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一种进一步降低吻合口瘘的吻合口处理方法方法对112例中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端侧机械吻合术,吻合口间断全层加强缝合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瘘一例,无吻合口出血、胸腔胃坏死穿孔及胸内感染,无死亡,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18例(16%)结论机械吻合后吻合口全层加强缝合,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能增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应用在上肢动脉损伤中的效果,明确吻合器的应用范围及适应证,达到优化血管吻合器在动脉损伤修复上的效果。方法: 自2013年3月至9月,应用COUPLER血管吻合器对18例19条上肢动脉开放性损伤的男性患者进行血管修复,19条上肢动脉包括肱动脉3条、尺动脉6条及桡动脉10条。术中记录动脉损伤的部位、情况及有无合并性损伤、使用吻合器吻合血管的时间以及血管吻合的效果,术后随访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专科检查检测动脉通血情况。结果: 在18例患者的修复中,使用COUPLER吻合器吻合动脉平均手术时间278 s,术后患者随访时间最长116 d,最短14 d,平均(71.5±40.9) d,未发现因局部血管原因再次手术病例。18例中未发现栓塞和肢体血循环障碍的患者,Allen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吻合部位通畅,吻合血管两端均为动脉血流频谱。18例患者中仅3例桡动脉吻合患者主诉吻合部位有压痛,其余患者均告知肢体康复满意,达到了如期的治疗效果。结论: 初步观察验证了COUPLER血管吻合器可快捷、有效、安全地用于上肢动脉损伤的修复,临床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弹性纤维在损伤后的变化过程。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将90只大鼠股动脉横行切断后行端端吻合术,在手术后3、7、14、21、30、90d,结果 用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及甲酸消化法扫描电镜观察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的重构。结果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的重构分为:静止期、增生期、重建期。在静止期吻合口弹性纤维没有增生;在增生期可见大量新生的弹性纤维;在重建期可见弹性纤维的结构发生变化,而相对含量不变。结论 动脉壁的弹性纤维在动脉吻合术后经历了重建过程,吻合后弹性纤维的修复为新生内膜的模式。动脉吻合术后30d弹性纤维的含量明显增高及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预防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4月连续行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手术326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保持胃及食管良好的血运,细致的吻合,并行吻合口包埋,术中应用OB吻合胶,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结果全组患者无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1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进食,对症处理,于术后第26天恢复经口进食。无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及膈疝发生。结论手术操作熟练、认真、细致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术中应用OB吻合胶及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贲门癌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进了贲门癌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法,将残胃胃底再造及残胃后壁和食管非对称单、双层吻合相结合,使吻合口形成活瓣,通过对 60 例随访观察和术后钡餐检查、食管镜检查证实,本术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吻合方式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频繁嗝气的发生,提高了贲门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国产管状吻合器在经腹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胃癌经腹做全胃切除,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进行消化道Roux-en-Y吻合术。结果: 57例一次性吻合成功,1例吻合器吻合失败改行剖胸再吻合。无吻合口瘘及出血,术后随访0.5~2年,1例吻合口狭窄。结论: 熟悉国产吻合器性能,操作得当,能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对组织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Li LH  Ma L  Xiao YL  Mao WZ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61-964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至2009年,120例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其中包括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胃前壁吻合组50例,间置空肠组26例,管状胃组44例,比较并分析3组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管状胃组烧心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评分高于其他两组(Ⅲ级评分分别为6、3、27和6、6、27),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4.0%、3.8%),而患者血红蛋白增加值、体重增加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在实验中120 min以及180 min胃排空百分数,管状胃组与食管胃前壁吻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间置空肠组(P<0.05);食管胃前壁吻合组与间置空肠组各个指标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近端胃癌手术中胃前壁食管侧端吻合对于近端胃癌来说是一种良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timal technique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for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or 120 cases of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at our hospital from 2000 to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included three approaches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group ( n = 50 ),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 n = 26 ) and gastric tube group ( n = 44 ).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mong 3 groups. Results The rates of anastomotic fistula,anastomotic obstruction and the scores of heart burn and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higher in gastric tube group.And the increments of hemoglobin and body weight were less in gastric tube group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P < 0. 05 ). The rates of gastric emptying in gastric tube group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ith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group at 120 min and 180 min ( P > 0. 05 ). And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 ( P < 0. 05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ny parameter between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and jejunal interposition groups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anastomosis of esophagogastric anterior wall is an ideal approach of digestive reconstruction for radical proximal gastrectomy. And it ma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surgical patients with proximal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8.
