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A组)和使用胰岛素笔(B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理想降糖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A组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优势。方法 2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2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辅助治疗,每组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而试验组降低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7.87±1.33)%和(8.56±1.3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33±1.33)%和(10.38±1.67)%(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在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降低的同时,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评价那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57例60岁以上T2DM患者住院应用那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评估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那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后早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后2 h及睡前平均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早餐后2 h及午餐前血糖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1);晚餐前、凌晨3时血糖值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 那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合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60岁以上T2DM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观察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控制的关系,发现NIDDM组RBC-C3b为14.78±5.16%,较对照组的18.24±6.84%低;RBC-CICNIDDM组为6.42±2.26%,高于对照组的4.87±2.81%。NIDDM组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也较对照组升高。上述变化在糖化血红蛋白>8.5%的NIDDM表现更明显。提示NIDDM患者存有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程度与病情控制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两种给药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A组三餐前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组早晚餐前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C肽浓度,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于B组(P<0.05),两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肽水平则较前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日3次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更安全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139例先饮食控制、运动,或三餐口服抗高血糖药物治疗2周以上,效果不佳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饮食控制加三餐后0.5~1h活动20~30min或口服药治疗不变,时间为12周,观察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三餐前0.5h、三餐后2h、睡前)血糖的变化。结果:加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血糖均达标,无一例发生低血糖,但有3例发现低血糖反应的症状。结论:饮食控制、运动或三餐口服药基础上加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日皮下注射1次)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血糖,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泰安市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2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5.65±1.30)mmol/L、餐后2 h血糖为(7.78±2.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55±1.64)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1.61%(1/62),对照组分别为(5.87±1.34)、(8.42±2.98)、(7.28±1.54)mmol/L及9.68%(6/62),2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为90.32%(5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可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糖尿病治疗。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并同意接受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第3个月和第6个月访视,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PG),访视内容包括患者用药、血糖自我监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02例中100例完成研究,2例失访。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后Hb A1c和FPG均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胰岛素治疗后Hb A1c下降幅度与治疗前Hb A1c,FPG呈正相关。治疗后Hb A1c达标者23例,达标率23.0%,Hb A1c下降幅度分布在-1.5%~4.0%之间,治疗有效率为61.0%。治疗期间共有3例受试者发生5次日间症状性低血糖,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缓解。结论:基础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低,但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较晚,治疗后整体达标率不高,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早期启用规范化基础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那格列奈组)27例和对照组(瑞格列奈组)25例,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均较各自治疗前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4.8%,对照组1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可自行缓解。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那格列奈片降糖效果好,与瑞格列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不同时间注射甘精胰岛素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ADA2006年颁布的最新指南建议对身体情况允许、没有明显低血糖反应的患者,可以考虑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定为6.0%,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无疑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1].为更好控制血糖,我科采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诺和锐2种胰岛素类似物进行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就来得时不同注射时间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来得时注射时间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将40例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抵抗组,40例胰岛素不抵抗糖尿病患者设为不抵抗组;将35例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患者设为分泌不足组,45例胰岛素分泌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设为分泌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的...  相似文献   

12.
双相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为期90 d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114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0.25 g午餐后口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8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约为诺和灵30R组的一半;两组HbA1c指标、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午餐后二甲双胍0.25 g口服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减少;两种治疗之间的总体血糖控制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防、诊断和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诊断筛选200例21~30孕周、年龄19~40岁的孕妇,以IADPSG新的推荐标准,分为正常妊娠组100例和妊娠糖尿病组(GDM组)100例。两组分别进行FPG、OGTT和HbAlc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FPG、OGTr和HbAlc。结果GDM组FPG、OGTr和HbAlc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GDM组的HbAlc阳性率高达82.0%,而正常妊娠组HbAlc的阳性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阳性率,联合FPG和OGTY对血糖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优泌乐50,LM5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与病房6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进行为期10 d的优泌灵70/30导入期治疗。然后随机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改用优泌乐50,B组继续应用优泌灵70/30,每隔3 d监测血糖谱,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两组患者肥胖者均使用二甲双胍,不用胰岛素促泌剂及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2周后,采用交叉研究,A,B两组互换治疗方案,胰岛素总量等量互换,口服二甲双胍不变,观察并比较12周和2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2 h-PBG,早),晚餐后2 h的血糖(2 h-PBG,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发生可察觉的低血糖的次数,以及胰岛素总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在血糖总体的控制上无显著性差异,即两组治疗后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餐后血糖的控制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上优泌乐50与优泌灵70/30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优泌乐50控制餐后2 h血糖效果更好,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对餐后血糖的控制与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和人预混胰岛素对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86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表法分为双相门冬胰岛素组和人预混胰岛素组,各43例,进行为期26周的临床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3、26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并对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3、26周7个时间点的血糖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组餐后血糖下降更为明显。双相门冬胰岛素组治疗后13、26周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87±0.22)%、(6.19±0.36)%;治疗前(11.32±1.35)%。人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后13、26周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53±0.27)%、(7.12±0.15)%比治疗前(11.07±1.52)%低(均P〈0.05),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较使用人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27%)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双相门冬胰岛素组较人预混胰岛素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对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能使血糖控制更好,糖化血红蛋白更早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预混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T2DM患者92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各46例。A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B组采用预混30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FBG、2hPBG、睡前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4.35%低于B组17.39%(P<0.05)。结论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对比,门冬胰岛素30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二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间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各项检测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HbAlc、FBG、TG、CH及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HbAlc与FBG,TG,CH,LDL-C各项结果的关系不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几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血中HbAlc与FBG、T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TC,HDL-C、LDL-C关系不明显。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同时检测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代血红蛋白(HbA1c)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FPG、HbA1c、TG、TC、LDL-C、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HbA1c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Ⅰ组)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Ⅱ组),每组各30例,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3次/d,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分别为(6.0±0.9) mmol/L比(5.4±1.1) mmol/L,(7.4±1.9) mmol/L比(6.6 ±2.3) mmol/L,(6.2±1.7)%比(6.0±1.9)%,(1.11±0.32)比(1.01±0.35),(5.23±1.63)比(5.46±1.41),Ⅰ组和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治疗后HOMA-β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5±2.8)d比(6.2±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 (6/30)比3% (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安全平稳控制血糖,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但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甘精胰岛素是使血糖安全达标的理想胰岛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选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进行12周的比较,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4个时点的血糖(空腹及3餐后2h)、低血糖发生的治疗结果。结果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早餐、晚餐后2h及空腹血糖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中餐后2h血糖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相似,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顸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结论预混门冬胰岛素30在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