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靶控输注丙泊酚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短小手术100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靶控输注,设定靶血药浓度为5ug/ml。对照组30s内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术中有体动反应者临时追加丙泊酚。结果两组生命体症术前无差异,术中对照组平均动脉压、RR、HR下降较观察组明显;两组入睡时间无差异,对照组丙泊酚用量较大,观察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观察组完全遗忘率(98%,49/50)、手术满意程度(96%,48/50)高于对照组(80%,40/50)、(82%,41/50)。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较小,顺行性遗忘程度好,可用于短时、创伤小或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拟行 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CI组)和手控输注组(MCI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 脉搏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的总用药量、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及麻黄素、阿托品的使 用率.结...  相似文献   

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时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时用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麻醉的区别。方法:行纤支镜检查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人诱导剂量丙泊酚1·5~2·0mg/kg静脉推注后,丙泊酚靶控输注(PTCI,T组)连接TCI-I型微泵,以丙泊酚30~75μg·kg-1·min-1维持,丙泊酚手控输注(PMCI,M组)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1·5~2·0mg/kg。观察诱导后、插管中(入声门)、镜检中、镜检结束及完全清醒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给药的时间及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T组比M组药物作用稳定,可控性强,纤支镜插管顺利(23例对17例),插管失败率低。T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波动明显比M组缓和(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哒唑仑、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PTCI比PMCI血液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给药与手推静脉给药麻醉对无痛人流手术的影响。方法将220例人流术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TCI泵推注丙泊酚,靶质量浓度设定为6~7 mg.L-1,维持时靶质量浓度设定为4~5 mg.L-1,手术结束时停止输药;Ⅱ组:静脉推注给药,丙泊酚诱导量2~2.5 mg.kg-1,手术期间追加丙泊酚50 mg左右。分别观察2组诱导、苏醒时间、总药量、麻醉效果及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Ⅰ组诱导、苏醒时间、用药量均少于Ⅱ组(P<0.01);2组诱导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P<0.05),Ⅱ组下降更严重;麻醉效果Ⅰ组优于Ⅱ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以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诱导、苏醒时间,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择期全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给药方法诱导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5 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结果在全麻诱导期间,试验组SBP、DBP、MAP和HR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麻醉给药方法可明显减少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SBP、DBP、MAP和HR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与微泵输注丙泊酚用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ASAⅠ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Ⅱ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年龄2260岁,体质量4560岁,体质量4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70 kg,随机分为靶控组(TCI泵)和微泵组(恒速微泵),每组2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和微泵输注两种方式输注丙泊酚。靶控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2.5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4μg/mL。微泵组以丙泊酚48 mg/(kg?h)恒速输注。两组术中均视体动、呛咳反应调整输出血浆靶浓度。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的HR、MAP、RR、SpO2的变化;观察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镜检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操作,微泵组给药后1 min(T1)MAP、HR、RR较给药前(T0)下降(P<0.05),靶控组MAP、HR、RR下降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 min(T2)术中1 h(T3)和苏醒时(T4)两组的HR、MAP、R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诱导、苏醒时间、镜检时间及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组丙泊酚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微泵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效果好,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钱军  胡双飞  骆晓攀 《医药导报》2007,26(8):0902-0903
目的测定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纤维肠镜检查时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方法把进行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25例:第1组,年龄18~49岁;第2组,年龄~65岁;第3组,年龄~81岁。3组患者均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从初始血浆靶浓度4.5 μg·mL 1开始,以后血浆靶浓度根据有无躯体反应进行调整,计算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结果第1,2,3组患者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分别是5.08,4.25,3.45 μg·mL 1。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进行纤维肠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发现血浆靶浓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全静脉麻醉用于纤支镜检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需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年龄35~65岁。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组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0 min,表面麻醉后镜检;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8226;kg 1,微泵输注丙泊酚1.5~2.5 mg&#8226;kg 1,至OAA/S评分为1分,经内窥镜面罩吸氧后镜检;Ⅲ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 μg&#8226;L 1、丙泊酚起始血浆靶浓度1.0 μg&#8226;L 1,每3 min递增0.5 μg&#8226;L 1至OAA/S评分为1分,插入喉罩供氧后开始镜检。记录基础值,支气管镜入声门前、入声门时、入声门后5 min、活检时、出声门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操作过程中支气管镜能否一次性进入声门,有无呛咳、体动反应,患者清醒后自诉镜检过程的感受等。结果Ⅰ组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血压、心率均高于基础值,高于Ⅱ组和Ⅲ组(均P<0.05)。Ⅱ组、Ⅲ组患者均一次进入声门成功;Ⅲ组呛咳反应、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Ⅱ组(均P<0.05);Ⅰ组3例患者无法耐受而放弃检查,Ⅱ组5例发生呼吸抑制,Ⅲ组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能满足支气管镜检查术,且安全有效,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全麻拔管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全麻拔管期间预防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拔管条件相同情况下,A组患者行丙泊酚TCI,Marsh模型,血浆靶浓度为1μg/ml,至气管拔管后5min停药;B组不给药,吸痰后拔管。