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会对临终关怀护理的认知和基本需求状况,分析医学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临终护理方向的可行性,为医学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临终护理方向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广州市、汕头市、湛江市、罗定市四个城市的高三学生和医院部分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三学生对临终关怀护理了解程度较高。(2)高三学生和护士大多认为有必要开设临终护理方向。(3)临终护理发展方向多,发展空间大,医学类高职院校开设临终护理方向不仅具有可行性,也有其独特优势。结论医学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临终护理方向具有可行性,同时要大力加强临终护理的宣传以促进临终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家庭病床晚期肿瘤患者54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临终护理干预,2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晚期生命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满意度均为100%。护理干预组患者饮食、生理护理、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形象维护及其他方面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去世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家属饮食、社会支持、心理护理、家属对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及其他方面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晚期患者实施临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对患者本身和患者家属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100例临终癌症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探究经不同护理后悲伤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悲伤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悲伤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缓解悲伤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临终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412例肿瘤患者,在其临终阶段实施心理、生理全方位的舒适护理。结果通过对所选的412例肿瘤患者在临终阶段实施舒适护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不适症状均有所控制和改善,消除恐惧,放松自己,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应有的尊重,心灵得到安慰,安详地面对最后的生命历程。结论对肿瘤患者在临终阶段实施全方位的舒适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最后的生存质量,勇敢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癌症临终期患者护理中应用安宁疗护,探究分析其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癌症临终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安宁疗护应用到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癌症临终期患者护理中应用安宁疗护的效果显著,在取得较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临终关怀中应用个性化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临终老人,根据患者病情实况,分别实施人文关怀、关爱理解、生命支持、死亡教育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持续干预2周后,运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老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分析最终结果。结果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2周后,老人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相比与护理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终老人关怀中,切实可行,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是一种用于临床关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护理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特别是对晚期癌症病人而言,不仅需要对其疾病进行护理,使其能够减轻身体上的疼痛,还应该对其心理需求进行满足,使患者能够安心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本文简要阐述了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缓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实践与影响。方法将48例临终患者分成A、B两组,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A组24例患者收入社区家庭病房,给予支持、对症治疗,由家属护理照顾患者的生活;B组24例住院患者,收入舒缓疗护病区。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状态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舒缓疗护治疗一个月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态较A组有所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临终患者给予舒缓疗护,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癌症患者家属采取临终关怀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例对患者开展常规临终护理,观察组35例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临终关怀。结果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为(48.6±9.3)分,观察组总分为(56.8±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家属实施临终关怀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舒缓疗护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住院的临终患者113例,给予舒缓疗护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临终患者接受舒缓疗护后,患者的SAS、SDS、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QOL评分明显上升(P0.05)。另外111例患者家属对舒缓疗护满意,家属满意度为98.23%。结论对临终患者予以舒缓疗护,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恐惧,使其宁静、安详、有尊严的度过余生,得到家属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为保证老年临终者在临终阶段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需全面推进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回顾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建议通过建设临终关怀医疗机构服务体系、临终关怀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临终关怀医疗技术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医疗管理监督体系、临终关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来不断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脑积水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采取严密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病人行外科常规护理,消化道症状、脑室-腹腔分流管、切口及并发症的观察,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病人严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有效的护理观察和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病人顺利康复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课程思政视角下体验式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护生死亡伦理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5月,在本科护理专业三年级4个班级212护生死亡伦理实训课中实施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修订课程思政目标、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模拟追悼会”。从督导专家、学生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课程督导专家对课堂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实施给予肯定,课堂督导评价均为优秀;护生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表示满意,96.69%的护生表达了对任课教师的喜爱与认可;护生能够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认识死亡、理解临终患者和死者家属的心情,重新思考护理专业使命,达成了死亡伦理实训的教学目标。结论 在死亡伦理实训中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将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获得护生和专家督导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是现代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传统《健康评估》的理论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思维培养,不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为探索《健康评估》理论教学融合护理临床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本研究根据临床护理评估过程,对本科《健康评估》课程内容以"器官系统"分类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在理论教学中以"简要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编排顺序进行递进式案例教学设计,将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到理论课堂中,构建理论知识传递与护理临床思维同步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护理临床思维习惯,为将来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岗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舒适护理对晚期血液肿瘤患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方法根据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在使用舒适护理的方式以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舒适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获得比较舒适的感觉,提高了血液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帮助患者心态平和而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今年的秋,晴空万里,万里无云万里天。六年前同样在这个季节,我在故乡苏北小城送别了老母亲。母亲患的是肺癌。农村有个习俗叫“叶落归根”,人临终必须在自家床上,而不能“走在”医院的病床上。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是多么无助地陪伴着。母亲只能靠麻醉药品缓解苦痛,一分一秒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亲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抢救室病房护士38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护理进行综合考察,并做好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护士各19名,均是急诊科护士。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行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综合能力和患者相关问卷调查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各项临床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满意率为98.00%,与对照组满意率(87.00%)相比较高,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对培养危重症专科护理非常有帮助,值得发展宣传、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态度-定义-开放思维-计划-试验(ADOPT)护理模式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ADOPT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以及相关法律措施的出台,护理教学资源缺乏与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如何在护理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确保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是指利用标准化病人设计出接近临床实际的情境案例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客观、有效的教学手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前国内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护理教育中发展比较缓慢。该文借鉴循环互动式分组讨论-批判法,结合CBL(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标准化病人教学案例编制中的构建,提高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9月收治的小儿患者64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的是个性化的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常规的临床护理,统计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患儿护理的满意度为81.2%,实验组患儿护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儿恢复的快,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进行护理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