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轻可去实"理论的原意及历代医家对其内涵的扩展,并总结"轻可去实"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轻可去实"学说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文献回顾及结合临床经验,对轻可去实学说作一理论层面上的全面了解,并在对此学说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创新了新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3.
“轻可去实”一词最早起源于南北朝北齐徐之才所著之《药对》,意指以麻黄、葛根等为主药组成的具有轻扬宣散、解表发汗功效的一类方药。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现今其涵义已远远超出原意,今人多解释为采用性味清轻之药物治疗沉顽疾病的思想和方法。包括取法轻巧、选药轻灵、用药轻量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湿困脾土,化湿更重醒脾;乳食积滞,开胃必兼调脾;脾阳不运,温脾不忘扶运;胃阴不足,养胃还须助运4个方面阐述汪受传运用脾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梅国强教授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析疳积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梅国强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是疳积的基本病因,脾胃运化受阻是其基本病机;另强调辨清虚实,重视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性,气有余便是火,易致肝郁化火乘脾,愈加伤及脾胃;临证时,梅国强教授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小儿疳积,善用轻清之品,以祛浊气、运脾气,攻补兼施,见解独到;另重点将小儿“脾不足”与“肝有余”有机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湿困脾土 ,化湿更重醒脾 ;乳食积滞 ,开胃必兼调脾 ;脾阳不运 ,温脾不忘扶运 ;胃阴不足 ,养胃还须助运 4个方面阐述汪受传运用运脾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证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医的脾胃病 ,相当于西医的各种急慢性胃肠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所伤、外寒直中等。中医治疗是辨证论治。为什么必须辨证施治呢 ?因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髓之一。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则 ,同一种疾病 ,因临床证型不同 ,病人的体  相似文献   

8.
脾胃,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无论外邪、饮食、情志等皆可导致脾胃功能的异常。在历代医家对脾胃病的不同治疗方法中,寒温并用法屡见不鲜。文章从脾胃病理论源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阐述了寒温并用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道忠 《当代医学》2011,17(27):159-159
目的探讨脾胃病证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治疗的180例患者,均予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中药组方治疗。结果 18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脾胃病证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王绵之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樊永平,王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名老中医;脾胃病;病因病机;治疗王绵之教授对于脾胃病有其独特的认识及用药特点,笔者随王老学习和门诊过程中,发现下面三个方面尤为突出。1脾胃病从寒热虚实言,以虚、寒为多脾胃病...  相似文献   

12.
和胃法,是通过辨证施治,达到胃气和、脾胃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脾胃病,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统称。胃为人体营养物质之源,与脾合称后天之本,故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之为医,皆以胃为要。笔据东垣之论,结合实践体会:“胃和则五脏六腑皆安,胃不和则百病由生。”故采用“和胃十法”治疗脾胃病,获满意疗效,现将其拙见述之,与同仁商磋。  相似文献   

13.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脏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同书《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向为医家所重视,南宋时代,医学名家李东垣深研《内经》理论,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写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医学论著——《脾胃论》,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姜树民教授从事脾胃病研究二十余载,对脾胃理生理功能、脾胃病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熟读经典,选方用药具有独到之处,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湿温的发生、发展、转机和治疗等方面阐述了湿温与脾胃病变的密切关系,加深了前人“湿温以脾胃病变为中心”的理论认识,为湿温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轻以去实法”是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所创 ,其代表方为薏苡竹叶散 ,原方以竹叶、连翘辛凉透表 ,白蔻、薏苡、茯苓、滑石、通草化湿利湿、治疗湿温病湿郁经脉、内舍脏腑的内外合邪之证。本人用该法治疗狂症 ,取得了较好疗效。1 典型病例史某 ,女 ,2 8岁 ,农民。 1 988年 1 1月 1 2日初诊。患者 1 987年 6月开始出现多疑 ,独自哭笑 ,幻听 ,失眠 ,出走 ,思维障碍 ,语无伦次 ,自知力差 ,生活不能自理 ,检查不甚合作。经一年多的中西药治疗症状无好转 ,刻诊伴恶心 ,食欲不振 ,发热 ,头晕 ,心烦 ,小便短赤 ,舌尖红 ,苔黄腻 ,脉滑数。诊断 :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复习和整理,对脾胃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和指导价值,作了简要介绍,进而结合临床实践,对脾胃的生理病理、致病因素、脾胃病对其它脏腑的影响及脾胃病的辨证论治等方面作了具体、系统的阐述,归纳出了脾胃病的治疗大法,针对不同病因病机提出五种基本证治,并对常见脾胃病的分型和治疗要点作了提纲挈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面探讨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无论外邪、饮食、情志等皆可导致脾胃功能的异常。在历代医家对脾胃病的不同治疗方法中,寒温并用法屡见不鲜。文章从脾胃病理论源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阐述了寒温并用法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医病证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中医病证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脑梗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中医病证结合治疗脑梗死密切相关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312篇,剔除106篇,初读后选取66篇进行精读。结论中医病证结合并非单纯的手段或方法,而是一种完整的中医诊疗思路,其自身有着独特的理论框架,以此指导临床,将为中医提高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