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11.外用药的种类 ①粉剂:粉末状的外用药. ②软膏剂:外用药的主体,有油性软膏、乳剂性软膏、水溶性软膏和混悬性基质(凝胶)等. ③溶液: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的外用药,包括非挥发性的水溶液和将药物粉末混合于水、乙醇中的洗剂. ④硬膏:在布片上涂抹粘着剂,是含有主药和基质的外用药. ⑤喷雾剂:喷雾状的外用药. ⑥胶带状剂:通过粘着剂将主药涂抹在聚乙烯胶带上的外用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用作含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 ⑦其他:有糊剂(泥膏)、擦剂等.  相似文献   

2.
吕湘宾 《药物与人》2001,14(3):47-4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与感染、免疫异常、精神创伤、外伤、遗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与红皮病型四型。银屑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服药、外用药、物理疗法三种方法。内服药主要是抗生素、维甲酸、皮质类固醇激素、环孢菌素等。外用药物有蒽林软膏、煤焦油、氮芥酊、水杨酸、喜树碱、维生素D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外用药物疗法在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外用药的正确使用,不仅可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还可促使皮肤损害迅速好转并痊愈,反之,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可加重病情。外用药物治疗原则,首先要根据病因、临床表现来选择适当的药物。为了能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将主药配成各种不同的剂型,剂型的选择与主药有同等的重要性,而剂型则应根据病因、皮损情况和病变部位等特点来选定。如剂型不当,即使主药正确,也不可能达到理想  相似文献   

4.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人认为只要涂点外用药就行了,结果往往无济于事,贻误病情,致使病情加剧、恶化。其实治疗皮肤病不仅要对症选药,还要根据病变的病期、部位准确选用不同剂型的药物。据不同病期选剂型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有渗液  相似文献   

5.
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病临床治疗上有外用、内服和注射三种。外用的皮炎平、氟轻松(肤轻松)、乐肤液等软膏或霜剂合成的激素制剂,对多种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等是有效的,特别是对这些皮肤病所引起的瘙痒有一定的止痒作用。有些人把激素当成治疗皮肤病的万能药,不经皮肤病医生的诊断,稍有不适(尤其是面部)就自选以上含有激素的药物外涂,结果却诱发了令人烦恼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得了皮肤病,很多人都觉得把药膏涂得厚些效果好。其实,皮肤科外用药,只需薄薄涂抹一层就可以了。外用皮肤药只要局部达到一定浓度,就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如果药物涂得过多、过厚,有时候反而会引起副作用或使皮肤病恶化。另外,皮肤外用药前要先洗手,然后用手指将药物薄涂患处。涂抹时,可轻轻地揉揉患处,以利于药物渗入。急性期皮损不能用刺激性的药物,涂药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刺激。非急性进展期的皮肤病,不必大面积涂药,仅涂抹患处就可以了。倘若病情较重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似文献   

7.
通常,皮肤病的治疗以外用药膏为主。为了使皮损能够直接接触药物,更好吸收,提高疗效,在涂外用药之前,病人应该先尽量去除皮损上的分泌物、脓血痂等。如果皮肤病是因为过敏原因或由刺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性物质等)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夏季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很多患者认为皮肤病是小问题,喜欢自行购买一些外用药物治疗。其实,外用药物也有很多讲究。乱用外用药有时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导致病情加重。误区一:瘙痒就用皮炎平皮炎平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地塞米松、薄荷和樟脑,醋酸地塞米松是一种弱效激素,外用主要治疗湿疹、  相似文献   

