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数字摄影(DR)、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病变显示情况,旨在为临床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病变的诊断率并为临床科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病变患者83例,两组患者均通过DR和螺旋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式0级、Ⅰ级、Ⅱ级病变检出患者所占比例,以及具体病变情况比例。结果螺旋CT检查0级患者为检出率为13.25%、Ⅰ级患者为33.73%、Ⅱ级病变患者为36.14%,DR检查检出率分别为7.22%、21.69%、27.71%,螺旋CT检查显著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关节面侵蚀67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55例,关节面增生硬化52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40例,关节强直33例,关节间隙狭窄35例,腰5骶1关节突病变49例,均显著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病变检出率高且诊断全面,较DR诊断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腰椎骨转移瘤且资料完整的住院诊治27例患者49处腰椎骨转移瘤,总结分析27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经64层螺旋CT检查示,27例患者有41处腰椎锥体破坏;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示,23例患者有31处腰椎椎体放射性异常浓集,27例患者发现椎体外多发放射性异常浓集。64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为83.6%,特异性为98.6%;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的灵敏度为63.2%,特异性为96.7%。经64层螺旋CT检查示,有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转移瘤,10例可疑为腰椎转移瘤;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示,有20例明确诊断为腰椎转移瘤,7例可疑为腰椎转移瘤。结论64层螺旋CT对腰椎骨转移瘤的诊断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多数患者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可获得较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创伤性关节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关节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来观察患者的骨折情况。结果关节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可清晰看出骨折线位置及骨折块移位。结论创伤性关节中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充分反映患者的骨折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97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横断面及矢状位显示椎间盘突出清晰、准确,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压缩变形及椎体后缘骨赘显示清楚,MPR矢状面对椎弓峡部显示优势明显,并发现40例椎弓峡部裂.结论:对腰椎行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对椎间盘突出、腰椎退变等病变做出正确诊断,而且能对椎弓峡部裂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从而避免漏诊,对临床治疗及指导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或临床治疗确诊;且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 MSCT与MSCTE对梗阻部位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88.5%(92/104)、80.8%(84/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E在判定小肠梗阻病因方面的准确率与MSC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肠充分扩张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小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诊断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胸廓骨与肋骨骨折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X线胸片检查与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进行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CT轴位扫描图像作为检查诊断标准,X线检查诊断准确度为68.0%(68/100),螺旋CT容积重建检查诊断准确度为94.0%(94/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螺旋CT容积扫描发现肋骨骨折的有94例,100处肋骨骨折,6例显示无骨折。结论螺旋CT容积扫描方式对胸廓骨与肋骨骨折检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的显示细微的骨折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方法按照CT表现,将68例IVCS患者分为A组(单纯IVCS,n=23)、B组(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n=32)、C组(其他原因IVCS,n=13),选择6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B组CT征象中,下腰椎脱落占18.8%,椎体前缘骨赘占50.0%,椎间盘前凸占31.3%,且各组CT征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诊断不同类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采用MRI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71例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采取CT诊断及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膝半月板损伤患者52例,MRI检查对于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4.23%)显著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76.92%);且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9例,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4.74%)显著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诊断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动脉狭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成像方法进行评估和检测的可靠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1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以及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时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动脉狭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成像方法进行评估和检测的可靠性及其临床价值。结果临床上采用64排螺旋CT设备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超过50%、超过70%以及低于50%患者的病变敏感性分别为92.68(152/164)、89.63(121/135)、75.00(57/76),特异性分别为96.19(631/656)、92.26(632/685)、91.67(682/744)。结论临床上采用64排螺旋CT成像方法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60例患者分别实施螺旋CT、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间隔2 h。结果 CT平扫检出52例,磁共振成像检出41例,CT平扫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两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磁共振增强扫描检出结果与CT增强扫描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检查是小肝癌病症的首选检查方式,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对小肝癌的诊断结果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螺旋CT在手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21例,观察组接受MRI与螺旋CT检查,对照组接受X射线检查,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螺旋CT应用于手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提供清晰准确的影像资料,提高了影像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DR与螺旋CT检查在诊断胸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在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R技术与螺旋CT技术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比较DR与螺旋CT对于各类胸腔创伤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R和螺旋CT诊断皮下气肿、肋骨骨折、胸椎骨折、胸骨骨折的符合率毕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变类型的诊断符合率毕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的准确率高于DR,可考虑优先采用螺旋CT对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胃癌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多排螺旋CT影像分期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7例已病理证实胃癌患者气钡双重造影和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影像表现检出率及多排螺旋CT影像分期与45例手术病理分期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效率为91.49%,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效率为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影像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准确率分别为:Ⅰ期50.00%(2/4),Ⅱ期75.00%(3/4),Ⅲ期91.66(22/24),Ⅳ期92.30%(1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胃癌诊断效率高于气钡双重造影,多排螺旋CT对胃癌分期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对混合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以及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08例混合性肝癌患者,均进行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根据不同的检查手段,分为CT组以及MRI组,其中CT组5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MRI组54例,采用MRI技术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后,108例混合性肝癌患者共发现病灶81处,直径0.31~12.69 cm,平均直径(5.96±0.54)cm。经过多层螺旋CT检查后,共41例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检查符合率为75.93%,MRI检查后,共49例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检查符合率为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性肝癌患者采用MRI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和多排螺旋CT检查,且两种方法检查的时间检查在1个月以内,回顾分析其各自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别对其诊断不同肝脏病变的准确度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观察MRI和CT的诊断结果,其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0.95%(85/105)和72.38%(76/105),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其对不同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4%(75/85)和63.16%(48/76),MRI高于CT,两组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能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有效检查,但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肺癌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疑似肺癌患者,对其CT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是91.1%,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率是66.7%,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该诊断的费用较高,所以可以为疑似肺癌患者使用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测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灶数量共48个,并分为微小肝癌组(18个病灶)和小肝癌组(30个病灶),均对两组进行CT及磁共振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小肝癌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磁共振的总检出率(95.83%)高于CT的总检出率(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 4,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测的检出率更高,能够准确检测出肝癌病灶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DXA检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分析腰椎退变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2例运用DXA检测腰椎骨密度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时按Pfirrmann分级标准评分腰椎退变程度。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的T值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腰椎退变程度的加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占比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程度评分与骨密度T值存在相关性(r=-0.697,P 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与退变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即腰椎退变程度越高,骨密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用M R I与多层螺旋C T对复杂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200例复杂踝关节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 R I与多层螺旋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符合率及关节损伤(Lauge-Hansen)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85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实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后,85例患者中共检出182个扩张肺段,其中常规CT诊断后检出64个(35.16%),多层螺旋CT扫描后检出136个(7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28,P0.05);选取7mm的常规层厚重建检出140个(76.92%),而0.625 mm的薄层重建检出182个(100.00%),(χ~2=45.478,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中采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支气管扩张的情况,有利于临床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