术中连续监测呼吸频率、心率、MAP、SpO2;TCI开始前,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10min的呼吸频率、心率、MAP、SpO2及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程度、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10min的呼吸频率、心率、MAP较TCI开始前有稍许下降,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吸痰时,拔管时SpO2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全麻拔管期,机体应激反应小,拔管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组给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很好的微创性,也能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下切除腺样体和部分切除双扁桃体(A)和传统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刮匙法刮除腺样体(B)的治疗大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效果差异。方法 65例OSAHS的6~12岁患儿,其中32例采用A术式,33例采用B术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儿手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打鼾症状。结果等离子刀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显著缩短,出血量较后者显著减少(均P<0.01),PSG监测结果显示两组在疗效上均为有效。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下切除腺样体和部分切除双扁桃体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此病的93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扁桃体摘除术和/或经口鼻内镜引导下行腺样体吸除术。随诊6~12个月,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出血、急性呼吸道梗阻、腺样体残留等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睡眠中鼾声减少、呼吸暂停消失或暂停的时间缩短。结论手术切除引起上气道阻塞的肥大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侧位X线摄片有助于手术适应证的确定。经口内镜引导下腺样体摘除术具有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切除彻底、可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孟艳临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2):42-43,46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 e,OSA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98年5月~2005年6月经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仪或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为OSAHS的105例患儿行无创通气治疗,其中男85例,女20例;年龄40d~11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儿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后再次行PSG监测。无创通气治疗顺应性的数据通过临床随访、电话随访而获得。结果患儿使用nCPAP的压力在4.8~16.0 cm H2O(1 cm H2O=0.098kPa)。nCPAP治疗前平均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 I)、最低血氧饱和度及血氧饱和度低于0.90,占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分别为(80.8±45.1)次/h、0.557±0.135和(42.9±31.9)%,与治疗后(6.7±12.4)次/h、0.862±0.082和(1.1±2.5)%相比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结论无创通气可以安全有效治疗儿童OSAHS,既可长期家庭治疗,也可短期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国人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群体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国人老年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32例择期下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5~82岁的老年患者,采用靶控输注方式(以血浆浓度为靶)输注丙泊酚,丙泊酚血浆浓度为3μg·mL-1。术中取桡动脉血,以反向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的血浆浓度。用NONMEM软件分析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国人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年龄、瘦体重对中央室清除率有影响,性别对第三分布容积有影响。结论年龄、瘦体重、性别对国人老年患者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影响。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于个体时,应根据个体情况相应调整靶控输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改善靶控输注系统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OSAS)是以上呼吸道长时间部分阻塞和/或间歇性完全阻塞为特征的睡眠呼吸性疾病,影响儿童正常的睡眠换气和睡眠结构。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儿童中OSAS发病率约为2%[1,2],好发年龄为2~7岁,且男性多于女性[3]。刘玺诚等[4]对北京地区3 131例2~6岁儿童睡眠状况的调查显示睡眠中频繁打鼾的发生率为5.53%,OSAS患儿占0.19%。  相似文献   

17.
蔡巧颖  陈静  张倩 《河北医药》2011,33(3):338-340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辅以持续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消除内隐记忆的作用。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予以咪达唑仑(M组)和丙泊酚(B组)持续靶控输注镇静。分别于入室后麻醉前(T1)、静脉给予镇静药后30 min(T2)、手术结束前15 min(T3)、患者出手术室时(T4)4个时间点记录镇静效果评分(OAA/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值。采用加工分离测试方法(PDP)测试2组患者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结果 2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与给药前比较2组患者AAI值OA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外显记忆均消失。M组患者术中内隐记忆消失,B组患者术中仍有内隐记忆残留。结论硬膜外麻醉辅以咪达唑仑靶控输注能消除患者的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9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6.95±2.14)min、麻醉维持时间(48.23±11.25)min,与对照组的(6.73±2.28)min、(49.42±10.6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9±1.87)min、睁眼时间(7.85±2.60)min、拔管时间(9.56±2.94)min均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0%,对照组为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可达到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安全性更高,可加快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误诊原因,增强对其的认识。方法报道36例误诊病例,并对误诊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儿童弱智、缺钙、心律失常、哮喘等。误诊原因主要有:患者症状和并发症较多,可能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其并发症的任何症状之一;缺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识。结论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误诊原因,增强对其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靶控输注法对丙泊酚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和不同浓度芬太尼的临床效应。方法38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3mg.mL-1分别复合芬太尼2ng.mL-1(A组)及4ng.mL-1(B组)。观察2组病人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变异性指数(LF/HF),并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后、手术30,60,90及120min,观察2组病人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结果A组病人在气管插管后,MAP、LF/HF均显著高于麻醉前;切皮后MAP、HR、LF/HF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指标在气管插管、切皮后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各时间点的BIS值在35~5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3mg.mL-1伍用芬太尼4ng.mL-1,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切皮反应,并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而伍用芬太尼2ng.mL-1可以有效抑制切皮反应,但不能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