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负电晕充电的聚四氟乙烯(PTFE)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选用-300、-500和-1000VPTFE驻极体作用于成纤维细胞24、48和72h,利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负极性驻极体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300、-500和-1000V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24、48和72h以后,与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的凋亡量从0.5%增至105(部分可达15%);驻极体作用成纤维细胞48-72h,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即:细胞异染色质边集,细胞裂解,可见凋亡小体。驻极体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效应与作用时间和场强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负极性驻极体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贴剂的处方优化工艺及负极性驻极体静电场对5-FU体外释放规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温电晕充电技术制备-1 000 V负极性驻极体和-2 000 V负极性驻极体,以压敏胶Eudragit E100为基质、柠檬酸三丁酯为增塑剂、水溶性氮酮为化学促渗剂制备负极性驻极体5-FU贴剂.单因素考察压敏胶Eudragit E100、增塑剂、水溶性氮酮和负极性驻极体对5-FU贴剂相关参数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5-FU贴剂的最优处方.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负极性驻极体静电场对5-FU体外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 (1)0.25 g Eudragit E100、增塑剂和Eudragit E100的质量比为55∶100、水溶性氮酮的质量分数为3%组合时为5-FU贴剂的最优处方.(2)-1000V驻极体和-2 000V驻极体均促进了5-FU的体外释放,且电压越高促进作用越强.(3)与单用3%水溶性氮酮相比,负极性驻极体联合质量分数为3%的水溶性氮酮进一步提高了5-FU的体外释放量(P<0.05).结论 负极性驻极体与水溶性氮酮均能降低5-FU贴剂的持黏力,促进5-FU的体外释放,两者联合使用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行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治疗,对照组65例行人工NPH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治疗,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餐后2 h的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4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益津降糖口服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糖消脂饮对糖耐量减低(IGT)者糖脂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和社区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的ICT者180例,随机分为降糖消脂饮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予拜唐平,对照2组予六味地黄丸。分别于治疗前,每6月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等指标。测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等。结果降糖消脂饮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调节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稳定血糖方面3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方面,降糖消脂饮组优于对照组;3组比较,干预组进展为糖尿病例数最少,糖耐量恢复正常例数最多。结论降糖消脂饮可显著改善IGT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或逆转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6.
降糖胰生胶囊对葡萄糖负荷大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糖胰生胶囊(人参、黄芪、黄连、水蛭等中药组成)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血糖测定,观察降糖胰生胶囊对葡萄糖负荷大鼠糖耐量的影响;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降糖胰生胶囊对葡萄糖负荷大鼠胰岛素释放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降糖胰生胶囊能降低葡萄糖负荷大鼠血糖,改善糖耐量,促进血清胰岛素的释放。结论:降糖胰生胶囊治疗糖尿病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7.
四黄降糖颗粒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黄降糖颗粒(Si-haung Hypoglycemic Granule,SHHG)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地塞米松法建立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灌胃给药1个月后大鼠血中的胰岛素(Ins)和葡萄糖水平(FBG),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s、FBG、CRP、TG、TC、LDL-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SHHG组Ins、FBG、CRP、TG、TC、LD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与SHHG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黄降糖颗粒能明显降低Ins、FBG、hs-CRP、TG、TC、LDL-C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降糖消脂饮对糖耐量减低(IGT)者糖脂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和社区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的IGT者180例,随机分为降糖消脂饮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予拜唐平,对照2组予六味地黄丸。分别于治疗前,每6月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等指标,测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等。结果 降糖消脂饮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调节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稳定血糖方面3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方面,降糖消脂饮组优于对照组;3组比较,干预组进展为糖尿病例数最少,糖耐量恢复正常例数最多。结论 降糖消脂饮可显著改善IGT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或逆转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金芪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金芪降糖片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治疗显效,8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12例患者治疗显效,9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金芪降糖片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糖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10.
丹蛭降糖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联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热量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空白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与各治疗组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喂以高热量饲料,常规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体重、空腹血糖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测定各组血脂、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丹蛭降糖胶囊能有效地减轻模型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改善脂代谢紊乱状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3,118(3):347-351
AbstractAn 89-year-old man with diabete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500 mg/day and glimepiride 4 mg/day was hospitalized because of hypoglycemic right hemiparesis and dysarthria (casual glucose value 1.8 mmol/L), which resolved quickly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40 mL of 40% dextrose. Hemiparesis is a rare symptom (4.2%) of hypoglycemia. There are about 200 case reports of hypoglycemic hemiparesis. The average glucose level at which hemiparesis developed was 1.8 mmol/L. Right-sided hemiparesis predominated (R 66%; L 34%). On imaging studies, abnormal findings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the internal capsule or 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 The mechanism of hemipares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 existence of cases in which hypoglycemia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 stroke on imaging studies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ement of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when the symptoms of stroke are first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2.
