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瑶药鹞鹰风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薄层鉴别法对瑶药鹞鹰风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结果:①新枝密生黄色星状厚绒毛。叶片掌状5~11裂,密生白色厚绒毛;圆锥花序多分枝;总花梗、花梗均密生白色星状绒毛。②木栓层脱落可见明显纵纹;茎髓白色或中空,可见半透明的薄膜。③表皮细胞着生众多非腺毛和星状毛;皮层、韧皮部可见树脂道散在;髓部宽广。粉末中星状毛众多,草酸钙簇晶棱角尖锐,树脂道碎片内含黄色块状分泌物。④甲醇提取,以绿原酸为对照,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24∶3∶4∶1)下层液为展开剂,以2%铁氰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1)的混合溶液显色。4种鉴别方法均具显著特征。结论:原植物鉴别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薄层鉴别法可作为鹞鹰风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赶黄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赶黄草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和显微特征。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原植物和药材具有茎紫红色,叶互生,叶片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聚伞花序和蒴果的显著特征。茎和叶显微特征具有通气组织和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的特点。结论:赶黄草的原植物及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为赶黄草的质量标准制订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叉苦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茎、叶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法对生药进行分析。结果详细描述了三叉苦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三叉苦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草酸钙簇晶在部分双子叶药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进行显微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拍照,对含簇晶主要几科常见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中草酸钙簇晶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科、属植物中所含的簇晶各具特色,同科不同属植物所含簇晶也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中簇晶数目明显不同,相同器官在不同生长期簇晶数目不同。结论草酸钙簇晶在药用植物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鉴别研究4种重楼属植物,找出各自特有鉴别特征,从而为快速鉴别4种重楼属植物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传统分类鉴定、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对4种重楼属药用植物进行比较鉴别研究。结果 4种重楼属药用植物都具有各自的特有特征,滇重楼花瓣狭匙形、七叶一枝花花瓣反折、长柱重楼果不开裂、毛重楼植株被毛。结论 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上述药材的鉴定、长柱重楼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叶五加的生药学特征.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三叶五加茎横切面表皮下方含2~4列厚角组织;皮层具有30 ~ 33个树脂道呈环状排列,有草酸钙簇晶散在;叶下表皮具有非腺毛,平轴式气孔多见;叶脉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具有树脂道、草酸钙簇晶.粉末中可见石细胞、草酸钙簇晶、树脂道碎片、纤维、螺纹导管和淀粉粒.结论 该鉴定方法可靠,可作为三叶五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茄科药用植物少花龙葵进行形态组织学鉴别和理化鉴别,为鉴定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少花龙葵茎和叶的横切面细胞内、叶肉组织内含有许多草酸钙砂晶、方晶,茎表皮、叶柄表皮及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均含有非腺毛。结论该鉴定方法可靠,可为制定少花龙葵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蛇菰科植物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分别对花序、花茎、鳞苞片、根茎等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 花序中部横切面可见附属体与子房;花茎横切面维管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异型维管束;鳞苞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茎中可见周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粉末中可见子房、花粉、导管、石细胞等.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荜澄茄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正常光与偏振光对比显微观察法,借助实时景深扩展成像技术及大图影像拼接技术获取全息彩色显微影像数据,对荜澄茄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微性状鉴别方面,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粉藤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粉藤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不同基原败酱药材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应用Phenix生物显微镜对不同基原败酱药材粉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黄花败酱和斑花败酱非腺毛细胞壁上具有疣状突起,白花败酱和异叶败酱非腺毛细胞壁上不具有疣状突起;黄花败酱中含有复粒和单粒淀粉粒,其他3种皆为单粒淀粉粒;异叶败酱木栓细胞中含有黄色分泌细胞,而其他3种所含分泌细胞不明显或者不含分泌细胞;白花败酱中含有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而其他3种中含有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结论 显微鉴别能够快速、经济、准确鉴别败酱药材。