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HL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排铜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肝豆灵口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尿免疫球蛋白G(urinary immunoglobulin G,UIgG)、尿转铁蛋白(urinary transferrin,UTRF)、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α1微球蛋白(urinary alpha 1microglobulin,Uα1M)、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beta 2microglobulin,Uβ2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TRF、MAU、Uα1M和Uβ2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UTRF、Uα1M和Uβ2M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Uα1M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讨论肝豆灵对HLD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豆灵片联合谷胱甘肽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豆灵片。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评价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Child-Pug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肝脏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ⅢNP)、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凝血指标(APTT、PT、TT、INR)及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后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豆灵片联合谷胱甘肽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肝豆状核变形(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亦称Wilson病(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正常人每日从饮食中摄入铜2~5mg,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的铜大部分先与清蛋白疏松结合,然后进入肝脏.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豆状核变性(HLD),也称Wilson病。临床少见,早期大多误诊。1961~1988年,我院确诊16例。 16例HLD,男13例,女3例,男性多见。年龄7.5~34岁,7岁以下很少发病,这是由于铜代谢障碍在体内沉积,到出现症状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阳性家族史7例(43.7%)与国外报道相似或略低。有明确肝炎史14例,余2例虽未记载,但有肝硬化,说明HLD均有肝脏损害。7例血清铜氧化酶活力均下降(<1.52μg/L),5例血清铜蓝蛋白浓度均减低(<295mg/L),说明此两项检查具有诊  相似文献   

6.
黄炎 《中级医刊》1994,29(2):7-8
  相似文献   

7.
宁小菊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0):737-737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vation,HCD)也称Wilson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缺陷性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聚积达中毒剂量的结果,尤其是肝脏和脑组织内大量的沉积,扰乱某些酶类的活力,产生各种功能障碍。此种病较少见,且由于条件限制易被漏诊、误诊。我科近日收  相似文献   

8.
许明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S):81-8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笔者发现一家3例患有此病,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一家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笔者发现一家3例患有此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误诊原因分析Analysisofmisdiagnosiscausesinpatientswith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李鲁娟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disease(简称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药物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2周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周后随访的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肿瘤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肿瘤危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贴压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2次置管率、置管并发症等,监测患者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1 h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指端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结果 耳穴贴压组、甲氧氯普胺组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的二次置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与耳穴贴压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组患者置管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置管前比较,置管中3组患者HR、RR均明显加快(P<0.05),MAP明显增高(P<0.05),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置管中比较,置管后1 h,3组患者HR、MAP、RR均明显降低(P<0.05);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1 h,3组患者HR、MAP、R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置管中,甲氧氯普胺组和耳穴贴压组患者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法可提高肿瘤危重症患者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后患者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风后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同时予耳穴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1周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愈显率66.6%,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同时予耳穴埋豆联合天麻钩藤饮对治疗患者中风后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12例误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和误诊原因。结果 12例误诊患者中,发病年龄11~46岁,平均年龄32.6岁,主要见于中年人。病程5 d~6年,平均2.6年,误诊时间最长达29个月,有阳性家族史者3例,均为同胞一代发病。分别有11例和5例患者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和尿铜增加;裂隙灯下角膜K-F环阳性10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中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对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综合治疗组(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15 d为1个疗程,每组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吡拉西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予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共治疗4周。〖JP2〗治疗前后和随访时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valu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MMSE、MoCA、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4周和随访时,治疗组患者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埋针联合耳穴压籽可以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雷  杨任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585-258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出汗障碍的特点、皮肤交感反应的变化。方法:对66例确诊为HLD患者出汗情况进行调查并行皮肤交感反应的检查。结果:66例HLD患者有36例有出汗障碍;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出汗减少(26例)合并代偿性局部出汗增多。皮肤交感反应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不能引出。结论:HLD患者存在明显的出汗障碍以及皮肤交感反应异常。  相似文献   

18.
张雷  杨任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86-218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合并流涎症状的机制。方法:对66例HLD患者与31例正常对照组的晨起10min唾液分泌量测量进行对比。结果:HLD患者唾液分泌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多(P<0.01),脑型组与肝型组相比唾液分泌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HLD患者合并有唾液分泌障碍,流涎症状是唾液分泌增多和吞咽困难两种因素均参与的结果,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