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腰骶椎结核的认识,方法 采用普通X线平片及CT检查对19例腰骶椎结核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 CT能清晰显示椎骨骨质破坏的部位类型,椎管有否及椎旁冷脓肿等。结论 CT能显示X线平片不易发现的较小,较轻微的骨质破坏,椎管内侵会件破坏及冷脓肿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李文芳 《医学文选》2000,19(2):150-150
慢性腰痛是青壮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而先天性腰骶椎畸形是导致慢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随机收集本院 1994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因慢性腰痛来诊而无继发性腰骶椎病变的患者 5 12例进行 X线复习分析。1 材料和方法  随机收集 5 12例 ,其中男性患者 2 92例 ,女性 2 2 0例 ,年龄 18~ 40岁 ,平均年龄 2 8.5岁。患者均有时间长短不同的腰骶部疼痛病史、持续性钝痛、酸胀痛和腰部重压感 ,怕作弯腰动作 ,长时间的持续疼痛时轻时重 ,有时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本组均常规摄取腰骶椎正侧位 X线片 ,必要时加摄腰骶椎 45°斜位片。2 结 果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17例,均采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规范抗痨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血沉,X线片。结果随访1年至3年,平均18个月,结核病灶区无复发、植骨块融合满意、内固定无松动及无并发其他症状。结论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腰骶椎裂囊性脊膜膨出症临床常见,但并发畸胎瘤或纤维脂肪瘤膨出者则不多见。我院1987~1989年收治2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性,10岁。腰骶部肿物术后7年复发,于1987年8月11日入院。自幼腰骶部长一鸡蛋大小肿物,诊为“脊膜膨出症”行手术治疗。1年后复发,近几年小便淋漓,双下肢无力。查体:腰骶部有一8×8cm 肿块,质软,囊性感,压迫后肿物变小,可恢复原状。透光试验(±),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双膝反射( ),双跟腱反射( ),双侧 Babiski 氏征(-)。X 线平片示腰骶椎裂 3×1.5cm。诊断:先天性腰骶椎裂、囊性脊  相似文献   

5.
1996年7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针刺耳穴“腰骶椎”(AH9,即腹区后方对耳轮区)配肾俞治疗急性腰扭伤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7例,女9例;年龄14~45岁,平均22.4岁,均为门诊病人,腰扭伤后就诊时间0.5~3h,平均1.3h。其中单侧扭伤76例,双侧扭伤20例;韧带扭伤24例,棘间韧带扭伤3例。1.2诊断依据:①有外伤史,腰及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跛行或不能行走;②X线摄片未见腰椎骨折或其他异常,CT检查未见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征象,排除其他腰椎骨质疾病,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先天畸形、椎体滑脱及其他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及其特点,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Diapason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椎不稳定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骶椎不稳定患者经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和Diapason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X光表现.结果 1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患者中,术前腰痛临床评分为47.5±0.8,术后腰痛评分(31.9±2.3)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随访(平均6.2个月)时,X线检查未见脊柱滑移,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结论应用Diapason内固定治疗腰骶椎不稳定,术后早期效果良好,手术操作容易,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国人腰骶椎解剖结构数值的统计分析,设计一种新型腰骶椎前路钢板,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350例正常成人腰骶椎正位侧位X线片腰骶角、L5S1椎体及椎间盘高度进行测量,得出正常国人腰骶椎结构的大致数值范围,再依据此数值设计出改进型腰骶椎前路安全钢板各项参数指标,并将钢板样品在4种不同生理运动状况下进行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数据测试。结果腰骶角角度范围为125°~135°,L5椎体前缘高度(27.06±2.30)mm,S1椎体前缘高度(22.3±2.8)mm,L5S1椎间盘高度(8.2±0.3)mm。改进型钢板固定后的屈曲位移[前屈(4.706±0.012)mm、后伸(4.549±0.298)mm、侧屈(5.412±0.384)mm]及压缩刚度[400 N下刚度(105.8±7.6)N/mm]比相同条件下PACH固定后[前屈(5.241±0.113)mm、后伸(5.662±0.246)mm、侧屈(6.767±0.017)mm、400 N下刚度(87.4±4.2)N/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制的改进型腰骶椎前路钢板不仅在形态上完全适应国人腰骶椎解剖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适...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院一年来腰骶椎摄片资料,除腰骶部外伤或扭伤外,在资料完整的672人次中分析了腰骶椎片的临床意义,其中大部分为腰腿痛来申请摄片,X线片以正常为多,其次为退行性变及先天畸形,仅有30人次疑有椎间盘脱出经CT证实,所以作者认为腰腿痛摄X光片无多大临床意义,且对病人有一定的损害,宜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骶椎软骨结节好发部位及典型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40例腰骶椎软骨结节 因、好发部位,重点讨论其对硬膜囊、神经根以及椎管的影响。结果:软骨结节好发于腰骶椎后缘。伴相应硬膜囊、神经根改变。其中L5后下缘和S1后上缘为最好发部位。可据发病部位分型。结论:CT能较好显示软骨结节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及伴随改变,并能准确分型,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程坤  谢红君  吉其江 《四川医学》2005,26(3):346-346
妇女腰骶椎疾病,经骨科牵引理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CT探讨腰骶椎移行变与发生腰椎间盘疝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腰骶椎移行变患者,移行椎的分型及CT表现、发生椎间盘疝的位置、突出类型、突出的形态及程度。结果:腰椎骶化较骶椎腰化常见,腰骶椎移行变引起腰椎间盘疝容易发生在L4~5间隙,多累及多个椎间盘,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严重。结论:腰骶椎移行变,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疝的发生,且发生病变的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2.
