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常见胃痛之证,以痛及胁背,兼有胸脘痞闷,脘腹胀满,泛恶欲呕,嗳气,嘈杂者居多,究其病机乃胃、脾、肝3经为患,每呈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势,故治宜缓中和胃兼顾肝脾为先,待胃脘痛稍缓,再议澄源固本。笔者常以芍药甘草汤加枳实、百合两药为基本方,此为张仲景调和肝脾名方“四逆散”去柴胡之升散,加缓中润燥之百合而成。《本经》谓白芍  相似文献   

2.
1"缓中法"的提出及运用 临床常见胃痛之证,以痛及胁背,兼有胸脘痞闷,脘腹胀满,泛恶欲呕,嗳气,嘈杂者居多,究其病机乃胃、脾、肝3经为患,每呈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势,故治宜缓中和胃兼顾肝脾为先,待胃脘痛稍缓,再议澄源固本.  相似文献   

3.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脘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的反复疼痛,伴有胀闷,嗳气、泛酸,呕逆等证。其病机多属郁怒伤肝,胃失和降。常以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特征。所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柔肝缓急,理气和胃之法,运用加味芍药甘汤治疗胃脘痛,收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以白金甘胃汤为基础方,设立3个证型:胆胃郁热或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热以肝胆热扰胃府为主,寒则脾胃虚寒水谷运化无权,寒热错杂则在于肝火脾虚共存相互戕害胃府为主。胆胃郁热证以白金甘胃汤加小柴胡汤治疗;脾胃虚寒证则以白金甘胃汤加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寒热错杂证则用白金甘胃汤加乌梅丸治疗。临证可配合腹部"三六按摩"法、"胃肠乐"肚脐贴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12):2511-2515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以白金甘胃汤为基础方,设立3个证型:胆胃郁热或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热以肝胆热扰胃府为主,寒则脾胃虚寒水谷运化无权,寒热错杂则在于肝火脾虚共存相互戕害胃府为主。胆胃郁热证以白金甘胃汤加小柴胡汤治疗;脾胃虚寒证则以白金甘胃汤加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寒热错杂证则用白金甘胃汤加乌梅丸治疗。临证可配合腹部"三六按摩"法、"胃肠乐"肚脐贴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脾胃生理有别,从病因病机入手,系统论述脾胃寒热失调的常见证候,包括脾胃寒证、脾胃热证、脾胃寒热错杂证及脾胃与他脏寒热错杂证,并对其治则治法做以梳理总结,提出平调寒热(燥湿)、脾胃同治、脾胃分治三大治则,以期为临床脾胃寒热证的临床论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阴阳失衡、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病机、证治分型及经方治疗。[方法]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溯源“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寒热错杂病因病机的演化过程,并汇通中西,充分认识西医抗肿瘤多元治疗进一步对机体阴阳、寒热平衡的影响,以《伤寒论》为指导,运用八纲及脏腑辨证探讨其经方论治,并以临床验案佐证。[结果] 恶性肿瘤病机冗杂,临床表现多具有矛盾性和寒热错杂的特点,辨治颇为棘手,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从阴阳、寒热失调认识并辨治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开寒热错杂辨证论治之先河,通过参悟仲景思想,认为治疗上可从清肺温脾、清肝温肾、清温中焦、清肠温肾等立法,代表经方包括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所附肺癌放疗后放射性皮炎验案,其证型归属于脾阳亏虚夹痰热蕴肺之证,治以上清肺热,下温脾寒,方予麻黄升麻汤加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阴阳失衡、寒热错杂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病机及临床表现,临证中常运用经方治以寒温并用、平调阴阳,患者多有获益。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临床侍诊、 赵宏利主任中医师言传身教和研读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周易》 等相关古籍,从理、 法、 方、 药深入剖析赵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不孕症的思路和临证经验,并附赵宏利主任治疗寒热错杂型不孕症的验案两则加以印证.赵宏利认为当代寒热错杂、 阴阳不调的人愈来愈多,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寒热错杂之...  相似文献   

