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康复作用。方法 102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脑电刺激+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的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脑电刺激对脑瘫儿童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电刺激治疗组24例,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脑电刺激治疗.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电刺激治疗组WeeFIM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电刺激治疗组WeeFIM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09-412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6个月音乐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和单纯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商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t=7.65,P<0.05)、精细运动功能(t=10.82,P<0.05)与Gesell发育测试结果(t=9.43,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t=5.39,P<0.05)、精细运动功能(t=7.39,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sell发育测试结果(t=1.89,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粗大运动功能(t=1.80,P<0.05)、精细运动功能(t=2.35,P<0.05)、Gesell发育测试结果(t=3.80,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精细运动功能水平及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5.
赵碧翠 《临床医药实践》2009,(6Z):1781-1782
脑性瘫痪是非短期可以治愈的疾病。脑瘫的治疗目标并非使病变完全恢复正常,仅是力求功能尽量正常化,属于康复范畴,康复治疗是治疗脑瘫的最主要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器械辅助治疗、中医针灸、按摩治疗、高压氧治疗、水疗与中药熏蒸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家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家庭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运动功能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家庭组治疗后运动功能Ⅴ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增加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增强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即患儿出生前后1个月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直接导致患儿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研究资料显示国外脑瘫患病率为2‰~3‰[1],而我国1~7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2]。近年来,脑瘫已成为儿童致残  相似文献   

8.
李万辉 《上海医药》2017,(11):45-47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再联合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值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的动作能发育商和言语能发育商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值评分改善程度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没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结论: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且其效果在治疗2个月后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患者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小脑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各30例,连续治疗6个月,并运用WeeFIM量表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WeeFIM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为(87.3±27.6)分,对照组为(65.7±20.9)分;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为(90.7±30.9)分,对照组为(70.1±19.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脑电刺激法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疗效明显,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有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2006年8月我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结合实际情况对脑性瘫痪进行了界定: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本研究采用针刺等中西医结合多方法综合治疗脑瘫,取得了满意疗效,其研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琨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463-46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危重病患儿抢救成功率目益提高,脑瘫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脑性瘫痪对患儿的生存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也给家长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如何降低伤残率,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单一治疗方法难以收到满意的疗效,宜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本文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肖爱平 《江西医药》2012,47(12):1085-1087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及疗效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干预治疗包括增加学前教育、引导式教育、认知、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和3个月后对两组脑瘫儿童进行康复疗效评估,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评表(WeeFIM)量表评定.结果 3个月后,两组脑瘫儿童的GMFM功能区得分均较前显著提高,干预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训练3个月后(WeeFIM)评分值均较训练前增加,且干预组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医学康复合并早期康复干预教育可以明显改善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粗大动功能,改善患儿的认知、言语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至出生后脑发育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是造成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中,运动疗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运动疗法主要是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的一种训练方法.现将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的2例中度痉挛手足徐动混合型患儿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对其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训练护理干预。采用盖泽尔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护理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进行发育商评估。结果观察组适应性评分差值为(15.6±3.1)分、大运动评分差值为(14.3±2.9)分、精细运动差值评分为(15.1±3.3)分、语言差值评分为(12.4±3.6)分、社交评分差值为(14.8±4.3)分。对照组适应性评分差值为(8.8±2.1)分、大运动评分差值为(10.2±3.7)分、精细运动差值评分为(6.1±2.5)分、语言差值评分为(7.6±2.0)分、社交评分差值为(9.3±2.6)分。观察组患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等方面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儿童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脑性瘫痪患儿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及脑性瘫痪类型,采用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推拿按摩、针灸、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6~9个月综合治疗后,79例患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均有提高,总有效率达94.94%.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用电刺激小脑核顶治疗失眠对药物的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刺激小脑核顶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临床疗效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非药物依赖更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小脑核顶治疗失眠能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癔病性瘫痪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以往我们均采用口头暗示、服用中西药、理疗、针灸等方法治疗,效果多不显著。最近我们改用电刺激治疗11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全部为女性。均符合以下病例选择标准:有明显精神创伤为诱因;瘫痪肢体与感觉障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