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哮喘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中医多根据脏腑辨证,采用清热解表、化痰等方法治疗.本研究论述了儿童纯阳、少阳之体学说,稚阴稚阳学说以及五脏有余不足学说.并根据以上儿童体质特点,结合临床所见,阐述了中药治疗儿童哮喘时需注意的事项,包括不可过于寒凉发散,化痰同时注意健脾消食,考虑肝脏对气机的影响,注意补肾以纳气,并列举出常用中药效药,希望能有助于对医者用中药治疗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小儿体质学说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进而从质和量的角度来阐述小儿之体属少阳之说的本质及其病理生理特点,并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相关文献检索,查阅历代儿科典籍,概述小儿体质学说的源流及特点,并结合小儿临床表现,研究几种小儿体质学说的实质内涵,进而重点从质和量的角度深入剖析小儿少阳体质的生理特点及发病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用药原则。[结果]小儿体质是历代医家研究的重点,阐述小儿体质的学说大概有三种,纯阳、稚阴稚阳以及少阳,这些看似对立的观点事实上是从不同侧面对小儿体质的表达,纯阳言质,稚阳言量,少阳统括质量。小儿体质从生理而言符合少阳为生发之阳的特点,少阳容易化寒化热、化虚化实的特点正与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变化相符。从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上来看,从其量而言则不可过寒,从其质而言则不可过热,应当兼顾质和量,故应遵从清补调中、中病即止、重视早期诊治的几个原则。[结论]从质和量的角度探讨小儿体质的问题,最终从少阳体质的角度来统一认识,为理解历代各流派医家对小儿体质认识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利于更深刻地整体把握小儿体质,并对儿科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应不断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首见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主要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文章从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体质特点及肾主虚的五脏特点入手,基于小儿体质特点分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同时,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方精当,疗效较好,故后世存在较多类方,临床广泛应用于成人。文章结合小儿体质特点,总结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机制,探讨其论证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中医儿科学家屡有论述,各有阐发。归纳起来不外小儿纯阳;变蒸;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主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说。现分析探讨如下。一、小儿纯阳之说“炖阳”一词,儿科著作中最早见于《颅囟经》,说,“几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故有小儿纯阳之说。由于纯阳一词含义较广,历代对小儿纯阳的解释也不一致。《颅囟经》所说的小儿纯阳是在论述小儿脉法不同于成人时涉及的,指的  相似文献   

5.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前人有“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肾脏精气之充盛,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滋养,脾胃一健,资生有源,益气生血,滋养五脏,五脏皆安。因此调理脾胃的方法,早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在小儿一些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从《颅囟经》和《幼科发挥》中先后提出了“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和“脾常不足”等生理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之体是祖国医学认识小儿体质的两大学说,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论述。究竟两大学说对小儿体质的指导意义如何?现将两大学说的源流,以及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论治的影响给予分析。一、“纯阳之体”的源流 1.“纯阳之体”的起源:纯阳之说,起源于我国的道家、为道家的修炼术语。正如仲景岳全书引道家曰:“分阴未尽则不仙,分阳未尽则不死”。“阳为使之本、阴为使之基”。这就记载了“阳”是生机的根本。吴鞠通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之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可知“纯阳”的源意、  相似文献   

7.
儿科一、怎样理解小儿为“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15分)答:“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时期的机体结构和器官功能均未臻成熟完善、阴阳二气尚属幼稚娇嫩的阶段。“纯阳”之体是指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如旭日的初升、草木方萌,表现生气蓬勃(阳属生机)。祖国医  相似文献   

8.
一、生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古代医学家总结了两个朴素的名词:“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引伸其义,阳为体,阴为用,所渭“纯阳”指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生机蓬勃旺盛;所谓“稚阴”指小儿的精血、精液、脏腑、筋骨、脑髓、肌肤等有形之质远未发育完善;所谓“稚阳”指小儿生机蓬勃旺盛之阳气还不充实。婴儿或儿童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些生理特点。二、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覃玉芳 《大家健康》2013,(15):180-181
《颅囱经》首次提出"纯阳"理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而清代吴鞠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理论高度概括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纯阳学说是中医对小儿体质的理论归纳,"纯阳"先由术数范畴进入道教术语体系,由道教引入中医学领域;唐末内丹学的兴起为纯阳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土壤;金元时期,医家以纯阳学说为理论依据,用药多以寒凉为主,确立纯阳学说的权威性,是典型的"赋魅"过程;明清时期,医家对纯阳学说的无限扩大提出质疑,并提出"稚阴稚阳"学说作为重新诠释纯阳学说的新思路,是一个"祛魅"过程。文章引入"赋魅""祛魅"的概念,分析探讨小儿纯阳学说学术地位演变过程,深入理解各时期中医理论认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小儿与成人相异之处甚多,在体质上尤为突出。表现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脏腑娇嫩,生命力弱的特点,历代儿科医家,将小儿体质的特点,归纳为“纯阳”和“稚阴稚阳”。这两种理论,古今多偏执一端,分割论述。现今中医儿科书笈在论述小儿生理特点时,又多将两种理论同时并列。两种理论关系怎样?何者为主?可否并存?国内虽有  相似文献   

