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抗-HIV和Rh血型结果,提高受血者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1807例受血者输血前静脉3ml检查Rh血型和抗-HIV。结果 在1807例受血者的血样中发现4例抗-HIV阳性,2例Rh血型抗D阴性。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抗-HIV抗体和Rh血型检测,可以防止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受血者的用血安全,为因输后感染艾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瑾 《上海医药》2012,33(7):24-25
目的:探讨筛查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的意义,以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来本院拟输血的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行抗体鉴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 145例被检血清标本中,用微柱凝胶法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0.32%,其中,抗C 4例,抗D 3例,抗E 2例,抗Ec 1例,均属于Rh血型系统.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对确保输血安全及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抗-HIV和Rh血型结果,提高受血者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抽取1807例受血者输血前静脉血3ml检查Rh血型和抗-HIV.结果在1807例受血者的血样中发现4例抗-HIV阳性,2例Rh血型抗D阴性.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抗-HIV抗体和Rh血型检测,可以防止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受血者的用血安全,为因输血后感染艾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输血前常规检测受血者Rh血型,为预防临床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标准,杜绝RhD抗原阴性患者因输RhD抗原阳性血而产生抗-D抗体的机会。方法分别用抗.D(IgM)血型定型试验(凝集法)对2200例受血者输血前进行Rh血型鉴定,RhD抗原阴性者再用微柱凝胶法复检确认。结果输血前受检的2200例患者中,检出RhD抗原阴性患者6例,阴性率0.27%。结论输血前检测受血者Rh血型,对于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检测非常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以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的2220份血清样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结果本次研究中,筛查出的不规则血型抗体患者34例(1.53%),检测后的不规则血型抗体的特异性,其中抗Ce4例,抗C4例,抗E、c2例,抗D13例,抗E11例。其中34例阳性抗体中,女22例,10例有输血史、12妊娠史,9例合并妊娠史以及输血史,男12例,12例有输血史。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可准确筛查出不规则血型抗体,并能有效发现其中不常见的不规则血型抗体,可有效保证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亚杰 《黑龙江医药》2009,22(3):407-408
输血前对受血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保证受血者安全,降低溶血反应发生,及时寻找配合的血源,均具有实际意义。本课题共检测受血者3526例,检出抗体阳性8例(0.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前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申请输(备)血患者1639例进行输血前筛查。结果 1639例受血者中共检出3例抗体阳性,其中抗一D1例,抗E1例,抗一M1例,阳性率0.18%,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输血前在临床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睿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88-189
目的探究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13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木瓜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抗体筛选阳性12例(1.06%),其中有5例同时检测出抗D、抗C两种不规则抗体。在12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5例患者有输血史,7例有妊娠史。结论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正确相适合的血液输注,受血前需要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输血前的必查项目,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166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3.8%和3.0%。单独ALT〉40u/L者115人次,未检出抗-HIV阳性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51例输血儿童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的抗体鉴定结果,探讨输血儿童群体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51例输血儿童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样本并进行抗体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比较分析红细胞各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频率。结果51例样本鉴定出特异性抗体38例,占74.5%;自身抗体及冷抗体13例,占25.5%。在38例特异性抗体(有3例是含两个血型系统的组合抗体)中检测出Rh血型系统28例(抗-D 4例、抗-E 8例、抗-Ec 13例、抗-Ce2例、抗-c 1例),MNS血型系统10例(抗-M 8例、抗-S 2例),Kidd血型系统3例(抗-Jka 3例),分别占特异性抗体总例数的73.7%,26.3%,7.9%。结论 输血儿童群体中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以Rh、MNS等血型系统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尤为重要,可避免输入不相容血液,防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方法针对近期需要输血的1983例病例(2010年4月~2012年3月)实施不规则抗体检测,所有病例均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统计阳性率并行抗体分析。结果 5例病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统计值0.25%(5/1983),2例(0.10%)表现为抗-E,1例(0.05%)表现为抗-cE,1例(0.05%)表现为抗-c,1例(0.05%)表现为抗-D。结论在输血中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有效的减少溶血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不规则抗体,有效地解决配血困难及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3168例住院输血及手术前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3168例血清样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1例,阳性率0.35%.其中自身抗体3例,抗-D1例,抗-Ce2例,抗-Ec1例,抗-E3例,抗-M1例.结论 输血前对受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0例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2 50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中,出现有15例患者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0%;其中男性0.12% (3/2 500)、女性0.48%(12/2 500),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的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x2=7.34,P<0.05);主要表现为抗C、抗D、抗E和抗M类型以及非特异性抗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3%、26.7%、20.0%、33.3%、6.7%.