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雷火灸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PSF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乌灵胶囊组、雷火灸组和联合组(乌灵胶囊+雷火灸),每组各50例。比较治疗前后4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4组患者的FSS、HAMD、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雷火灸组、乌灵胶囊组和联合组患者的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联合组患者的FSS、HAMD、NIHSS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雷火灸联合乌灵胶囊对气虚血瘀证PSF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疲劳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BP、DBP、TC、TG、LDL-C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DL-C水平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佳,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控制血压血脂,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和对照组(单用通督调神针法),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以风府、大椎、百会、腰阳关、至阳为针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热敏灸,取穴范围为肩髃、天井、三阳络、外关、阴陵泉、悬钟附近的热敏点,灸至热敏现象消失。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定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脑卒中后残疾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评定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MAS分级逐渐改善,MBI评分逐渐升高,改良Rankin、NIHSS和CSI评分逐渐降低;广义评估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MAS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患者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和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仅C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28例。单药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剂。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单药组(P<0.05),CSI评分、MBI评分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醒神通经导气针法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针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5例。联合组采用醒神通经导气针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针刺组采用醒神通经导气针法治疗,康复组应用Bobath技术神经生理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th)、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运动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91.4%)明显高于针刺组(80.0%)、康复组(77.1%)(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分级评定、FMA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血清中IL-6含量均下降(P<0.001),康复组和针刺组T...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炎性因子水平探究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等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加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P<0.05);两组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和mR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改善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与降低血浆IL-6、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蓝艳 《西部医学》2013,44(1):21-2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补阳还五汤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2组血浆MMP-3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补阳还五汤组下降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补阳还五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作用与降低血浆MMPs水平,产生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八阵穴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舒尔氏(Schuell)刺激法和旋律语调疗法,观察组接受百会八阵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头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ABC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0.05)。结论 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百会八阵穴阴中隐阳刺法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空间、运用与计算)及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传承百年的中药特色熏蒸疗法与“凤凰灸”相结合,观察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寒湿血瘀型痹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中药特色熏蒸疗法结合“凤凰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关节疼痛指数(API)评分、关节肿胀指数(ASI)评分、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I、API、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药特色熏蒸疗法联合“凤凰灸”治疗寒湿血瘀型R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亚临床类型,是上热下寒型疾病发生的体质土壤。临床表现上热则心胸头面常见火热上炎之证,下寒则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既有阳虚体质兼夹气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瘀血等复杂的体质因素,又有与阳虚体质不完全相同或一致的生理、病理、心理、情绪、性格等形神构成的特殊性。针灸应对策略应清上热、温下寒、调中焦脾胃,以温下寒和调中焦为主,兼以引火归元,使阳气归于本位。首选督脉、任脉等调阴补阳的经脉,配神阙、气海、关元、大椎、中枢、肾俞、命门等常用调理阳虚体质的基础穴位,以隔物灸、温针灸或麦粒灸等温灸为主行综合调治;上热下寒型疾病临床针灸干预需兼顾胆肺不降、脾胃不和、心肝火旺、气血虚弱等证型,同时,在上点刺放舌下络脉金津、玉液之郁热瘀血,在下灸涌泉引火归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穴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电子数据库,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0个针刺处方,47个腧穴,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百会、风池、颈夹脊、大椎、风府,督脉上的腧穴最多,多集中在头颈部,重视交会穴等特定穴的选用。关联度排名前4位的腧穴组合为百会-风府、大椎-哑门、百会-哑门、百会-哑门-大椎,并将高频腧穴聚为5类。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TIA取穴以头部为主,多采用近端取穴、循经取穴联合远端取穴的取穴原则,腧穴配伍重视调动阳气、醒脑开窍、滋补气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DL-receptor related protein-1,LRP-1)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督脉组穴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后,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2只。采用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复制模型,艾灸组取“百会”“大椎”“风府”温和灸3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组织中RAGE和LRP-1表达水平,并分析行为学检测结果与RAGE和LRP-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时间点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艾灸组逃避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RAGE表达增多,LRP-1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RAGE表达减少、LRP-1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穿越平台次数与海马和皮质内RAGE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海马和皮质内LRP-1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艾灸督脉组穴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BMECs的RAGE表达和上调LR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构建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搜集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安全有效,统计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气虚血瘀证可发生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是其病机变化之一,据此提出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量对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DG)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每日针刺2次),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治疗1、2组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治疗.观察不同针刺次数对脑缺血后DG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模型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群峰电位(PS)的输入/输出曲线(I/O曲线)幅度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治疗1组EPSP、PS的I/O曲线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治疗2组EPSP、PS的I/O曲线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EPSP的I/O曲线幅度降低(P<0.05),而PS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1组比较治疗2组EPSP的I/O曲线幅度降低(P<0.05),PS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EPSP的长时程增强(LTP)幅度缺血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两个治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S的LTP幅度缺血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两个治疗组显著高于缺血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PSP的长时程抑制(LTD)幅度缺血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两个治疗组EPSP的LTD幅度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模型组PS的LTD幅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组PS的LTD幅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缺血引起的海马DC区EPSP、PS的I/O曲线幅度变化起保护作用,能修复缺血造成的海马DG区PS的LTP诱导的损害,而不同针刺量对改变脑缺血后海马的LTP诱导方面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腧穴、经脉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包括308个针灸处方、9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为1 928次。其中,主要选取的经脉为督脉及足三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面、下肢和上肢;累计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腧穴配伍以大椎→百会最为常见。结论 国内外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重视督脉及足三阳经的使用;取穴以近部取穴及远近配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注射低分子肝素400μL,每天2次。观察组采取艾灸和针刺联合疗法。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100B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四肢肌力、步行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MS)和博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8.6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100B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艾灸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明显,可能与下调血清中S100B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