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原为少阳证误下后表邪内陷,热滞心下,致气机升降失调,阻塞不通所致之痞证所设.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 的治疗原则,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加减变通,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1 复发性口疮王某,男,56岁,干部.1997年4月2日就诊.反复口腔内粘膜多处破溃、疼痛3日,局部见红晕,有少许黄白色分泌物覆盖,伴口干苦,不思饮食,小便黄,大便溏,日  相似文献   

2.
钱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3):193-193
1膈肌痉挛李某,男,45岁,1995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因情志不遂而出现反复呃逆10d余,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无好转,故来我院就诊。症见形体消瘦,呃逆频作,呃声低沉,脘痞,精神倦怠,口干,纳少,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既往有浅表性胃炎史。辨为肝胃不和,胃  相似文献   

3.
胃肠病可由多种原因致病,虽临床证候各异,只要辨证病机相符,中气不足,脾虚胃弱,寒热错杂或湿阻中焦,便可用半夏泻心汤,笔者用此异病同治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干呕而利”的方剂.临床用于寒热错杂之证屡效不鲜,今择笔者临证几个案例,介绍如下:慢性结肠炎赵某,女,59岁,10余年前因过食生冷而出现腹胀、腹泻,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历经西药、蒙药、中药治疗,未能根除,病情时好时坏.初诊.1992年1月21日,自述腹泻无规律,日泻次数不定,稍因饮食不慎则可能导致泄泻,食冷食热都可能诱发,并伴腹胀、胃脘不适、恶心,微感头晕、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沉弦,平素血压偏高,现查BP24/13kpa,证属泄泻,中焦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调和肠胃的名方,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效,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的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症。本方药物组成为干姜、黄芩、黄连、半夏、人参、大枣、甘草。笔者根据其寒热同用、苦辛并进、补泻兼施的组方特点,在临床上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 ,由半夏、人参、黄连、干姜、黄芩、炙草、大枣组成。本为误下太阳成痞兼呕吐、下利者所设。笔者据“谨守病机 ,异病同治”的古训 ,灵活应用于临床 ,收效理想 ,兹举验案二则以资佐证。1 顽固性便秘患者 ,女 ,4 8岁 ,1997年 11月就诊。顽固性便秘 2年余 ,经常 3~ 4日甚至 5~ 7日才能大便 1次 ,粪质干结如羊矢或便头干燥坚硬 ,排出困难。他医曾用麻仁类润下 ,承气类攻下及西药开塞露等 ,均收权宜之效 ,药力过后 ,便秘依然。经常伴头痛头晕 ,脘痞腹胀 ,嗳气时作 ,欲得矢气则快 ,唯矢气不多 ,有时夜间脘腹隐痛 ,…  相似文献   

7.
8.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寒温平调,辛开苦降,具有消痞除满之功。是和解少阴之代表方剂之一,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甚广。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原为少阳证误下后,脾胃损伤而生寒,外邪内陷而生热,以致寒热错杂于中,脾胃升降失职,气机痞塞所致痞证而设,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之功,常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本人临床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获良好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的名著《伤寒论》。是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的经典名方。最初始自于小柴胡汤证误下而导致的心下痞证。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误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于中焦,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本方用黄芩、黄连苦寒之性清其中焦之热,干姜、半夏之辛温散其寒,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在临床中应用于湿热中阻,损伤脾胃的胃肠疾病,以及湿热下注于下焦而引起的妇科带下病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共两处,是一首众所周知的名方。谈及此方,使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半夏泻心汤所主治的伤寒误下致寒热错杂的心下痞证。《方剂学》将其纳入和解剂中,并作为调和肠胃的首方加以介绍。本人在临床运动中以该方为基本方随证化裁,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病获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所遇验案分述如下。1口腔黏膜扁平苔癣病案举例:患者张某某,女,42岁,干部。主诉:颊部破溃疼痛2年余。现病史:2年前开始发现右颊黏膜敏感疼痛,以后波及左颊部。进食辛辣厚味食物疼痛加重。曾口服维生素类及抗生素等药,外用中药散剂及消炎软膏,效…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有和中降逆、消痞散结之功,王振亮教授认为其主治证为中焦阳虚,热结于内,寒热互结中焦。通过对王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红斑性胃窦炎、咽部憋紧等4则异病同治案例的分析,总结半夏泻心汤的主治功效,以期为运用半夏泻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半夏泻心汤治验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长欣 《陕西中医》2003,24(10):941-94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补虚和中 ,辛开苦降之功效。临床凡因中虚邪阻 ,寒热错杂 ,升降失调所致诸如脘痞、呕吐、头痛、失眠、泄泻、便秘等症 ,用半夏泻心汤治之 ,疗效显著。现就本人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治验举例如下。1 呕吐 赵某 ,女 ,6 6岁。 1 997年 4月 2 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治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耀 《福建中医药》1990,21(2):29-30,37
  相似文献   

16.
刘强 《江西中医药》2003,34(8):33-33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功专苦降辛开 ,寒热并治 ,调和肠胃 ,开结除痞。擅治肠胃之间寒热杂错、虚实互见 ,而致心下胃脘痞满 ,上为呕吐噫气 ,下为肠鸣下利之症。笔者临床运用此方较多 ,疗效颇佳 ,今举验案三则如下。1 慢性结肠炎刘某某 ,男 ,2 8岁 ,农民。于 2 0 0 1年 1 0月 1 2日就诊。诉腹泻下利 ,左下腹胀 1年。大便稀 ,有粘液便、日解 2至 3次 ,无血便 ;伴头晕、乏力、纳差、失眠多梦 ,小便正常。患者面色萎黄无华 ,形体消瘦 ;左下腹部可触及一 3cm长 (条 )索状物 ,无触…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一书,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所组成。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协调阴阳之功。近年来,笔者辨证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良好效果,现举数例,介绍如下:1 眩晕 程××,女,51岁,工人。1993—10—10初诊,眩晕反复发作年余,呈突发性,西医确诊为“内耳性眩晕”,多次经中西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近一周来发作频繁,头晕如坐舟船,视物旋转,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脘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夹杂痞证的代表方剂,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分析了痞证的两例典型病案,体会到活用经方应正确地认识方证,而活用经方的关键在于重方义而不拘泥具体方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加味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及治疗结果。方法:选择近十年间临床各类寒热错杂、脾胃不和的患者采用内服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结果: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具有明显疗效。结论: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临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化疗相关性呕吐、急慢性胃肠炎等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举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超  常凤玲 《四川中医》2011,(3):121-122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通过半夏泻心汤在胃心综合症、慢性胆囊炎、结肠曲综合症等不同疾病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辨证施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