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基源的溪黄草药材进行显微鉴定。【方法】分别取不同基源的溪黄草——溪黄草、狭基线纹香茶菜、细花线纹香茶菜、线纹香茶莱的成熟叶片、叶片中部及中上部干燥叶,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表皮、叶横切面和叶粉末的结构特征。【结果】4种溪黄草标本的叶表皮在表皮细胞、气孔分布、非腺毛、小腺毛、腺鳞等部位, 叶横切面在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垂周壁外切向壁、腺毛、非腺毛、腺鳞、气孔、叶肉、主脉、维管组织等部位,叶粉末在表皮细胞、气孔、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不同基源的溪黄草药材在叶表皮结构、叶组织结构和叶粉末几方面均具有不同的显微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鉴别市场上大蓟及其2种伪品。方法 通过微性状鉴定法对大蓟及其伪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蓟的茎、叶均被蛛丝毛及多细胞长节毛,苞片两面及边缘均被毛,花丝亦被毛,花药顶端呈长三角形,冠毛顶端呈纺锤形扩大或渐细;刺儿菜茎、叶仅被蛛丝毛,苞片内面无毛,花药顶端呈削尖状,冠毛顶端渐细;花叶滇苦菜茎、叶以及苞片均无毛,花丝光滑,花药顶端呈黑色,花冠被长毛,果实边缘具齿。结论 微性状鉴定法可准确、快速地鉴别大蓟及其伪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鸭跖草药材的微观组织形态进行研究,为鸭趾草的显微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对药材徒手切片并进行显微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并拍摄图片。结果 鸭跖草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偶尔可见非腺毛,内侧有3~4层厚角组织,维管束纤维连续排列成环,维管束间断排列,茎中部薄壁组织中还具散在维管束。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大小不一,维管束鞘细胞两层,栅状细胞一列,上下表面可见两种类型的非腺毛,叶肉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棱晶、方晶。总苞片表面密被短硬毛。结论 本研究结果鸭跖草显微特征进行了补充,为鸭跖草药材的相关鉴别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绣球藤的生药学鉴别方法,为其区别同属其他药用植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绣球藤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原植物形态主要特征为:直立草本或草质藤本,茎和枝有4~6条锐纵棱,花紫红色,萼片外面有2~4个凸起的翅;显微特征主要为根横切面韧皮部有众多纤维和石细胞;茎横切面皮层各角隅处有2~3列厚角细胞,木质部维管束5~7束;叶横切面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粉末特征中腺毛棒槌形,头部单细胞,柄有1~2个细胞;花粉粒表面可见颗粒状突起,具三孔沟。薄层色谱中,3个不同产地的药材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斑点,且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为绣球藤药材的鉴别、质量标准制订、与混淆品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准确找出白薇与其混伪品老瓜头、紫花合掌消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鉴别点。方法 在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和采集药材样品,运用药材性状鉴定、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对白薇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白薇及其伪品药材的主要区别在于根粗细均匀,表面有细纵褶皱及点状分泌物,木心颜色淡黄及占横断面的比例较小,表皮下皮层常茎向延长、皮层宽,内皮层类圆以及其内侧石细胞无或偶有出现等。结论 可通过性状鉴别、微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等方法将白薇及其混伪品老瓜头、紫花合掌消区别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调查青岛崂山抗癌药用植物状况,为抗癌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行野外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并鉴定,同时查阅文献资料。结果 发现崂山重要抗癌药用植物有18种,包括:喜树、长春花、日本榧树、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白英、半枝莲、龙葵、白屈菜、枸橘、虎杖、苦参、农吉利、皂荚、异叶败酱、射干、马勃、苍耳。结论 青岛崂山蕴含着珍贵的具有抗癌功效的植物资源,可为抗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植物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等方面鉴别山指甲(Ligustrum sinense Lour.)和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Bergium)Wild.)的生药学异同点。【方法】采集2种植物新鲜的茎、叶、花、果为样品,采用体视镜进行外观形态鉴别;采用显微镜对2种植物的茎横切面、叶横切面、叶上下表皮撕片以及粉末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原植物形态鉴别:山指甲圆锥花序,花冠漏斗形;扭肚藤聚伞花序,花冠高脚碟状。显微特征鉴别:山指甲茎髓部较小,而扭肚藤茎髓部较大;山指甲茎粉末中石细胞孔沟或层纹多不明显,导管多为网纹导管,而扭肚藤茎粉末中石细胞孔沟或层纹明显,导管多为螺纹导管。【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山指甲和扭肚藤的药材鉴定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甘肃榆中产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进行植物来源、形态、药材性状的研究。方法应用显微鉴定法对其不同药用部位做出粉末鉴定,利用显微成像技术系统拍摄和描绘了粉末特征图,并与同产地同属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进行了性状比较。结果五脉绿绒蒿生药鉴定的粉末特征中具有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论五脉绿绒蒿粉末特征中非腺毛、花粉粒、导管、气孔、草酸钙砂晶、淀粉粒的结构特点可作为其生药鉴定的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