.254)Pa/(s·cm^3);对照组两侧鼻阻力值为(0.627±0.167)Pa/(s·cm^3),唇腭裂组较对照组鼻阻力值增加(P<0.05)。鼻阻力值与鼻中隔偏曲的距离及偏曲角度呈正相关性(r=0.754、0.652,P均<0.001)。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继发较为严重的鼻腔内部畸形,会导致患者的鼻通气阻力增大。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科学对待不同国度的唇腭裂治疗模式、有效利用病例资源开展特色研究、加强国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制定唇腭裂临床治疗指南、友善处理与慈善项目间的合作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唇腭裂临床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希望通过对上述论题内容的相互讨论,形成同行间行动上的一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唇腭裂临床研究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