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人体生理及病理作用认识的深入,由遗传决定的该系统的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作为体内唯一的血管紧张素前体,其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现...  相似文献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盐代谢和血压的调控以及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AS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广泛的高血压相关基因。现对RAS中的3个重要成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特性、分布、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内分泌网络,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系统主要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组成。其中血管紧张素Ⅱ起着核心的作用。很多实验已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在肺动脉高压中起重要作用。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早期,血管紧张素Ⅱ主要通过增加[Ca2 ]i,增强血管壁平滑肌的收缩;进一步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生长,导致血管壁重建。本文仅就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type1angiotensin Ⅱ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及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ngiotensin1-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关键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多个研究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 deletion,I/D)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然研究结果尚存争议。本文主要就ACE基因I/D的多态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内毒素(二次打击)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直接插管法检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各组大鼠肺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II 2型受体(AT2)mRNA的表达及测定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I (AngⅠ)、血管紧张素II(AngⅡ)的变化。结果: 二次打击组(HL)大鼠平均动脉血压恢复很慢,而地塞米松治疗组(HLD)平均动脉血压恢复的速度较HL明显增快,且平均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具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C)相比,HL组ACE、AG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HLD组明显低于HL组。AT1、AT2 mRNA各组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与C组相比,HL组AngⅡ的含量明显升高,HLD组大鼠血清AngⅡ的含量比HL组均明显减低,Ang I含量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失血性休克后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可能与激活肺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抑制肺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是DEX轻这种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 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和凋亡、心脑血管事件等发病及其防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reninangiotensinsysteminhibitor,RASI)能比较成功地降低血压及减轻靶器官的损伤[1~ 3 ] 。本文拟就RASI近几年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1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为肾素底物 ,是一种球状糖蛋白 ,由两条肽链组成 ,其中一条肽链氨基酸末端为门冬氨酸的 14个氨基酸。肾素是由肾脏球旁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在其它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3个关键基因即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从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及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热点基因.结论 血管紧张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用药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和受体(AT1R)的基因多态性与PTCA加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行PTCA加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为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应用PCR-RFLP及AFLP方法对ACE和AT1R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分别计算基因型频率,卡方检验确定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ACE基因DD型患者比DI型、II型患者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χ2 =9.759,P=0.008);AT1R (A1166C)基因多态与ISR无明显相关性(χ2 =0.759,P=0.372).结论 RAS系统中ACE(DD)基因多态型可能是上海汉族冠心病人群PTCA后ISR发生的遗传指标,而D等位基因则可能是ISR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病毒(SARS-CoV)、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机体的主要受体,也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ACE2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SARS-CoV-2可以降低机体ACE2的表达,这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期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ACE2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希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ACE2 )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的同系物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成员。ACE2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有着重要生理作用 ,其对高血压、心功能以及心电生理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佟浩  张曼 《解剖科学进展》2000,6(4):336-33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重要酶 ,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的 ACE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等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因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就ACE基因与左室肥厚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显示 ACE基因与左室肥厚间存在联系 ,认为 ACE基因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遗传因素 ,为指导用药及高血压并发症预防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一个关键酶,为含锌的金属水解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循环ACE水平密切相关,ACE基因可能是RAS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最主要基因之一。ACE基因I/D多态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非骨骼效应。本文综述维生素D如何参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如何影响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功能、如何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如何钙化血管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慢性心力衰竭小鼠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和奥美沙坦酯治疗组(OLM+CHF组)。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其中奥美沙坦酯治疗组以10 mg/kg剂量每天胃饲。12周时观察各组小鼠心率、血压、心功能状况、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和肾脏血管紧张素Ⅱ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原(AGT)的表达情况,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与shan组相比,CHF组和OLM+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显著增加(P<0.05),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HF组收缩压、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显著增高,OLM+CHF组以上指标较CHF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HF组血浆和肾脏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肾素、AT1R和AGT表达增高(P<0.05),OLM+CHF组肾脏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肾素、AT1R和AGT表达较CHF组均显著降低(P<0.05)。CHF组PAS染色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扩张,肾小管间质PAS阳性染色物明显增多。OLM+CHF组肾小球系膜区和肾小管间质PAS染色阳性物质与CHF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可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并导致肾脏损伤,奥美沙坦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新发现的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相关的羧肽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ACE2可以使AngⅡ转换为Ang1-7,从而产生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反的效应,同时ACE2还可使AngⅠ转换为Ang1-9 .研究发现:ACE2与高血压、SARS以及肾脏、生殖等系统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on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等,其在心血管及肾脏系统起重要作用.以往认为,RAS激活的初始途径是肾素作用于全身循环及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化为AngⅠ、继而产生AngⅡ、血管紧张素Ⅲ(angiotensionⅢ,AngⅢ)等,而后发挥病理生理学效应.近期,肾素原(prorenin)及其受体(prorenin receptor,RnR)的发现再为RAS增加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GT基因M235T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与172例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2外显子M235T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①AGT基因型构成比在HSP组、HSP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2),但在HSP和HSP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AGT—TT基因型和丁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患HSP、HSPN的风险。②ACE基因型构成比在HSP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在HSP和正常对照组、HSP和HSP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P=0.073)。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患HSPN的风险。结论携带AGT基因M235T多态性增加患HSP/HSPN的风险,携带ACE基因I/D多态性增加患HSPN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3个关键基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在壮族IgA肾病患者中的分布,进而探讨RAS基因多态在壮族IgA肾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壮族IgA肾病患者68例(肾病组),并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RAS ACE基因I/D多态、AT1R基因A1166C多态和AGT基因M235T多态,并分析其与肾脏病变程度、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的关系.结果:肾病组ACE基因I/D多态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在肾病组中占显著优势(P<0.05),而不同HAAS病理分级比较,ACE I/D多态DD基因型在≥Ⅲ级组中占显著优势(P<0.05),肾损害组DD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ACE基因I/D多态在伴蛋白尿组和不伴蛋白尿组、伴高血压组和不伴高血压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中AT1R A1166C和AGT M235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 I/D多态的DD基因和D等位基因是壮族IgA肾病发生的易感因素之一,携带DD基因患者易于表现为严重病理分级和出现肾功能损害,DD基因型是预测壮族IgA肾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慢性环孢素A(CsA)肾病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CBA可增加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