羊明智  彭立军  胡文凯 《重庆医学》2013,(30):3631-3633,3635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经腹直肌内侧腹膜外入路椎间植骨治疗严重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经腹直肌内侧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取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L4~S1椎体结核患者17例,术前均行X线片,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病变累及L5~S18例,L4~5 6例,L4~S1 3例;单侧腰大肌脓肿6例,双侧腰大肌脓肿3例,其中8例椎管内受侵;5例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4例,C级1例。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术后常规支持及抗结核治疗9~12月,定期随访(术后3、6、9、12个月,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查红细胞沉降率、摄X线片评估结核活动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按照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对比研究手术前后腰骶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大血管、神经损伤,1例术中出现输尿管损伤,及时修补后愈合,17例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10~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无结核性腹膜炎,无勃起功能障碍,无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结核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无断钉断棒,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7.5月,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1例为D级外,其余4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患者的腰骶角由术前的19.8°~27.8°[平均(23.8°±4.0°)]矫正为术后的25.5°~32.7°[平均(29.1°±3.6°)],术后的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经腹直肌内侧腹膜外入路椎间植骨是治疗严重腰骶椎结核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彻底清除病灶,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移位。  相似文献   

13.
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约占43.9%,是一种危险的感染性疾病,可造成椎体结构破坏,脓肿形成,可压迫脊髓,造成患者残疾。腰骶椎结合部脊柱结核由于腰骶椎结构特殊,难以固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后路腰骶骨盆重建治疗腰骶椎结核,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段鸿滨 《广州医药》2005,36(5):31-3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椎腰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例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诊断与体征,采用椎板开窗,摘除突出椎间盘,扩大侧隐窝,游离脂肪片加几丁糖预防瘢痕形成。结果 2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年,优良率88.5%。结论 腰椎问盘突出症伴骶椎腰化患者进行手术时应根据个体差异综合考虑才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腰骶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并发大血管损伤,分析损伤的原因是病理性解剖变异、静脉迂曲扩张畸形各1例,手术操作失误3例。为防止发生损伤,作者对腰骶椎周围解剖特点,可能由结核引起的病理性解剖变异、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不同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强调指出对迂曲扩张的静脉损伤压迫止血时间应在2周后,对大动脉损伤的处理应积极、慎重、准确,对无法缝合止血者也可采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且压迫时间要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胸腰段脊柱和脊髓损伤多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互补作用.方法对129例均有X线和CT材料(其中27例有磁共振照片),病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经X线平片、CT诊断本组129例,144个椎体骨折共186个骨折部位,其中84例椎管损伤,72例椎管狭窄,MRI检查的27个病例有脊髓损伤.结论X线平片是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基础的检查方法,CT是X线平片检查方法的补充,在X线平片或CT基础上有目的地利用磁共振检查可发挥磁共振对于急性胸腰段脊柱和脊髓损伤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Steffee钢板变形对43例腰骶椎滑脱,椎弓根崩裂坐骨神经进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6年,腰骶椎滑脱完全复位38例(88.4%),滑脱明显好转2例(4.7%)未能纠正3例,Seffee钢板变形符合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使钢板和组织密切接触,术后复位满意,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李建飞  马梓友  石贵宝  张宏 《吉林医学》2011,(29):6198-6199
目的:分析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X线平片、CT片和MR片进行分析。结果: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中,成骨型转移者5例,约占56%,病灶广泛累及腰骶椎、两侧髂骨、坐骨、耻骨。混合型转移者2例,约占22%,病变范围也较广泛,主要位于骶骨及两侧髂骨。溶骨型转移者2例约占22%,病灶位于腰2椎体者1例,并累及一侧椎弓根,位于右侧第11肋骨者1例,肋骨大部分破坏、消失。结论:X线平片、CT是检查骨转移的主要方法,MR是显示骨髓转移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影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用髂嵴上缘连线与腰 4椎体下缘的位置关系 ,腰骶移行椎 ,分析 2 40例经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结果 :深座骨盆者以L4~ 5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高骑骨盆者 ,以L5~S1 ,发病率高 ;有腰骶椎变异者高于无变异者。结论 :①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腰椎骨盆结构有关 ;②依据X线平片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推测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腰骶椎管内良性肿瘤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合并有腰骶椎管内良性肿瘤病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诊断率 ,避免漏诊和延误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伴有腰骶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手术和病理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 2 4~ 60a ,平均 4 2a。肿瘤以神经鞘瘤 (包括神经纤维瘤 )和脊膜囊肿多见。疼痛较剧且与体位有关 ,并有不同程度的马尾神经损伤表现是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的重要体征。结论 CT扫描有局限性 ,易漏诊肿瘤病变 ,必须强调重视结合临床表现及MRI检查 ,才能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以指导治疗 ,且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