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及其证候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NFH)及其中医证候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对ANFH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痰瘀阻络、经脉痹阻和肝肾亏虚3个证型,用SAS软件分析ANFH及其证候的血脂情况。结果:ANFH组较对照组TC、TG、LDL、Apo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痰瘀阻络证的Tc、TG、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组的TC、TG、ApoB水平明显高于经脉痹阻证(P〈0.05),而其HDL明显低于经脉痹阻证组(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主要表现在与“痰”及生“痰”相关的证型上;而肝肾亏虚可能是导致股骨头坏死血脂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及胱抑素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关系。方法对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分型,测定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脂蛋白(α)[Lp(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及胱抑素c(Cys c),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Lp(α)、载脂蛋白A1(ApoA1)、Cys 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Lp(α)在各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poA1、Cys c在各证型之间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Lp(α)的升高与中风辨证分型无相关性;ApoA1、Cys c的水平变化与中风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振兵 《光明中医》2012,27(1):172-17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例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名诊断属风痰瘀阻证患者。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中医证候与NDS及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23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风证、痰证与ND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 0 2、0.2 8 5,P分别为0.0 0 2、0.0 0 0);痰证、血瘀证与APT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 1 2-、0.1 8 4,P分别为0.0 0 4、0.031);余证候与NDS及凝血象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以风证、痰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较大。痰证、瘀证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其分值可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2组均采用现代医学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加味化痰通络汤200mL/次,2次/d,2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症状及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好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8.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证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血脂水平与中老年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中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空腹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与1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升高与中老年人脑梗死关系密切,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老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欢 《北京中医》2008,(8):623-625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汤剂联合常规用药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大黄(庶虫)虫丸汤剂化裁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大黄(庶虫)虫丸汤剂化裁联合常规用药能够明显提高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银  王文英 《中医杂志》2001,42(7):409-410
为了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载脂蛋白的影响,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电针加西药组)、对照组(西药组)各60例,治疗前后观察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变化,并选20例检验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ApoA1显著降低(P<0.01),ApoB100显著升高(P<0.01),电针可显著升高ApoA1水平(P<0.05),降低AboB100水平(P<0.05),并显著改善患者积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4例和对照组16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2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等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期间,治疗组退出11例,对照组无脱落退出病例,最终共35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193例,对照组166例。(2)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175/193),对照组为80.1%(133/166);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7d、14d和21d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NFD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ADL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对血清TC、TG、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及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hsCRP、ET-1及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ESR、hs-CRP、ET-1及NO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1例出现腹泻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可有效缓解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2年1月一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痰瘀内结证组患者TC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热结血瘀证组患者ApoAl浓度及HDL-C浓度最高,LDL-C浓度最低,其ApoB/ApoAl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痰瘀内阻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TC/HDL-C、TG/HDL-C及LDL-C/HDL-C比值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TG、LDL、TC/HDL-C、TG/HDL-C、LDL/HDL及低HDL与痰瘀内结证有关,高ApoAI、HDL-C及低ApoB/ApoAl、LDL-C、TC/HDL-C、TG/HDL-C、LDL-C/HDL-C与热结血瘀证有关.ApoB/ApoAI、TC/HDL-C、TG/HDL-C、及LDL-C/HDL-C对ACS中医证型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肝涤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平肝涤痰通络汤,对照组加服天麻醒脑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95.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涤痰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用于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疗效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观察研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总胆固醇(TC)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TG、LDL、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缓解中风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散偏定痛饮加减对急性脑梗死(ACI)(风痰瘀阻证)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参考指南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溶栓治疗同对照组,并采用散偏定痛饮加减内服。两组治疗1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生活活动能力及风痰瘀阻证单项指标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ACI(风痰瘀阻证)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BI评分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风痰瘀阻证单项指标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结论 于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应用散偏定痛饮加减对ACI(风痰瘀阻证)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明显,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肢体运动功能损伤、弛缓性麻痹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1049例缺血性中风早期患者按美国国立研究院NIH-SS量表、简式FMI评分量表、弛缓性麻痹评分量表和修正的Ashworth在发病的当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与痰病相关的证型NIHSS损伤,依次为痰热腑实证、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和风痰瘀阻证;经治疗,第21天后多证型逐渐减轻,其中以风痰瘀阻型改善最佳。②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肢体运动功能受损不重,功能最好的是风痰瘀阻证,最差的是痰热腑实证;经治疗第21天后本组病人FMI积分上调,病情逐渐减轻,疗效最佳的是阴虚风动证,最差的仍是痰热腑实证。③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中发生弛缓性麻痹最多的是风痰瘀阻证(256例,52.03%);经过治疗第21天后发生率虽然下调,仍以风痰瘀阻证居首位(135例,47.5%)。④入组当天,中医各证型发生肢体痉挛中仍以风痰瘀阻证为最多(381例,60.80%);经治疗第21天风痰瘀阻证发生不减反增,仍高居各证型之首(469例,61.87%)。结论:①缺血性中风早期以痰热腑实证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损伤最为严重,而与痰不相关的中医证型损伤较轻。②缺血性中风早期自始至终以风痰瘀阻证发生弛缓性麻痹和肢体痉挛的患者最重,且到21天风痰瘀阻证发生肢体痉挛不减反增(169例,61.87%),仍居高不下,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不同中医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学红  杨林  李青 《河北中医》2009,31(3):332-33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总结不同证型检验指标的规律,探讨不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3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组(P〈0.01)。风痰瘀阻型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P〈0.05)。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的HDL-C低于风痰瘀阻型组(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而高TG、低HDL-C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燮  刘文操 《中医药研究》2013,(12):1469-1470
目的观察对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30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脂、血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探讨各指标与冠心病证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痰瘀互阻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较其它各组高(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血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医的“痰浊”与“血瘀”。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的患者可根据这些指标情况运用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脑肠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中风急性期(发病时间7 d)患者50例,于入院后第1日测定血浆脑肠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中医证型,与阴性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 (1)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血浆MT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痰热腑实组与风痰瘀阻组MLT值较其他证型显著升高;风火上扰组MTL值显著低于其他组。(2)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血浆GA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较风痰火亢组、风火上扰组GAS水平显著升高;风火上扰组GA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3)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血浆CCK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气虚血瘀组CCK水平较风火上扰组显著升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部分证型血浆脑肠肽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脂检测结果。方法检测140例T2DM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T2DM组HDL-C、ApoA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TC、TG、LDL-C、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2DM患者多有脂代谢紊乱,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要重视血脂的控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