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77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血液检查数据、胸部CT平扫报告、中医证候特征、舌象和脉象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4.13±13.62)岁;74.03%的患者有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29.87%的患者为聚集性病例;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93.51%),淋巴细胞计数减低(40.25%),C反应蛋白升高(46.75%),胸部CT提示病毒性炎症改变(90.91%);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61.04%)、发热(50.65%)等症状;舌质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83.12%),舌苔以白腻苔(46.75%)多见,脉象以濡脉较多(45.45%);证型以湿毒郁肺型(72.73%)为主,少数患者为疫毒闭肺型(27.27%)。[结论]杭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毒郁肺型为主,属"湿毒疫",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方法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治疗。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期湿毒郁肺证54例,寒湿阻肺证26例,疫毒闭肺证4例,分别选用清肺排毒汤1、2、3号方治疗;恢复期肺脾气虚证68例,气阴两虚证16例,分别选用自拟康复1、2号方治疗。结论 亳州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证(湿热并重)、寒湿阻肺证(寒微湿重),疫毒闭肺证少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少见。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亳州市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冠2号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0日在我院住院且接受新冠2号方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共40例,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新冠2号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舌象脉象变化情况。结果: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的平均时间为14.03天;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干咳、消化道不适症状,口干多饮,部分患者以胸闷、胸痛为首诊症状,经新冠2号方治疗14天后,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首诊时舌象多为舌质多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白苔为主;脉象多为濡脉、滑脉;经治疗14天后,舌色转淡,舌苔转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新冠2号方能显著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50例,均于入院第1天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胸部CT、中医证候特征、舌象、脉象等信息;并依据《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进行分析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居多,男女比为1.27∶1;7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居史,20%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胸部CT以多肺叶病变为主,白细胞未见明显升高,多见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发热(84%)、咳嗽(62%)、乏力(62%)、纳差(58%)、口干(56%)、腹泻(56%)、自汗(54%)症状;舌象以淡红舌或红舌为主,多见腻苔(68%)、白苔(74%)。证型以湿毒郁肺证为主(82%),少数患者表现为热毒闭肺证(18%);其中湿毒郁肺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热毒闭肺型患者(P=0.002),而湿毒郁肺型患者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热毒闭肺型(P=0.02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湿毒郁肺型为主,符合中医湿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白虎银翘汤联合西医治疗方案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1月22日至12月31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定点收治的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白虎银翘汤加减联合西医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和疾病转归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纳入36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占61.11%),所有患者平均年龄(41.50±12.01)岁;境外输入病例10例(27.78%),有既往史5例(13.89%)。36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转阴(100%),中位转阴时间为10(5,23.75) 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患者转为重型,平均住院时间(18.53±8.77) d。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发热、咳嗽、乏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胸闷、气促评分均降低(P<0.05)。出院时胸部CT影像学好转率为86.11%(31/36)。[结论] 嘉兴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采用白虎银翘汤联合西医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重症或危重症的出现、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岗藿抗感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湿毒郁肺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岗藿抗感汤组,每组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抗病毒、抗菌等),岗藿抗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岗藿抗感汤加减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相关炎症指标及Borg自觉疲劳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病毒转阴时间,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36/36),组间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Borg自觉疲劳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淋巴细胞计数(LYM)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岗藿抗感汤组对中医证候积分、Borg自觉疲劳评分的降低幅度及对LYM及LYM%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转阴率均为100.00%;其中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2020年1月21日至2月5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信息、血液检查数据及胸部CT平扫报告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3.02±16.80)岁,男性居多,95%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40%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居多(9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多数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93%患者见有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改变。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肌肉酸痛、咯痰、汗出、口渴、疲劳乏力等;舌象以红舌为主,薄、白、腻苔多见。中医证型主要为初期的湿困肺卫证(69%)和热毒郁肺证(31%)。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性别、平均年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发热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困肺卫证为主,病理因素与湿、热、毒、虚相关,湿毒是其病理核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小样本调查的方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证候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5日—16日就诊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恢复期患者32例,收集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证候学特点,统计其证候要素和中医证型发生频率。结果频率≥50%证候要素为:胸闷、乏力、纳呆、腹胀、小便黄、大便干、脉滑;证候类型为:湿热郁肺证9例(28.1%),痰湿中阻证8例(25%),肺脾气虚兼阴亏证13例(40.6%),另有2例患者无法归类(6.3%)。