不规则抗体阳性输血者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100.0%,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者输血超敏反应发生率为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P <0.05).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输血,并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降低输血超敏反应,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064例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结果 1064例标本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85%,其中男患者阳性3例,阳性率为0.64%,女性患者阳性6例,阳性率1.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不规则抗体Rh系统为7例,MNSs系统1例,自身抗体1例。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是必要的,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MGT法对需要输血的9997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者再取其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试验(DAT)。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受血者均用两种方法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在9997例交叉配血中,MGT法均未发生凝集反应有9866例占(98.7%),发生凝集反应有131例占(1.3%),主侧凝集10例,次侧凝集121例;不规则抗体10例。MPT法发生凝集反应110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102例;不规则抗体8例。DAT阳性63例。结论在交叉配血中,MGT法和MPT法联合应用更能准确地了解凝集的性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朱奕  薛俭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596-2597
目的:探索单份与混合筛选细胞在检出率上的差别以及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方法:用DIANA全自动血型仪对4857例患者血清和血浆标本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其结果;卣何差别。并用混合筛选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其检出率。结果:受检患者中有8例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分别为孕妇3例,地中海贫血患者3例,血液病患者2例,总阳性率为0.16%。单份和混合筛选细胞,使用血清或血浆标本在检出率上无差别。结论: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能有效降低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混合筛选细胞可降低成本,使用血浆进行抗体筛选比血清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保证输血安全是血站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坚持检测标本的审查核对制度,确保献血者、受血者身份和血液标本的正确,坚持做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定型.确保红细胞血型的正确,重视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试验,坚持二相反应介质交叉配血,确保交叉试验结果的正确性,设立安全输血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18.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在输血前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5):511-512
目的 :评估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取3~5份O型供者红细胞 ,混合、洗涤 ,自制成不规则抗体筛检细胞。用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和微柱凝胶抗人球技术对4150份受血者血样作抗体筛选双盲平行试验 ,分析、评价两种技术的检出率。结果 :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对4150份受血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阳性率分别为0 .63 %(26/4150)和0 .48 %(20/4150) ,两法共同阳性20例 ,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有6例漏检 ,两种方法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5)。结论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作输血前抗体筛选 ,灵敏度高 ,结果可靠 ,操作简便 ,可以取代传统的试管抗人球技术 ,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出情况,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收治并拟接受输血治疗的2 8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408例,女性1 438例.所有患者输血前均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再进行抗体鉴定,统计相关结果并分析.结果 2 846例受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共2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7.77%(221/2 846);其中女性受检者阳性率为10.78%(155/1 438),男性受检者阳性率为4.69%(66/1 40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86,P<0.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或外伤史受检者阳性率为10.68%(173/1 620),无输血史、妊娠史和外伤史受检者阳性率为3.92%(48/1 226),前者阳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44.58,P<0.001).不同年龄受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21例抗体筛查阳性受检者经抗体鉴定,同种异型抗体为168例,以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和Lewis血型系统为主,分别占比37.6%、22.2%和10.0%;非特异性抗体为53例,以自身抗体为主,占14.0%.结论 患者临床输血前血清中抗体分布存在一定特征,以Rh系统、MNS系统和Lewis系统为主,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较少或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伟军  李满秀  胡少媚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02+104-102,104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的健康水平,特别为筛查输血异常人群提供参考指标。方法2008年1月~2012年2月从本院抽取1000例输血患者进行血脂检测资料分析,检测五项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小板(PIJT)、乙型肝炎抗体与梅毒抗体。结果经过检测,本组1000例患者肝炎抗体检测阳性58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33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44例。TG与TC含量分别为(1.3±0.8)mol/L和(4.3±0.7)mol/L,血脂异常68例,异常率为6.8%。结论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做好手术前或输血前五项检测,既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或本身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可以明确医疗责任,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