9.
错杂辨证法具体包括寒热错杂辨证法、表里错杂辨证法、虚实错杂辨证法等,分别适用于寒热错杂证、表里错杂证及虚实错杂证等临床比较复杂的疑难疾病。  相似文献   

10.
寒热并见的证候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某些患者或某一阶段。如董建华认为寒热错杂之胃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此时若纯用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一味温补,则寒邪未散而胃火更炽,故宜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即用寒热并调之法治之。现将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脾胃病常规的治疗有健脾助运、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和胃养阴等,然而临床上由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脾阴虚、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脾虚而胃实之证也非常多见,因此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方法以外,应关注补益脾阴、寒热并用、升降平调、脾胃分治,守常法而不拘泥,灵活而不离制。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刘沈林教授辨证治疗胃灼热的经验 ,并列举相应病案说明 ,认为本症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型有阴虚火灼、气阴两虚、寒热错杂、湿浊困脾、肝胃不和等。治疗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顾及胃喜湿而恶燥的生理特性 ,灵活运用甘寒清热、酸甘化阴诸法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以胃家寒热错杂、升降失调、厥阴风木之气横犯于胃气上撞心病机为依据,选用乌梅丸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证运用经验。[方法]分析ILD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用药的特点以及合用经方治疗ILD的特色,从临床实践中总结治疗思路及经验,并附医案加以验证。[结果] ILD患者肾虚在前,肺痹于后,脾胃受损,体内水饮不化,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淤积,加之常用激素治疗,阳亢阴伤,有酿为坏病之嫌。肝肺气机失和、肺肾摄纳失常、肝脾升降不利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津血亏虚者又最易出现内里虚热之象,上热下寒常见,形成一派寒热错杂、血虚水盛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调整寒热,当归芍药散可健脾养血利水,二方合用,有平调寒热、养血利水之效。所举ILD医案二则,患者虽病程、症状不同,但均有寒热错杂、血虚水盛之象,以平调寒热、养血利水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结论]合用经方治疗以寒热错杂、血虚水盛为特点的ILD,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也强调了灵活运用经方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传统经方半夏泻心汤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半夏泻心汤对多种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结论本方辛开苦降甘润,泻不伤正,补不滞中,具有寒热平调、补泻兼施、消痞散结之功。临床上只要符合脏寒肠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调之病机的消化道疾病均可用之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6.
浅探寒热并用法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索问·至真要大论>).然而临床所见往往不是些纯热无寒或纯寒无热的证候,由于有些疾病病程较长,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寒热错杂,此时就需要根据患病的部位和生理特点及药物的作用部位、功能而施以寒热并用之方.由于寒热性类水火,用之得当可使错杂之寒热冰释雪融,用之不当寒热互相牵制,反失其功.医圣张仲景运用寒热并投之法,或增减药量,或变化药味,总以切合病情,分清主次为根本宗旨.为了便于医者更好地学习仲景的用方之精妙,笔者将寒热并用法在<伤寒论>中的体现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是寒热错杂、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剂,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临床多用于寒热错杂证,现代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大量文献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Hp感染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保护胃黏膜、单药成分作用、促进受损黏膜修复、减少毒力因子损害、调节胃内菌群。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的症状和证型相吻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寒热错杂证临床常见。寒热药物并用,也是常用的治法,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现仅就个人体会谈几点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腹泻属中医久泻范畴,其病机特点为寒热错杂、虚实兼夹,若单用清热或温补,往往疗效不佳。严师认为顽固性腹泻在临床上多呈寒热错杂之象,急性发作期治以清温并用,缓解期治以温补脾肾,收关期喜用酸味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萎缩性胃炎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从胃阳不足型、血瘀痰凝型、肝胃不和型.瘀毒壅盛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以证型论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