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科学应用肠内营养、减少患者创伤应激、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记录各时相点血糖和部分血液检验学指标,并观察各组患者继发感染、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2组血清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EEN组的TNF-α值变化较为平坦。整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TNF-α值在第4天显著增高(P〈0.05)。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CRP即升高达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到伤后7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给予营养治疗后,2组血清CRP含量随时间变化而下降,且EEN组CRP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第4和第7天时EEN组血糖低于TPN组(P〈0.05)。伤后第7天EE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TPN组(P〈0.05);体重丢失显著少于TPN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EEF组小于.rPN组(P〈0.05);EEF组GCS评分均比TPN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EEN能有效遏制TNF-α的过量释放,保护胃黏膜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应激性溃疡起到了积极作用;EEN可以降低血清中CRP水平,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创伤应激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EEN可以抑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升高,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按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TPN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肝功能以及营养指标、血糖变化、胃肠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4dEEN组肝功能以及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水平均远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d内TPN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较EEN组大,且波动值高于E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无一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仅能维持血糖平稳,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鼻空肠肠内营养法的疗效及护理。方法45例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作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22例,全胃肠外营养(TPN)23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区别。结果EEN组患者埘肠内营养的其疗效优于TPN组(P〈0.05),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满意,护理工作安全、简便易行、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24)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4)。EEN组在术后1~2 d均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纽迪西亚产品);T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两组予等热量、等氮量,总热量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结果①E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TPN组(P〈0.01),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TPN组(P〈0.05);②术后7、10 d:EEN组体各指标均高于TPN组,两组间比较转铁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白蛋白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TPN支持相对比,E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与术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h开始等热量、等氮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TPN组术后7d CRP显著高于EEN+PN组(P〈0.05)。TPN组术后7d TNF-α组与EEN+PN组相比无明显增高(P〉0.05)。结论EEN+PN在改善应激指标方面优于TPN,可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赵冬琴  张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49-2950
目的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比较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恢复情况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7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对45例患者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对52例患者行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作进一步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营养方式的患者术后恢复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的差异。结果 TPN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EE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EN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TPN组,住院时间长于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术后1周空腹血糖较TP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能有效控制血糖及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65例,筛选出符合条件的33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8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5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及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2周治疗后E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氮平衡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P〈0.05),且均高于TPN组治疗后水平(分别P〈0.05)。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E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TPN组(分别P〈0.05)。两组1周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联合大黄、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75例SAP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全肠外营养组( TPN组)、EEN组和谷氨酰胺联合大黄、EEN组( GREN组),观察三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检测CRP、前清蛋白(PA)等,并进行相应比较。结果 GREN组与TPN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14.90,P<0.01)、平均住院天数(t=12.92,P<0.01)、费用(t=10.55,P<0.01)、MODS发生1例(χ2=8.53,P<0.05)、APACHEⅡ评分(t=11.76,P<0.01)、CRP(t=18.67,P<0.01)、PA(t=20.0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EN组与EEN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6.48,P<0.01)、平均住院天数(t=5.35,P<0.01)、费用(t=2.76, P<0.05)、MODS发生1例(χ2=4.39,P<0.05)、APACHEⅡ评分(t =2.20,P<0.05)、CRP(t=2.25,P<0.05)、PA(t=2.9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REN组无1例死亡,EEN组死亡2例,TNP组死亡3例。结论谷氨酰胺联合大黄、EEN治疗SAP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患者术后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选择同期行D2式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后1~3d每天予以生理盐水100mL加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期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五天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治疗组白蛋白仅在术后1d显著下降(P〈0.01),术后3、5d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1、3、5d白蛋白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升高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治疗组TBIL水平术后第一天明显上升(P〈0.01),随后即下降与术前无差异,对照组TBIL水平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术后I~3d血清cr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UN较术后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Cr、BU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与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明显改善胃癌患者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并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术后颅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两组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心脏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家庭营养治疗包括肠外和肠内的营养治疗,是在家中进行的营养治疗。与住院营养治疗相比,对于病情较稳定的病人,家庭营养治疗有许多益处。本文就家庭营养治疗的病人选择、常见合并症的处理、各种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t is believed that enteral nutrition (EN) support is the preferred route as compar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on EN receive less than 60% of their metabolic requirements. To meet patients' calorie goal addition of PN to EN was propos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upplemental PN have any difference with EN alone in regard to inflammatory indice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either receive EN alone or EN+PN for 7 days. Pre albumin and inflammatory indices including interleukin IL-1,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ere measured on days of 0, 3,7. Also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 score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28 (TISS-28) score were calculated on days of 0, 3 and 7. RESULTS AND MAJOR CONCLUSION: IL-1, IL-6 and TNF-α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interventions. Pre-albumin was increased from baseline by 9% and 81% in EN and EN+PN groups respectively but it did not reach t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SOFA score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ISS score was higher in EN+PN group on days of 3 and 7.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EN and EN+PN regimens in regard to inflammation, while severity of illness may not change with these regimens, nursing workload increase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supplemental P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48例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及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与TPN组比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146例胃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72例,肠外营养组(PN组)7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治疗后24h尿素(Urea)和肌酐排泄量(Cr)、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A、HB、TF和TLC、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2.143、2.204、2.195、2.263、2.187、2.248、2.177、0.752、2.011、2.137、2.141、2.136、2.077、2.056、2.033,均P〈0.05),治疗后两组PA、HB、TF和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148、2.177、2.185、2.063、2.107,均P〈0.05)。EN组与PN组比较,Urea、Cr、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2.231、2.357、2.211、2.173,均P〈0.05)。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肿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态的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进肠内营养灌注方法,减少并发症,加强营养。方法 对32例胃癌患者空肠营养管灌注营养液护理过程予以不断改进、总结。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普遍得到改善。结论通 过对患者心理护理,营养液灌注过程细节不断改进,减少了TNT并发症,保证了患者营养的供给,使得患者出院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分别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试验组采用EN方式,对照组给予PN方式。观察2组在血清学指标、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层螺旋CT(Balthazar CT)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血淀粉酶、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P)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进行EN较PN更可靠、有效,可作为SAP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14d后采血测定C一反应蛋白(CRP)及相关生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手术治疗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CRP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治疗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N治疗SAP相比,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治疗重症胰腺炎时的临床营养支持作为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有着极重要的作用[1,2].本文就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后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32例(A组),与术后采用全胃肠外营养30例(B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血浆白蛋白含量、再手术率、死亡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A组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再手术率均比B组低(P<0.05),A组术后营养支持d 3、d 6、d 9血浆白蛋白含量较B组高(P<0.05),A组与B组死亡率相近似,综合两组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营养治疗已成为危重病人有效的辅助治疗或主要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查阅1999—2006年部分相关文献,对危重病人营养治疗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时机、治疗途径,以及肠内与肠外营养选择进行综述。提出正确适时的营养治疗可以改善危重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斤发症.缩短在ICU的时间,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