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合理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非传染性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8例患者治疗状况的回顾性分析以及对其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查来确定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探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降低创造条件。结果通过对68例患者的临床现象分析,高血压30例(44.1%),高血糖20例(29.4%),其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8例(26.5%);体重超过了正常标准50例,属于肥胖或者中度肥胖人群;有吸烟史的32例(47.1%),有过度饮酒史36例(53.0%),平常生活缺乏锻炼的52例(76.5%)。结论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一般情况下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和患者的抽烟、饮酒以及运动状况有关,因此加强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发率的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内残疾居民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让残疾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法对到某社区复核残疾证的残疾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残疾居民或其照料人对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35.1%。结论我们要着重加强残疾居民的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残疾居民健康素养,让他们远离传染性疾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健康管理模式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于112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治疗或规范化健康管理,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通用量表(FACT)数据结果来评价。结果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后,研究组相比较于对照组的SDS/SAS评分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慢性非传染性患者,在规范化的健康管理干预下,多个指标水平在健康档案中均显示有稍许下降。结论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控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为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导下,2009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有关临床、预防、社区防治专家编制了2009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疾病类型与慢性病的防治。方法选取我社区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疾病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既往健康情况等进行调查总结。结果 328例慢性疾病患者中,男142例(43.29%),女186例(56.71%);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为主,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结论对于社区内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尤其对循环系统疾病,要加强早期的预防,控制多种风险因素,以减少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65岁以上老年社区居民健康体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常见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结合卫生部健康管理规定随机在我市选取4个社区,共盲选65岁以上老年居民200例,行常规体检检测。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慢性病管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分析可以发现,本组老年居民中78例有高血压,45例空腹血糖在正常值以上,11例居民存在有住院史,45例居民确诊为高血脂,仅12例患者不存在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史。结论 65岁以上老年居民多存在有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各类慢性病症,为确保老年居民健康,在其日常生活中必须对慢性病防治工作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福泉市慢性非传染病流行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市区的慢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的成人慢性疾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福泉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区高于乡镇;60岁以上年龄段为高发。结论:为了对慢性病进行防控,需要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脑卒中高发的第一大国,脑卒中是我国目前面临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脑卒中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能通过短时间的生物医学治疗达到完全治愈,脑卒中患者应该得到长期、综合、全面系统的医疗照护,有的甚至需要终身照护,不仅在医疗方面,更涉及社会层面和疾病所带来的精神心理层面,在国家积极倡导分级诊疗的大形势下,应该也必须由全科医生来承担脑卒中长期的预防管理工作。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承担脑卒中的预防与后期康复管理的最有利实施者。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人为中心,以脑卒中预防管理为目标,采取长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持续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降低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减少并发症。文章主要阐述全科医生在脑卒中疾病预防管理中的具体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脑卒中患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医疗环境及居住环境也在发生巨变。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谱已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为主。以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为主的慢性病死亡,已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86.6%~([1])。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总  相似文献   

10.
国内现有社区慢病管理存在医疗资源薄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欧美家庭医生管理模式虽然已形成规模,但也存在转诊时间过长、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随着全科医生数量的增加、发展的规范,基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不断开发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成功以及物联网在慢病管理中的不断实践,大数据、云平台的广泛应用,在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高效医疗模式积极探索的背景下,全科医生结合物联网进行社区慢病管理成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全科医生结合物联网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慢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充分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优化群众生活习惯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社区内200名居民为对照组;2015年4月大渡口区春晖社区开始实施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随机选取2016年5月健康教育实施后200名群众为观察组。对社区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居民的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及生活习惯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正常值范围、成人每天食盐摄入标准、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方面的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群众的限盐限油、戒烟限酒、合理运动、作息规律、血压监测等生活习惯均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有助于优化群众生活习惯,提高群众慢性疾病知晓率,强化慢性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首次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报告:2008年全球共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或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综合负担在低收入国家、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开展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社区管理操作。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服药、控烟戒烟、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健康知识得分等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的正确呼吸功能锻炼数、正确服药数以及控烟戒烟数,与管理前相比发生显著升高,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显著下降;健康知识得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开展社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开展社区管理与护理干预操作,可强化患者对疾病及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在逐步学会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治疗情况的改善与身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健康信念理论为基础,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规范社区居民健康的自我管理,提高居民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达到有效干预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和防控慢病的目的。方法2018年4月—2018年10月组建干预小组,针对北京市西城区某社区149名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础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进行基线调查,2018年11月-2019年4月基于健康信念理论对自愿参加类实验研究的149名社区居民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健康宣教后,再次评估该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结果该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由活动前的11.4%提升至活动后的21.5%,健康素养各方面的提升及不同性别、学历、经济状况方面健康素养的提升都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健康信念理论为基础,对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线上和线下的健康宣教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科医生对老年慢性疾病在社区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将220例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临床疗效和总结临床经验。结果综合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SBP、DBP、FBG、2h PG、TG、TC、HDL-C和LDL-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师综合干预措施是促进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得到有效防治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干预在社区冠心病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我社区内选取248例无冠心病史的老年居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24例。对实验组居民实施饮食干预,对参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年后两组老年居民的新增冠心病发生率与健康饮食占比。结果实验组居民中新增冠心病的人数为5例,发生率为4.03%(5/124);健康饮食占比为92.74%(115/124);参照组居民中新增冠心病的人数为19例,发生率为15.32%(19/124);健康饮食占比为63.71%(79/12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社区老年居民实施合理的饮食干预,对预防冠心病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防治也有所帮助,故可在各大社区内对老年居民广泛开展饮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正镶白旗居民近年来的死亡水平和疾病构成情况,掌握影响该地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分析正镶白旗居民健康的动态变化。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给旗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锡林郭勒盟死因回顾性调查方案》要求,采取全人群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2010~2012年三年死亡人口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排在前五位的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疾病和死亡外因、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已成为构成死因的主要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3.30%和30.96%。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卫生管理为公共管理主要内容之一,即政府为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履行到位而在保护、增强人们健康以及防治疾病中采取诸多措施,比如卫生政策的制定、资源的筹集与分配、卫生服务组织与卫生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等,对社会各方予以协调的管理活动。当前公共卫生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现详细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推动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海南地区15岁以上居民健康素养及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现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海南地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及其慢性病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居民对健康知识/信息/服务的获取能力和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结果 3940名居民中,共有871人(22.12%)患有慢性病,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16.98%,其次为糖尿病(8.53%),仅患1种慢性病人数最多,占63.84%;其次为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占23.77%;1例同时患有5种慢性病。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对"医疗急救电话"的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6.88%;对结核病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为48.53%。居民健康素养评分中,及格占多数,为48.16%,优秀和不及格占比大致相同,分别为26.74%和25.10%。患慢性病的居民年龄、文化水平、健康素养与未患慢性病居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海南地区15岁以上居民常见慢性病患病率较低,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根据不同人群特征调整健康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