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预后。方法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内分泌变化,治疗药物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过去认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不断发展所致,而今多数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患者每年的死亡率中50%为猝死,而其中大多数是由快速性VA所致。结论对已明确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预后意义,应作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并进行强化治疗和预防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2003年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公布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旨在规范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流程,提供优化的治疗建议。2010年7月NICE基于最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对2003年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了更新(以下简称新指南),内容涉及心力衰竭的诊断、药物及侵入性治疗以及心力衰竭的监测和康复治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呈现增长趋势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差,需多次住院治疗,且病死率高,最终需要心脏移植。然而受限于供体缺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后医疗费用高昂等因素,心脏移植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近年来人工心脏的迅速发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使部分患者在生存期方面获益。本文对人工心脏的发展、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阿司区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选取30例中显效18例占60%,有效7例占23.3%,无效5例占16.6%。结论阿司匹林是心力衰竭病人最常用的有效药物,对小于65岁、无高血压和栓塞病史、近期心力衰竭病史的房颤患者,阿司匹林(300~325 mg/d)的使用对其预防栓塞并发症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汉族和哈萨克族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II~IV患者共67例,汉族32例、哈萨克族35例。对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NT-proBNP、心功能分级等资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NYHA心功能分级、性别、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是NT-proBNP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已经出现失代偿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同种族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无差异,可建立统一心力衰竭NT-proBNP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正在进行的慢性衰竭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为心脏无法输送足量的氧和养料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一直居高不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也日渐多样化,但仍有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这就导致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没减少反而增加。基于此,本文对心力衰竭护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79.17%(38/48)。结论急诊内科治疗方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BNP、hs-CRP、c Tn I及UA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9例不同NYHA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NP、hs-CRP、c Tn I及UA。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越高,血清BNP、hs-CRP、c Tn I及UA水平也越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c Tn I和U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BNP、hs-CRP、c Tn I及UA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初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采用自制表格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指标。结果 160例AMI患者中58例(36.25%)确诊为首发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总死亡率、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A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Killip分级、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VEF、年龄和CKMB。结论 AMI首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应及时检测相关指标,积极预防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血清因子的检验及敏感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重度心力衰竭组以及轻度心力衰竭组,同时选取同时间到我院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联合检测在诊断心力衰竭敏感性、三组患者Cys C、Ang-2、sST2浓度。结果 sST2+Ang-2+Cys C系统联合检测、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Ang-2+Cys C和s ST2+Cys C(P 0.05);重度心力衰竭组Cys C、Ang-2、sST2浓度高于轻度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 0.05),轻度心力衰竭组Cys C、Ang-2、sST2浓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血清s ST2及Ang-2与Cys C联合检测可提高检验敏感性,临床上应当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活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失常,具有较高的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强效、负性的肌力药,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禁止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但经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以防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是不可否认的。在我国,很多学者也紧随国际研究的步伐,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本文针对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合并心力衰竭需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我院选取了3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剖宫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她们采用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相结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充分说明了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亦随之增加,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尤其是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因此,本文在总结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及查阅诸多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关的书籍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护理的研究状况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的因素,旨在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强制性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机体代谢需求,但限制体力活动亦带来诸多弊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其益处亦逐渐被认识。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了《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指出运动训练可提高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且可能降低轻至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组单纯应用药物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采用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用药安全性;干预前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收缩压、心率、左心射血分数。结果联合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用药安全性和单一组相近,P0.05;干预前两组血浆脑钠肽、收缩压、心率、左心射血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血浆脑钠肽、收缩压、心率、左心射血分数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脑钠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托拉塞米治疗组和呋塞米治疗作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天胆红素及BNP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胆红素和BNP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但托拉塞米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托拉塞米能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胆红素和BNP水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值(50%)分为保留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PEF)组和射血分数减损的心力衰竭(HFDEF)组,随访评价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等。结果 HFPEF组比较,HFDEF组患者临床症状更重,死亡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血分数减损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9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间因冠心病心力衰竭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4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探究冠心病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合并贫血情况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随着心功能状态的恶化患者贫血概率也在逐渐升高,P 0.05;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也在不断升高,P 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症状的概率与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有着直接关系。且随着贫血症状的逐渐加重,患者的预后情况也会变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105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对照A组、对照B组,均35例,研究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照A组接受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B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率。研究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术后6月内死亡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0.0%、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术后6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8.6%、14.3%、17.1%,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7.1%、34.3%、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优于单纯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