9.
春夏之交的气温和湿度为细菌、真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加之周围环境中蚊虫的大量滋生,叮咬皮肤,因此,春夏之交是皮肤病高发季节。时下,只要走进药店,就可以看到外用药品橱窗内皮肤外用药琳琅满目,价格也参差不齐,有些药物的外包装也颇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如果您不幸患了皮肤病,而对如此众多的药物,如何选择最适用您的药物呢?患了皮肤病决不能盲目使用外用药物,因为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对皮肤产生损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果您需要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时,在选择上就应注意:一、根据发病的原因选择药物如对脓疱疮、毛囊…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结合治疗银屑病1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占皮肤病初诊病的1%~5%。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似有所增加。由于银屑病发病机理和肿瘤的发病机理非常相似,因而目前尚无特效办法。许多内服、外用药物,只能暂时消除症状。从1990年起,作者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不断改进处方设计,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以中西药配制成的外用药一消癣灵软膏,共治疗银屑病1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春夏之交是皮肤病的"活跃期"。桃花癣、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等常见皮肤病,几乎占全年门诊量的一半。而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得了桃花癣,患者可内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外搽5%硫磺软膏,也可用一些保护剂如硅霜、维生素E霜等。如果一周后没有好转,可加服开瑞坦等抗过敏药物,外用抗过敏药膏,如赛庚啶软膏。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用药现状及趋势,为皮肤科临床筛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中心2006~2010年皮肤病用药品种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变态反应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是皮肤病的主要口服用药,外用药是皮肤科的基本用药形式,皮肤病各亚类药物的用药结构相对固定,类维A酸等非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间。结论口服药和外用药是皮肤科临床医师治疗皮肤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卫生保健》2009,(3):21-21
治疗皮肤病最常用的为外用药,而外用药如果选择或使用不当,不仅无效,甚至会使病情加剧、恶化。那么,该怎么使用外用药物呢?  相似文献   

14.
外用方是指以外用药为主组成的,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止痒等功效.的一类方剂。在皮肤病的治疗中,人们常可见到外用方的使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医名家赵炳南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几个外用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6例化脓性皮肤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0例,以四环素软膏局部外用;观察组146例,以莫匹罗星软膏局部外用。观察两组的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和细菌清除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较四环素软膏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问:前些天我的腿部患了湿疹,医生给我开了外用药涂抹,医生嘱咐让我薄薄涂抹一层就可以,请问多抹一些效果不是更好?答:如果得了皮肤病,医生会开些外用药让患者涂抹,很多人都觉得把药膏涂得厚些效果好,但其实皮肤科外用药只需薄薄涂抹一层就可以了。外用皮肤药,只要局部达到一定浓度,就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如果药物涂得过多、过厚,容易使药物渗透太深,进入血管,药物随着血流通过全身,极易引起副作用。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疾病不易治好,有时候反而会使皮肤病恶化。皮肤外用药的使用也有讲究。面部皮肤比较薄嫩,不宜选择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皮肤毛发比较多的部位尤其是头皮,若使用软膏就不方便,而使用液体制剂则能达到满意疗效。急性期皮损不能用刺激性的药物,涂药时动作要轻  相似文献   

17.
马雪岷 《泰山卫生》2004,28(2):24-24
药物的外用疗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方法简单,能直接吸收或直接发挥作用,且较经济,但是效果的好坏在于能否选用合适的药物及适当的浓度。下面阐述一下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福建](?)(?)皮肤科的软膏多用于干燥和有角化的皮肤病,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在使用这些软膏之前,需要涂药的部位先用温水浸泡半小时,使角化的厚皮变软,这样可以使软膏中的药物成分充分渗入皮肤内。身体不能或不易暴露的部位,涂上药膏之后可以用油纸、小塑料薄片覆盖,防止被衣服摩擦,污染衣物。软膏在皮肤上的保留时间依治疗作用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如果医生不作特殊说明,一般每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真菌医学的发展,也相继涌现了许多价格较高、疗效较好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斯皮仁诺)、特比索芬等。作为临床医生,应做好老药和新药的合理配用,以迅速治愈常见的浅表真菌病。体、股、手、足穆提倡以外用药物为主,老药如水杨酸、苯甲酸、雷锁辛等复方搽剂,以及克霉峻、益康哩、咪康吐、联苯节叹等软膏配合外用,仍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对一些顽固难治外用药治疗无效者,则可考虑选用内服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吐、伊曲康峻等,并配合外用剂如达克宁霜、联苯等隆霜等联合应用,以缩短疗程、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20.
康医生:前些天我的腿部患了湿疹,医生给我开了外用药涂抹,医生嘱咐让我薄薄涂抹一层就可以,请问多抹一些效果不是更好吗?北京金泽涛金泽涛读者:如果得了皮肤病,医生会开些外用药让患者涂抹,很多人都觉得把药膏涂得厚些效果好,其实,皮肤科外用药,只需薄薄涂抹一层就可以了。外用皮肤药,只要局部达到一定浓度,就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如果药物涂得过多、过厚,容易使药物渗透太深,进入血管,药物随着血流通过全身,极易引起全身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