真丝带瓣膜人工食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真丝带瓣膜人工食管的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苏州织带厂生产的直径为2.0cm真丝人造血管,制成一端带瓣膜的人工食管,选用5条成年犬,4条犬开胸手术,1条经腹手术,用人工食管替换犬的食管下段及贲门。术前,术后测上消化道压力,并于术后进行食管镜,食管钡餐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除1条犬术后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外,其他4条存活一月以上,结论:真丝也是一种有用的人工食管的材料,采用预凝人工织物的方法,可有  相似文献   

9.
吴浩瀚  欧松柏  许丽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55-856
目的介绍管状吻合器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全胃切除术中用Roux-Y方式进行重建消化道,其中食管空肠吻合由管状吻合器完成。结果本组110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均获一次性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术后6~24个月随诊胃镜或钡餐,109例吻合口愈合良好,仅1例术后吻合口狭窄,并通过气囊扩张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吻合器在食管空肠吻合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而且有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带无损缝针可吸收缝线单层单周连续缝合用于食管癌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吻合。方法使用3-0的带无损缝针可吸收缝线于吻合口后壁一端开始缝合第一针后打结,继续全层连续锁边缝合后壁,针距3mm,边距3mm,放置胃管及营养管后继续全层连续锁边内翻缝合吻合口前壁后打结,完成吻合。结果实验组平均吻合时间13分钟,对照组为18分钟,实验组吻合口炎,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为2.39%(2/91),吻合口狭窄4.39%(4/91),胃液返流3.39%(3/91);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9/132),11.3%(15/132),8.3%(11/132);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相近,分别为1.1%(1/91)与2.34%(3/132),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事件。结论可吸收缝线单层连续逢合安全,简便,可靠,省时。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1549-1552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胆道重建以降低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的32例LDLT患者(8例儿童,24例成人)进行分析,32个供肝移植物(其中右半肝24个,左半肝6个,左外叶2个)断面共有43个肝管开口,因此,共行43个肝管开口的胆道重建,胆道重建采用了显微外科技术,其中胆管对端吻合21个吻合口及22个肝管空肠吻合中的13个吻合口采用了手术放大镜下吻合,另外9个肝管空肠吻合口采用了手术显微镜下吻合.结果术后2例受体发生了胆道并发症,1例系在手术放大镜下行肝管空肠吻合,术后第3天出现吻合口漏,行再次开腹引流后痊愈,另1例于术后3个月发生轻度胆管对端吻合口狭窄,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活体肝移植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胆道重建,特别是对非常细的肝管(直径≤2 mm)行肝管空肠吻合时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有助于降低LD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我科目1991年3月至1994年3月,对140例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后,以国产GF-Ⅰ型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进行吻合,其中贲门癌125例,食管癌15例。140例中,发生吻合口瘘4例(2.9%),吻合口狡窄5例(3.6%),吻合口出血2例(1.4%)。与手工吻合相比,作者认为,器械吻合具有易于掌握、安全、省时、可靠的优点,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右胸、腹、左颈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术,其中20例患者采用管状胃成形术重建上消化道(管状胃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胸胃缝缩术(胸胃组)、,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5~4.5h,平均手术时间(3.5±0.2)h。管状胃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胸胃组(P〈0.05)。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3.0±3.5)个月,胸胃组和管状胃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者分别为7例和1例、12例和2例。管状胃组患者术后未发生胸胃综合征、胃排空障碍和营养障碍。结论:在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中胆道重建技术及并发症处理原则,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活体肝移植18例,其中右半肝11例,左半肝10例,双供体(右半肝+左半肝)3例,胆道重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17例行胆管-胆管端端吻合,1例行肝管空肠吻合.结果术后3例受体发生了胆道并发症.2例为成人右半肝移植,1例于术后2d发现胆漏,经保守治疗无效,再次开腹改行肝管空肠吻合后治愈;1例术后3月发现胆管轻度狭窄,行保守治疗治愈.1例为双供体置入T管者,术后第3天发现胆漏,行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在活体肝移植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适当整形胆管行胆管-胆管端端吻合,有助于降低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病发原因、有效防治措施和高危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进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的1346例进行分析,将发生的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治体会总结。结果手术后确认发生吻合口瘘、胸胃瘘的80例,除有2例双肺继发性感染导致休克和脏器衰竭而死亡,其余经过治疗后痊愈,病死率0.025%。结论①操作技巧和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瘘有重要影响;②肺部感染和器官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③胸管、胃管和营养管的畅通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6.