12.
从小儿体质角度,谈儿科临床上用药弊端,主张慎用寒凉之品,维护小儿“稚阴稚阳”。  相似文献   

13.
儿科温阳治法历来为诸多医家所攻讦,而对"小儿纯阳之体"的传统认识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寒凉学派的学者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发病多从热化而表现为阳证,治以清热滋阴;温阳学派的学者则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无论阴阳均未充足,不耐寒凉攻伐,且强调"阳主阴从",注重先后天阳气的固护和培育,在治疗过程中多以温补阳气为主。临床中唯有辨证地看待寒温之法,不偏执一家之言,从临证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更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机体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稚阴稚阳”就是指小儿各种生理功能幼稚和不完善,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充盛,调护上要从饮食、衣着及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等方面加以注意,衣被不可太厚太暖,饮食不可过于辛热,以防拢阳致亢而发热疾。也不可过于单薄或饮食寒凉,以防寒伤于阳。小儿“稚阴稚阳”,抗病力弱,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小儿用药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中病即止。“治热当令热去而不冷,治冷当冷去而不热。”泻实防伤正,补虚避免滞留余邪,对寒热错杂之证须辩明寒重热重,遇虚实相兼之证要分清主次,谨慎选药,适当配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儿科变蒸学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蒸”之名首见于西晋王叔和之《脉经》,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列变蒸专候予以详细讨论 ,变蒸学说遂初步形成。此后 ,经历代医家的探索和实践 ,使变蒸学说不断丰富 ,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变蒸学说是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五大代表学说之一 ,自古以来它与纯阳学说 ,稚阴稚阳学说 ,三有余、四不足学说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一样受到广大医家的推崇。由于历代医家对变蒸学说争论颇多 ,在当代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而研究进展缓慢 ,也未被纳入高等中医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变蒸学说是古代儿科学的重要理论之…  相似文献   

16.
据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结合小儿痄腮属风湿邪毒引起的温病范畴,按温热病的传变规律,阐述了本病患儿在后期每月阴津亏损、热结阳明证,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滋阴液攻腑实,补气阴攻腑实以及泄小肠这热攻腑实”的不同通腑泄热法,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万全“五脏论治”治疗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医家万全在《密斋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论治总论》中,对小儿五脏性能特点,五脏病证,治法,方药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万全对小儿“五脏证治”的治疗思想:1.五脏性能特点“有余”、“不足”论:含肝有余,心有余,脾不足,肺不足,肾常虚五个方面2.五脏证治法则举隅;(1)肝无病,不可补泻;(2)倡心虚证急救良法;(3)治脾病宜“阴阳相济”。(4)肺病“膈消”宜清阳.5治肾病之“补”、“泻论  相似文献   

18.
小儿“纯阳之体”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阳之体”理论源于道家阴阳学说,“谓其未曾破身耳”。其正式运用于医学则始见于《颅囟经》“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后世医家据此对“纯阳”的含义各有阐释:有作“阳盛阴微”者;有作“独阳无阴”者;有作“生机蓬勃而阴精相对不足”者等。吾以为,上述见解虽各有偏执,但显而易见;“纯阳之体”学说确切反映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及其体质患病倾向,对小儿日常预防保健和疾病辨证施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纯阳”并非无阴或盛阳,乃生机旺盛之意张介宾《类经》云:“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成;阴不自长,必得阳而后…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面瘫即小儿“口眼歪斜”,一般成人患本病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然而小儿面瘫的治疗有其特点,其一是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变化多速,不易发现,父母多在小儿哭闹时才发现;其二是中药内服外贴家长多不采用;其三就是不能留针,灸法和推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候各异.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