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肝炎感染现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学生中抗HAV-IgG,HBsAg和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77.08%,15.23%,17.15%,地区差异明显;HAV,HEV无性别差异,而HBV以男性为高;农村HAV和HBV感染率均高于城镇,而HEV感染率无城乡差别.结论应该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甲、乙肝预防,急需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戊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一旦感染乙肝病毒,要清除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控制乙肝的关键在于预防,而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3.
龙游县中小学生HBsAg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据报道,2004年我国普通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属于国际高危范围内的高流行区[1]。目前,测试感染乙肝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HBsAg。为了解浙江省龙游县中小学生HBsAg的感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和降低HBV在学校的传播,龙游县中医院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到一起,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情况,笔者对某校2006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深圳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深圳市居民乙肝感染情况及其差异性,为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7~8月抽取深圳流动人口和户籍居民3 771人(流动人口1 873人,本地户籍居民1 898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深圳市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为7.05%,略高于户籍居民(6.32%);抗-HBs阳性率为67.16%,低于户籍居民(76.61%);深圳市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HBsAg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 =0.79,P=0.373);深圳流动人口中低文化水平人群(初中及以下)HBsAg阳性率高于高文化水平人群(高中及以上)(x2=7.01,P=0.008);出生在深圳的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远低于出生地在其他省市的流动人口.结论 深圳流动人口乙肝感染情况比深圳户籍居民严重,因此加强深圳流动人口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对控制深圳乙肝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115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孕妇分为A组(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组)、B组(乙肝HBsAg,HBeAb,HBcAb阳性组)、C组(HBsAg,HBcAb阳性组)、D组(HBsAg,HBeAg阳性组).对上述部分孕妇进行乙肝两对半及PCR-HBV-DNA值的检测,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 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孕妇与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孕妇比较,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乙肝孕妇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P=0.001).结论 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阻断,产后及时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减少乙肝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也是大学生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学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对北京市某高校2003~2009级本科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系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提出防控对策提供参  相似文献   

8.
雷动 《中国校医》2009,23(4):455-4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封闭式教育成为高级中学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之一.为了解百色市全封闭式重点高中学校学生乙肝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住校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们于2008年8~10月对百色市仅有的3所全封闭式重点高中在校学生进行乙肝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9.
刘影  李丽 《中国校医》2012,26(7):537+539-537,539
中国约有1.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其中乙肝患者为3 000万左右,而他们之间的一半又为患有乙肝母亲传染所致[1 ].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有效遏制乙肝的关键.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是指患有乙肝或携带HBV的孕妇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将HB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其主要途径为(1)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发生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血中的HBV通过破裂的胎盘血管渗入脐带血后进入新生儿体内,此种情况最为常见.被感染的新生儿80%~90%会变成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至成年期后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10.
山东广饶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解山东省广饶县中小学生乙肝感染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笔于2003年10~11月对全县97所中小学校56612名学生进行了乙肝感染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荔湾区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方法 2005年3月采用ELISA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中小学校一年级至高三在校学生进行HBsAg、抗-HBs检测,其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选取6所学校1 192名学生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共调查20 525名中小学生,HBsAg总携带率为8.45%,农村中学及小学学生分别为25.69%、6.69%,高于城市中、小学生的12.95%、3.37%(均P<0.01),男生HBsAg携带率(9.86%)高于女生(7.01%)(P<0.01).对1 192名中小学生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 HBV的总感染率为83.05%, 抗-HBs阳性率为70.81%, "大三阳"阳性率为5.79%,HBV感染标志全阴率为16.95%.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对HBsAg阳性者的治疗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中小学校乙肝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总体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入户个案调查乙肝感染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并采血检测HBV感染情况。调查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口腔诊疗史(OR=1.498)、输血史(OR=1.434)和创伤性美容史(OR=2.132)是本次调查所得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4.69,P〈0.001),工人感染率最高,达到74.1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高中(中专)感染率(63.33%)为最高(χ2=221.74,P〈0.001)。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χ2=318.93,P〈0.001)。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实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乙肝前S1、HBV-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王红灵 《中国校医》2019,33(3):170-172
目的 了解某高校职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为防治乙肝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查乙肝五项指标评判乙肝感染情况。 结果 参加体检2 501人,乙肝感染总阳性率为2.60%,男性阳性率为2.84%,女性阳性率为2.30%。41~50岁和51~6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6%和3.77%。71岁以上人群乙肝阳性率最低(1.18%),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 结论 该校职工乙肝感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乙肝感染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以肠道传播,目前被认为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人类戊型肝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HEV感染后,症状可表现为临床型与亚临床型,成人多见临床型;少数病人可表现为重症肝炎,甚至导致死亡。笔者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大学生乙肝抗体阳性者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以便为这一群体戊型肝炎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集美大学2006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乙肝抗体阳性者118名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1.53%,女生占58.47%;年龄为20~23岁,平均(21.00±0.80)岁,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1.98±0.9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合并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HEV感染后病情的转归.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嗜肝病毒血清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同时检测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PT).随机选择慢乙肝合并HEV感染的患者(重叠感染组)与同期单纯慢乙肝患者(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 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AST与球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胆红素、ALT、白蛋白、PT和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病死率为47%.结论 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可能比HSeAg阳性者更易重叠感染HEV.  相似文献   

18.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2003年6月,济南大学某班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3 a后复发多起乙肝感染,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基本情况济南大学1999级新生于入校1周内,经健康查体,化验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均接种乙肝疫苗.某班共有学生57人,肝功能均正常,有1人HBsAg呈阳性反应,1人HBsAg和抗-HBc呈阳性反应,其余55名学生HBsAg呈阴性反应者,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5μg,接种率为100%.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疫苗批号为99043-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接种了3针乙肝疫苗后1~8岁儿童人群乙肝抗-HBs滴度及阳性率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仅接受了国家3针免费乙肝疫苗接种的城乡儿童血清,采用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法)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符合条件的807名儿童,乙肝抗-HBs阳性率为61.7%.儿童人群乙肝抗-HBs滴度和阳性率在接种后3年内下降最快,4~6岁波动较大,6岁后回升到一定水平;乙肝抗-HBs滴度和阳性率与性别、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已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儿童人群应每间隔3年进行1次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抗-HBs阴性或滴度≤10 mIU/ml者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0.
温州医学院2002年新生HB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音 《中国校医》2003,17(4):321-322
目的 了解我院 2 0 0 2年级新生乙肝感染情况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 2 0 0 2年级 2 0 0 5名新生统一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 结果  2 0 0 2年级新生HBsAg阳性率 7.13% ,乙肝感染率 2 4 .74 %。学生HBsAg阳性率及HBeAg阳性率为 4 .6 7%高于女生 1.73%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 <0 .0 0 1。 结论 在学生中要进行乙肝健康教育 ,加强传染源管理的同时 ,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