结论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兼阴亏证为主,干咳、大便干、腹胀、胸闷、纳呆、乏力、小便黄、脉弦是该证型的证候要素。湿邪为患在部分患者中贯穿整个病程,而以湿热郁肺证、痰湿中阻证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武汉某方舱医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病机核心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4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体温和入舱时的症状、体征(包括生命体征和舌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描述性和聚类分析,探讨患者发病到入舱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舱(发病)时以发热(75.40%)、恶寒(畏寒、身痛)(67.21%)、咳嗽(68.85%)、胸闷(包括呼吸困难、气促)(63.93%)、恶心(呕吐、纳差)(60.65%)、有汗(50.81%)、腹泻(36.06%)等症状为主.舌象呈淡红舌(54.09%)、中红舌(36.06%)为主,苔质白腻苔(42.62%)、黄白腻苔(24.59%)为主.证候类型以疫毒闭肺246例(52.48%)、寒湿郁肺185例(39.34%)多见.结论: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早中期、轻症为主,无危重病例;中医证型以寒湿郁肺、疫毒闭肺为主,夹脾虚、肾虚等比例低.涉及病理因素有寒、湿、热、毒、郁,病机核心是疫毒闭肺、寒湿郁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证候、理法方药及实验室检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征及微观辨证之间相关性。方法采集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舌象、证型、方药、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轻症多见,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特征为"寒湿束表,热郁津伤证"20例、"风寒袭表,气虚湿滞证"6例、"热毒袭肺证"7例、"热毒壅肺证"2例。实验室检查,各证型之间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壅肺证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寒湿束表、热郁津伤证患者(P0.05)。各证型在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无差异性(P0.05),但血沉和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23例T淋巴细胞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各证型之间在总T淋巴细胞(CD_3+)方面有差异性(P0.05),在T辅助淋巴细胞(CD_3+、CD_4+)及T抑制淋巴细胞(CD_3+、CD_8+)方面无差异性(P0.05);寒湿束表、热郁津伤证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CD_3+)明显高于风寒袭表、气虚湿滞证及热毒壅肺证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定方面,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时间为(4.85±3.40)天,平均住院日为(17.74±4.92)天,临床治愈率94.2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基本病机为"湿""寒""热""毒""瘀",用方以藿香正气散、甘露消毒丹、银翘散、麻杏甘石汤使用频率较高,治疗新冠肺炎,坚持中西医并重,结合微观辨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合四苓散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眼)气滞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合四苓散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抗凝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观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积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和血瘀证积分、VT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齿龈出血和2例大便带血,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饮加减治疗心血瘀阻型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血瘀阻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1)心绞痛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厄洛替尼治疗,对照组仅服用厄洛替尼。观察并比较两组实体瘤疗效及基于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体瘤疗效和基于气阴两虚证积分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略有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汤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提高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实体瘤疗效,减轻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组予以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糖基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B型超声观察肝脏脂肪样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水平降低值和HDL-C水平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脏B型超声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型超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加味泽泻汤联合西药及西药单用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江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加味泽泻汤,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患者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患者总胆固醇(Totle Cholestero,TC)、三酰甘油(Triglycer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00%高于对照组7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泽泻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疗效确切,患者各临床症状更好更快缓解,血压控制效果好,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短期内用药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疗效明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结合麻杏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咳嗽风热闭肺证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缓解期风热闭肺证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儿推拿结合麻杏银翘散加减治疗,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1) 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5.00%;显效率为95.00%、77.50%(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体征[(4.71±1.41)分vs. (6.85±1.90)分]、中医证候积分[(2.85±0.56)分vs. (3.41±0.37)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3)治疗后观察组CD3+、CD4+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4)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8.01±1.04)d vs. (9.66±2.01)d]、气促消失时间[(1.56±0.27)d vs. (2.85±0.63)d]、肺啰音消失时间[(6.96±1.37)d vs. (8.56±1.74)d]及住院时间[(9.11±1.74)d vs. (11.22±1.63)d]短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小儿推拿结合麻杏银翘散治疗风热闭肺证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过程中每组均脱落2例,每组最终完成病例数均为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所有患者均接受28 d的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患者中医证候疗效,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三仁汤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组采用2HRZE/4HR疗法的同时予加味三仁汤;对照组采用2HRZE/4HR疗法的同时予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58例,治愈41例,好转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2例,治愈31例,好转3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三仁汤有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