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时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对实施机械通气患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意义。方法对入住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10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50例。评估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例数,记录每天声门下区域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声门下分泌物及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VAP的发生率引流组为28%,非引流组为46%(P〈0.05);(2)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组为(11.2±3.2)d,非引流组为(5.3±2.5)d(P〈0.05);(3)引流组发生VAP14例患者的引流量为(32.3±10.5)mL/24h,未发生VAP36例患者的引流量为(42.3±13.3)mL/24h(P〈0.05);(4)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生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生时间延迟,但对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探讨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h患者分为声门下导管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且每隔2~4h行生理盐水冲洗,B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均短于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16%和51.85%,早发性VAP发生率为4%和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冲洗可降低VAP发生率。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声门下引流的通畅,保持恒定合适的负压,做好气囊及口腔的管理,密切观察并发症以及做好清醒患者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法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ICU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患者104例,按入院序号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声门下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观察两组2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结果:B组2周内VAP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呛咳和吸引管堵管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B组VAP发生时间明显延缓于A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实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润梅 《四川医学》2014,(7):842-844
目的:观察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将无张口受限分为 A组,有张口受限分为 B 组;再将 A、B 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 A1、A2组和 B1、B2组。 A1、B1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盲袋,再以探针将碘甘油导入盲袋内。 A2、B2组用3%双氧水冲洗盲袋,同样方法将碘甘油导入盲袋内。 A、B 两组患者就诊前3天内均未全身或局部用药。结果在急性智齿冠周炎初期阶段(A 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的有效率为96%,3%双氧水联合碘甘油的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 〈0.05);随着疾病的发展(B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的有效率为76%,3%双氧水联合碘甘油的有效率为56%,氯己定与双氧水的有效率明显降低。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早期病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进行机械通气大于或等于48 h 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口腔冲洗组36例(对照组)、口腔冲洗结合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37例(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口腔冲洗、气囊上滞留物引流联合半坐位组37例(集束化组),观察3组患者 VAP 发生率、VAP 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ICU 时间。结果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对照组在机械通气第3、7天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集束化组与对照组在 VAP 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大于9 d 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ICU 时间明显缩短。一旦发生 VAP,3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严格执行半坐卧位,加强口咽部各环节的干预管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8-71
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我院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西吡氯铵组)、B组(氯己定组)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口腔护理,B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口腔护理,C组采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比较患者VAP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三组口腔护理后,随着插管后4 h时间的延长,咽拭子菌落培养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插管后4 h、6 h、8 h,B组、C组咽拭子菌落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P发生率最高,其次为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A组,C组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A组与B组口腔清洁评分显著低于入住ICU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后1周,C组口腔清洁评分最高,显著高于B组与A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口腔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预计机械通气超过72h的80例患者,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两组均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记录患者VAP病例数、VAP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每天气囊上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气囊上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SSD使引流组VAP的发病率(25%)明显低于非引流组(60%)(P<0.05);引流组VAP发病的时间为(12.5±2.1)d,迟于非引流组[(5.3±2.1)d](P<0.05);两组病死率(住ICU期间)、总通气时间及住院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1.4%。前5d气囊上滞留物大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肠道细菌、颊部常驻菌群,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绿脓杆菌数目逐渐增多,真菌始终存在。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病时间延迟,对病死率、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牙刷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94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应用复方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牙刷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5.11%(P<0.05)。结论应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联合负压吸引牙刷行口腔护理对减低VAP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对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所有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分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Sempoll牌,含葡萄糖酸氯己定1.2 g/L,甲硝唑0.2 g/L)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对2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共592例患者,下呼吸道感染41例,感染率为6.93%;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组共688例患者,下呼吸道感染27例,感染率为3.92%,2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歇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引鼻腔、口腔滞留物,观察组进行间歇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MV时间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驻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MV时间、ICU驻留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间歇声门下吸引可缩短MV时间,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黄琦  王建林  侯菊花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128-2130
目的 研究改良式体位结合0.0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防治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口腔护理,给予结合护理组患者改良体位联合浓度为0.02%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后的肺部感染情况、ICU住院时间、口腔炎症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GCS评分,对患者病菌发生率、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进行统计。 结果 结合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肺部感染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合护理组的口腔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的口咽定植菌和气管内定植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痰痂形成率和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 结论 使用改良式体位和浓度为0.02%氯己定溶液能更好地降低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对患者的康复及疾病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使用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的干预措施能否有效减少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比较持续囊上引流与间断囊上引流方法在预防VAP效果上的差异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取入住我院R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持续气囊上引流组(CS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大蒜素治疗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4年12月收入重症监护病房且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均为细菌感染所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蒜素治疗,疗程14 d.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及14 d病死率;并观察记录大蒜素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35.2%)、金黄色葡萄球菌(17.1%)、铜绿假单胞菌(13.3%)、肺炎链球菌(13.3%)及肺炎克雷伯菌(8.6%).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细菌感染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蒜素治疗,能显著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且有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经皮气管切开套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旨在为气管切开套管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我院ICU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用Portex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改良技术,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可行声门下吸引的气切套管;Ⅱ组为普通的气切套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类型和细菌谱,ICU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病人的病死率。结果:共103例完成列入本研究,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Ⅱ组低(P<0.05),且以早发型VAP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晚发型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病人的ICU住院时间较Ⅱ组短,ICU治疗费用较Ⅱ组低(P<0.05)。但两组病人的病死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行声门下吸引的气切套管可明显降低气管切开患者VAP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月入住急诊科和ICU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研究组28例,使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d,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14d内两组出现的VAP患者及VAP平均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机械通气14d,对照组发生VAP11例,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发生VAP6例,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9.9d;研究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12.5d,研究组VAP发生时间比对照组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能降低VAP发生率和推迟VAP发生时间,能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联合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安徽省立医院ICU收治的9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0.12%洗必泰溶液配合可冲洗式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先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再采用同对照组相同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长.结果 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4.35%、18.28%,意向性分析(ITT)显示两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5.00%,不同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VAP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数据分析(PP)显示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7.41±2.86)d、(11.24±3.1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分别为(9.98±3.45)d、(12.96±4.0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前联合气流冲击法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间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结果189例插管患者中67例(35.45%)发生VAP,致死率为22.37%.VAP患病率与插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7.29%),革兰阳性球菌占12.71%.革兰阴性杆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应加强对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