Tetsuhiro Yoshino Shu Meguro Yukie Soeda Arata Itoh Toshihide Kawai Hiroshi Itoh 《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2,117(3):347-351
An 89-year-old man with diabete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500 mg/day and glimepiride 4 mg/day was hospitalized because of hypoglycemic right hemiparesis and dysarthria (casual glucose value 1.8 mmol/L), which resolved quickly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40 mL of 40% dextrose. Hemiparesis is a rare symptom (4.2%) of hypoglycemia. There are about 200 case reports of hypoglycemic hemiparesis. The average glucose level at which hemiparesis developed was 1.8 mmol/L. Right-sided hemiparesis predominated (R 66%; L 34%). On imaging studies, abnormal findings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the internal capsule or splenium of the corpus callosum. The mechanism of hemipares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 existence of cases in which hypoglycemia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 stroke on imaging studies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ement of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when the symptoms of stroke are first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对口服降糖药(OHA)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及其治疗。研究背景随着病程的延长,NIDDM患者对OHA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其发生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校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选用对OHA继发性失效的NIDDM患者32例,给予胰岛素和OHA联合治疗;并用放免法测定血胰岛素浓度,以探讨其β一细胞功能。结果115例NIDDM患者中,对OHA继发性失效的总发生率为27.83%。与对OHA有效组相比,继发性失效组病程较长,馒头县试验胰岛素释放明显降低。由于和OHA合用,继发性失效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较小,血糖控制良好。结论NIDDM对OHA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可能与其病程长、β-细胞功能衰竭有关。联合胰岛素和OHA治疗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水平,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毫微球口服与灌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后的血糖变化,以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胰岛素非注射制剂。方法 应用pH≥7时溶解的甲基丙烯酸Ⅲ经乳化聚合法制成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后,血糖在0.5h开始降低,1~3h达高峰,7h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灌肠后,0.5~1h降糖作用达高峰,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3~5h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7h血糖恢复接近用药前水平。结论 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无论口服还是灌肠对糖尿病大鼠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灌肠组降血糖作用起效快,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结肠对胰岛素毫微球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燮理糖肾颗粒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669-672
目的 观察以肾主藏精泻浊为理论基础,采用补肾泻浊化瘀法配制燮理糖肾颗粒的降糖效果.方法 分别选用自发性糖尿病KKAy小鼠、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大鼠、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及正常大鼠,4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燮理糖肾颗粒4、8、16 g生药/kg剂量组,西药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给药前、后血糖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糖明显升高,并稳定到实验结束,糖尿病模型成立.与模型组比较,燮理糖肾颗粒8、16 g生药/ks剂量组,动物血糖明显降低,燮理糖肾颗粒各剂量组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 以肾主藏精泻浊为理论基础,采用补肾泻浊化瘀法配制燮理糖肾颗粒有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药物经皮吸收的独特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成为目前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克服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药学工作者研究了很多物理学、化学和药剂学促渗技术,以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和经皮吸收。 驻极体是一类具有永久保持电极化状态的功能电介质材料,其产生的静电场和微电流可以作为物理促渗源用于提高药物经皮吸收。本文主要综述驻极体经皮促渗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目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门冬胰岛素30组21例,二甲双胍组23例,阿卡波糖组22例,西格列汀组21例,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单用、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30+西格列汀治疗至达标,持续治疗12周,比较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降糖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好转,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标稳态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S)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Matsuda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HOMA-S好转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大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联合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门冬胰岛素30组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日胰岛素剂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其中以联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最佳,且降糖疗效更佳,胰岛素用量更少,未发现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对β细胞功能有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靶点,通过尿糖检测方法筛选和评价糖苷类衍生物的降糖作用。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ig给予8个新型糖苷类衍生物30 mg/kg,在不同时段收集大鼠的尿液,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的量;尾静脉取血,血糖仪测血糖水平;同时对活性化合物进行大鼠糖耐量实验。结果 新型糖苷类衍生物中N-糖苷类化合物TY702-1N和S-糖苷类化合物TY702-1S对大鼠ig葡萄糖水溶液后的排糖作用较弱,C-糖苷类化合物TY702-4C的排糖作用较强,且显示剂量相关性。结论 就开发和研制作用强、药动学性质好的降糖药物而言,新型糖苷类衍生物TY702-4C是一个具有较好前景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30R每日3次注射与每日2次注射及胰岛素R加甘精胰岛素或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每日3次等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法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其中64例应用预混胰岛素30R每日3次注射(A组)、58例每日2次注射(B组)、51例应用胰岛素R每日3次加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注射(C组)、63例应用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每日3次注射(D组),为期8周,比较治疗后各组观察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餐前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差值等.A组中的14例、B组中13例在血糖稳定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测血糖的漂移变化.结果 A组与C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B组用量少于A和C组,D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各组患者治疗后FPG和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FPG和午餐前血糖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2hPG和晚餐前血糖高于其他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C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在A、C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的差值在A、C和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血糖漂移的最大幅度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预混胰岛素30R每日3次注射比每日2次注射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胰岛素R加甘精胰岛素或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每日3次注射的疗效类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