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门肠梗阻导管在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下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总用时以及治疗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对照组患者中81例成功,成功率为81%,72例患者对手术过程以及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2%,住院总用时32~37 d,平均治疗费用11.4万元;100例治疗组患者中98例成功,成功率98%,96例患者对手术过程以及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6%。治疗组无论是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住院用时,还是治疗费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肠梗阻导管在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中应用的成功率高,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增高,同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并降低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老年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证实为癌性肠梗阻的60岁以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和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特点。结果使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肠梗阻缓解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P<0.05),肠道清洁情况也更好(P<0.05),基本未出现积粪情况;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较传统治疗方法而言具有肠梗阻缓解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老年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江波 《淮海医药》2022,(3):272-275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结直肠恶性肿瘤肠梗阻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某院结直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患者62例,其中28例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经肛型导管组),冲洗引流后行手术治疗,34例行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处理(常规治疗组),处理后行手术治疗。分析2组短期疗效、一期切除吻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经肛型导管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缓解率为82.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6.5%(P<0.05),腹围减少量为(7.964±3.214)cm,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912±2.563)cm(P<0.05);经肛型导管组一期切除吻合率为92.9%,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9.4%(P<0.05),平均住院时间(15.286±4.090)d,少于常规治疗组的(20.588±4.349)d(P<0.05);经肛型导管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8%,低于常规治疗组的52.9%(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导致的肠梗阻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优选术前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良导管固定装置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的低位小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2 cm×7 cm宽布胶固定肠梗阻导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装置固定肠梗阻导管,比较两组导管日均护理时间、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引流不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日均护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引流不畅发生率(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18.0%,9/50)],除引流不畅发生率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导管固定装置应用于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固定效果满意,能够减少导管日均护理时间、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引流不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在DSA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冲洗引流1周,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5例患者经置管减压引流后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5天,胃管及肠梗阻导管引流量、腹围、腹部X线所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横径均明显减少,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病例缓解后均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为恶性。再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经肛置入减压导管并辅助活检定性在癌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有效、安全、经济的特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滨男  齐明  宋雪 《中国医药》2009,4(4):298-299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在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的19例为导管组,在X线透视下经鼻置入3000mm肠梗阻导管至Treitz韧带远端20cm以上,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另19例经鼻胃管减压患者(胃管组)比较。结果与胃管组比较,导管组置管24h后腹围缩小的程度、置管24h后减压量、立位腹部平片中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开始排气、排便时间和中转手术比例,均优于胃管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可能会使部分急性肠梗阻患者避免手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所收住的1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进行治疗,48h后若病情无缓解的患者改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直接进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在置管后3d内的临床症状或者体征。结果在非癌性肠梗阻、癌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和大肠梗阻4种肠梗阻类型的治疗中,观察组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在急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云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5-35,38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0例老年大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47例,占78.3%;短路手术5例,占8.3%;单纯造瘘术4例.占6.7%。4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的患者均痊愈出院,7例肿瘤切除造口的患者于术后3个月行闭漏手术。均顺利出院,4例短路手术及4例单纯造瘘手术也获临床缓解出院,2例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解决大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年收治的60例老年大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0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51例,占85.0%;5例行短路手术,占8.3%;4例行单纯造口术,占6.7%。本组患者术后5例出现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腹腔感染10例,1例吻合口漏,2例死亡,死亡率为3.3%。本组60例患者中,除2例死亡的患者外,均顺利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是解决大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对老年癌性肠梗阻术后恢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晖  所荣增  何彬 《中国医药》2010,5(6):553-55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手术治疗癌性肠梗阻50例患者资料,并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手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21例,Hartmann术11例,全结肠、膀胱部分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捷径术和单纯造口术17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结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在谨慎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可考虑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中根治性切除19例,姑息性切除2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腹部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治愈;未发生肠瘘,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以指导临床诊断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56例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行回盲部切除1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横向结肠切除术1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 Miles’切除术12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有5例(8.9%)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根治性切除手术平均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45例(84.9%)。结论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早期应争取根治性切除治疗,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辅助化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腹部病症缓解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5.5%(P<0.05),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内镜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通肠排气汤内服结合胃管灌注来诊治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诊治的136例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8例只使用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常规西医方式来进行诊治。而治疗组中的68例患者则在对照组诊治基础上服用通肠排气汤结合胃管灌注等方式来治疗。结果:治疗组,共治愈患者60例,出现好转情况的为4例,总治愈率达94.12%,而对照组为68例,治愈患者35例,好转18例,总治愈率为77.94%,治疗组诊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在24 h肠梗阻缓解时间上明显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通肠排气汤内服并且结合肠管灌注的方式来治疗肠梗阻效果好,并具有无创伤与痛苦小等基本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0例直肠癌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内疝2例,小肠扭转2例,其梗阻原因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造口水肿、狭窄3例,其梗阻原因与手术操作有一定关系;3例肠粘连、肠梗阻也与手术创伤有关。结论 直肠癌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大多可以预防,强调其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淮北市矿工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近端空肠后,定期透视复查导管位置、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变化,经导管进行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插管成功,置管后2 d至1周内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30例患者造影均呈现阳性征象。结论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与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80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诊断确诊,对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临床症状与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8.00±17.00)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4.00±18.00)min,切口感染2例,并发心血管疾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结论手术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才能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3l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结果3l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其中在急诊手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在择期手术病例中,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急诊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13)15.38%,择期手术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8)5.56%(P〈0.05)。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急性肠梗阻需急诊手术时解除梗阻、抢救生命是首要考虑因素,手术方式可选择姑息性切除;对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非手术支持治疗有效,可限期手术治疗时。手术方式应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