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过程中应用非语言交流技巧对于脑卒中感觉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6例存在感觉性失语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言语训练、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则进行常规护理结合非语言交流技巧.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觉和视觉词图匹配测验的评定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对患者听觉、视觉词图匹配测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护理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组听觉、视觉词图匹配测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感觉性失语的脑卒中患者通过常规护理结合非语言交流技巧,可以使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其身心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3.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萍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2,16(1):106-106
据统计约有 9.3%的脑卒中患者有失语症( 1) 。常影响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其心理因素在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2 ) 。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心理变化 ,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1 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失语患者 4 7例 ,临床诊断脑梗死 31例 ,脑出血 1 6例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不等 ,年龄 4 3~ 82岁 ,病前均无智力障碍 ,言语正常 ,病后无意识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2 4例和一般护理组 2 3例 ,两组间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及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心理分…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我国脑血管病患者有70%~75%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失语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急性脑卒中伴有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纽,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脑血管病治疗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对康复组患者进行语言基本训练,强化训练.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对康复组患者训练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经过语言基本训练,强化训练后,失语程度明显减轻,失语患者减少。经秩和检查(U=4.36,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早地进行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对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越来越引起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但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的标准,临床中仍参考原发性抑郁的标准进行诊断。由于脑卒中后患者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常无法与其正常交流,影响了脑卒中后抑郁诊断的准确性,因而急需开发合适的非语言依赖的诊断方法。近年来针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非语言依赖的诊断量表相继开发,并且有学者正研究适合的生物学指标,以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交叉性失语的特点,观察常规治疗结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确定交叉性失语诊断标准并据之筛选病例,对符合标准的26例脑卒中后交叉失语患者进行失语评定,同时观察一个月后康复效果.结果 本组26例交叉性失语患者,占全部失语病例的1.90%,治疗后1个月内恢复19例,研究结果与多种文献报道相一致.结论 脑卒中后交叉性失语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效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皮针联合言语康复在干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方面的疗效,对头皮针结合言语康复和单纯言语康复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76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予以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前的基础上联合头皮针治疗.观察2组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检查表(CRRCAE)...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常见失语的种类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患者由于皮质管辖语言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而引起失语[1]。失语是脑卒中的后遗症之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了日常生活。语言训练是一个艰难复杂的锻炼过程,需要反复练习,语言能力可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复。现将我科从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中风复元方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风复元方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以期寻找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作用靶点,为研发改善动脉硬化的新药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中风复元方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停药后随访12周。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停药12周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复元汤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丘脑卒中为主的汉语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特点。方法在患者发病入院时及发病后3个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19例患者进行评价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19例丘脑损伤的汉语失语症患者与传统的丘脑性失语的语言障碍表现有部分共性,但由于个体差异,出现了各具特点的语言损伤特征。结论从语言学、心理学、解剖学等方面,分析失语症状学及影像学资料特点,有利于指导语言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和对照组(单用通督调神针法),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以风府、大椎、百会、腰阳关、至阳为针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取穴范围为肩髃、天井、三阳络、外关、阴陵泉、悬钟附近的热敏点,灸至热敏现象消失。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定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脑卒中后残疾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评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MAS分级逐渐改善,MBI评分逐渐升高,改良Rankin、NIHSS和CSI评分逐渐降低;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MAS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患者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和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仅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JP2〗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s-CRP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血浆Hcy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MCI,可降低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针刺加艾灸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失禁的改善程度。[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94.286%。[结论]针刺加艾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针刺加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针刺加艾灸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失禁的改善程度。[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94.286%。[结论]针刺加艾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功点穴法配合艾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内功点穴法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1 d,开始第2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疗效评定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VAS评分为(1.67±0.72)分,JOA评分为(25.78±7.69)分,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VAS评分为(3.42±0.94)分,JOA评分为(21.32±7.23)分,有效率为83.33%。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功点穴法配合艾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用佐匹克隆片治疗,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中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埋针治疗失眠,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作为治疗失眠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灸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透灸法。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总体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Mell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7.8%,治疗组有效率9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Mell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透灸法可明显改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缓解疼痛以及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优于温针灸疗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曾玉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183-185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上肢局部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63.3%与23.3%)及总有效率(93.3%与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时,配合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