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淑敏 《海峡药学》2012,24(5):275-277
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集的15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58例ADR报告中,女性略高于男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抗微生物药物所致的ADR占首位,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特别是对静脉方式给药、应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收集到的2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临床具体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2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3.2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76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76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6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首位,占48.9%,其次循环系统用药占13.6%;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最大,占55.7%。结论:强化ADR认识,加强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34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庭超  李治纲 《中国药房》2010,(30):2865-286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4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47份ADR报告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引发的ADR最多,分别占36.60%(127例)、22.77%(7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14.70%、12.3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8例(占42.36%);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ADR有175例,占50.43%,其中,剂量选择错误是主要原因,无感染指征用药、选药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错误均占有一定比例。175例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DR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占46.29%。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诱发的严重ADR,从而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2014年~2015年上报的106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找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制订相应改进措施,更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用药物.方法 运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ADR上报的病例数2015年比2014年有所上升,新的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严重的状态报告比例逐年增加.ADR涉及的药物最多为抗菌药物占41.51%;其次为中成药针剂占22.64%.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不良反应报告最多;其次为中成药针剂.药物不良反应最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我院ADR监控力度不断加大.除静脉滴注以外的其他用药途径监测工作较欠缺.抗菌药物、中成药针剂不良反应问题较凸出,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DR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对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6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2006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记录的77例ADR数据进行列表,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用药的ADR为59.74%;中成药ADR为22.28%;循环系统用药ADR10.39%。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5.4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的ADR占28.57%,严重的ADR3例;缺少与生化指标有关的ADR报告;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高占59.74%。结论强化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减少多药联用比例;合理选用给药方式;重视用药前病史、用药史的查询及用药后的药学服务;完善药物ADR监测的制度,医、护、药三方共同努力可减少我院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减少ADR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发生ADR比例最高,占83.58%;发生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占37.31%,其中喹诺酮类是抗感染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其次是中成药,占28.3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发热、寒颤等不适表现为主。结论静脉用药易发生ADR,应慎用注射剂,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院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原患疾病、抗感染药物类别、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涉及7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占68.75%。ADR的种类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5.21%,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收集的51例严重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严重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39.22%),其次为抗感染药物(21.57%),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多(54.54%),45例(88.23%)严重ADR由静脉滴注给药所致。结论:应重视严重ADR监测与报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9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六安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到的392例不良反应填报完整上报并作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的392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导致ADR比例占首位,有277例,占70.7%.我院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第1位,有138例,占35.2%,中药注射剂、调节水电解质及营养药分别占第2、3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184例,占46.9%;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有70例,占17.9%.结论 加强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院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上报的18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更高(82.51%);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9.7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38.25%),其次是消化系统(18.03%);严重的ADR及新的ADR所占比例分别为2.19%和22.40%。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更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14例神经系统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13类药物,52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18例,占15.78%),其次是眼用药物(16例,占14.04%)和消化系统药物(13例,占11.41%)。静脉用药引发神经系统ADR最多(93例,占81.58%)。ADR均较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头痛、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3月所收集的36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我院21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9月收集到的21例严重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例/次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占52.38%;注射剂ADR构成比居首位,占80.95%;过敏性休克比例最高,占28.57%。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慎用注射剂,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郑丽丽  姚莉  范芳芳  胡兰 《中国药房》2014,(26):2454-245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211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ADR报告中,男性95例,女性116例,男、女比例为0.82∶1;年龄段以≥60岁患者发生率最高,达44.55%;民族以汉族ADR发生率最高,占82.94%;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40.28%),其中β-内酰胺类引起的ADR最多,其次是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104例(49.29%)。严重的ADR有6例,占2.84%。结论:ADR的发生有多种因素。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尤其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10年度收集上报的31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ADR报告中,0~12年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224例,占72.02%;其中,以喹诺酮类(42.48%)和头孢菌素类(29.5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0.13%),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19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