预置食管床引流管治疗胃食管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预防胃食道胸内吻合口瘘的新方法及食管床引流在吻合口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7年8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患者846例,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31例,其中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15例。食道、贲门癌切除后胃代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胸顶或颈部吻合。吻合完成后将胸胃向上悬吊3~4cm,在吻合口下方1~1.5cm放置乳胶引流管沿食道床向下从前胸壁引出,严密关闭左侧纵膈胸膜。结果846例患者中,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8例(18/431),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15/415),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置食道床引流管而发生吻合口瘘的18例患者。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发生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其中2例行二次开胸放置食管床引流管而治愈。两组最高体温及白细胞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置食管床引流管不能对吻合口瘘的发生起预防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明显减轻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所致的高热、呼吸困难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7.
刁亚利  周骏华  施庆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37-1037,1075
目的:总结使用吻合器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探讨改进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常规组:器械吻合,胃壁包埋吻合口部位食管长约3cm;改进组:器械吻合前,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缝合,订合成功后,胃与吻合口上方2cm处纵隔胸膜悬吊数针。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常规组8/208(3.85%),改进组4/274(1.46%)。结论:改进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方法。方法:按根治要求切除恶性肿瘤,关闭残胃断端,在保留胃的前壁分别置作3cm宽的隧道出、入口,出、入口间距为3cm,经胃粘膜下层打通出、入口,构成胃壁“隧道”。游离食管粘膜3cm,由隧道入口至出口,距出口远端胃浆肌层断缘0.5cm处,横行切开胃粘膜3cm作为吻合口,行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关闭出、入口,置游离的食管粘膜于隧道内。结果:本组300例术后无1例早期死亡和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各2例。结论:经胃粘膜下层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可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9.
食管粘膜胃壁内潜入式食管胃腔内吻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设计一种更为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壁反流的手术方法。研究万法将健康杂种家犬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切除3cm肌层的食管粘膜经胃后壁潜道在胃腔内与胃粘膜吻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吻合方法。不同时间分别处死相等犬数,进行大体标本及光镜比较观察和离休胃腔内注水观察反流情况。结果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实验组吻合口平均宽26cm,对照组平均宽1.38cm(P<0.05)。实验组抗反流效果明显出于对照组。结论本设计是一种理想的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手术万法,极具临床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进食量、进食频率、胃排空情况及体重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3%),胃食管反流症状者13例(27.0%),进餐量与术前进餐量之比为(0.83±0.14)kg,每天进餐频率为(4.1±1.2)次,体重恢复到术前的患者占41.5%。结论: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能降低食管胃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和全胃切除的可能性,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减小术后饭量损失,利于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贲门肿瘤较大(胃体侵犯较多)和胃体较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