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3例在体外循环下使用球囊导管进行直视肺动脉瓣或二尖瓣扩张病人的瓣膜形态学改变进行了观察。14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12例三叶瓣、2例二叶瓣)均为交界融合,瓣口面积为0.8~1.4cm2。扩张后至少有一个交界融合裂开,6例发生瓣撕裂,其发生撕裂与使用球囊径大小无相关。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扩张后8例前交界完全裂开,1例后交界完全裂开,前交界裂开较后交界明显。1例沿钙化斑边缘发生瓣撕裂。3例有瓣下粘连者,扩张效果不如其它6例。  相似文献   

2.
探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应用及治疗效果。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2例老年高危瓣膜病患者,于2020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股动脉入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入径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首次置入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2例老年高危瓣膜病患者成功接受TAVR及TMVR。术后通过影像学及3D打印模型可见,球囊扩张式瓣膜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处形态、位置分布良好。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明显好转。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等瓣膜病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至2017-03在阜外医院行PBAV的37例暂不适宜行瓣膜置换术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4±12)岁。观察患者临床及解剖特点、手术有效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基线外科风险高心功能差,二叶式主动脉瓣占比约50%,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CT值850(HU850)=(856.0±658.2)mm3]。术中参考瓣环上平均内径选择球囊,术后7天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37±0.10)cm2增大至(0.87±1.10)cm2,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从(55.1±22.9)mm Hg(1 mm Hg=0.133 k Pa)降至(44.8±17.8)mm 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35.8±14.3)%增加到(41.0±12.2)%(P0.00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死亡4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后平均随访(16.5±11.1)个月,共有13例(35.1%)患者过渡到外科或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治疗。结论:对于暂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过渡性治疗手段,对于中国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高,瓣叶钙化重特点,采用瓣环上内径选择较小球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5例尸检心脏标本和18例有症状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成年病例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瓣膜解剖和心室功能的效果。方法:尸体心瓣膜扩张 5例二尖瓣均有瓣膜连合处融合、钙化结节和瓣膜扭曲,采用25mm瓣膜成形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大体检查瓣膜连合处分离、瓣叶裂开、瓣环变形、钙化碎屑和瓣叶活动度改变。3例瓣膜成形术后,摄X线以识别钙化碎片。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研究组18例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女性1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9(23~75)岁,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术前均作心导管和冠脉造影检查。9例透视示广泛二尖瓣钙化,包括瓣环钙化。5例房颤,13例窦性心律。4例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病变,14例冠脉正常。术前无中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半年,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 4/6级SM,周围血管征(-)。抗“O”阳性,血沉正常。 X线示左室呈向心性肥大,升主动脉根部呈狭窄后扩张。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及劳损。彩超见主动脉瓣升放幅度8mm,瓣叶增厚,反射光点增大,提示瓣膜钙化;主动脉根部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对称性肥厚,左室流出道增宽。初步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即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见主动脉瓣叶呈四叶式畸形,瓣膜四个交界相互融合,形成瓣口狭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5年(1981--1986年)经瓣膜置换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646例,作为作者于1965~1980年手术治疗37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继续,目的在于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类型及其相对发病率的变迁. 结果:(1)形态学分类-五年间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两种原因为先天性两瓣叶主动脉瓣钙化和三瓣叶主动脉瓣退化性(老年性)钙化,分别占846例患者的38%和33%;炎症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24%;先天性融合型单瓣叶主动脉瓣狭窄2%;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不全1%;病因未定2%.(2)年龄分布-患者平均年龄67岁.退化性钙化组和病因未定组年龄最高,主动脉瓣发育不全组和融合型单瓣叶主动脉瓣狭窄组年龄最低.<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可分为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类。主动脉瓣狭窄常由先天性瓣叶发育畸形、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钙化等原因引起,可引发瓣叶伸展、开放不全,有效瓣口面积减小,过瓣血液流通不畅,跨瓣压差增大,最终导致主狭三联征的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由主动脉瓣瓣叶本身和(或)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两种病变引发。前者常见病因为:老年性瓣叶钙化、先天性二叶畸形、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后者常见病因为: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8.
我院采用Inoue单球囊法对10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施行了PBMV治疗.患者中24例合并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6例有轻度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心房压从25.3±8.8降到12.4±6.3mmHg,跨二尖瓣压差17.1±7.1降至3.5±3.4mmHg,二尖瓣口面积从1.04±0.26扩大到2.08±0.32cm~2,心功能从2.8±0.5提高到1.3±0.5级.96%病例有双侧或单侧融合的二尖瓣双界被裂开.主要并发症有急性心包填塞(4例),严重二尖瓣返流(6例)和房间隔分流(4例).心包填塞主要是房间隔穿刺失误所致,严重二尖瓣返流多发生在瓣膜和融合的交界有明显钙化以及瓣下结构融合的病例,房间隔分流多为 二尖瓣扩张不理想所致.对于二尖瓣结构较好的患者,PBMV并不明显加重其原已存在的二尖瓣返流和主动脉瓣轻度病变.因此,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有效降低左心房压和选择好无明显瓣膜(尤其是瓣交界)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退包括人工瓣叶撕裂、钙化、纤维化及血管翳形成等, 可造成瓣膜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生物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目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瓣下梗阻患者, 考虑为严重血管翳形成伴医源性室间隔缺损, 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植入术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五十年代早期对钙化的主动脉瓣施行扩张术,其疗效不佳。1958年直视下去除主动脉瓣叶的钙化斑,能降低压力阶差,但1~2年内仍恢复原样。随后用 Bahnson 聚四氟乙烯人工瓣膜置换主动脉瓣,术后1~2年内产生钙化和瓣叶破裂,对少数存活者再用 Starr-Edwards球瓣置换。在主动脉根部狭小的病人,Starr-Edwards 球瓣能产生9.3kPa 跨瓣压,8例中有6例死亡。此后采用自体心包人工主动脉瓣,但六个月内瓣膜磨损和破裂。用自体阔筋膜人工瓣膜,但仍在4~5年内皱缩和钙化。用 Kay-Shiley 扁平碟瓣作主动脉瓣置  相似文献   

11.
临床生理学、外科学和病理学的近展,使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处理成为实用病理生理学范畴中一项严格要求的课题。本文集中于阐明这课题的一些基本原理:即每种风湿性瓣膜病变的功能性解剖所直接表观的自然演变过程及其临床特征。二尖瓣狭窄功能性解剖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病理解剖变化有三:腱索融合、瓣叶增厚钙化以及交界的融合。当瓣膜增厚钙化、腱索融合缩短,以致瓣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瓣膜变形程度和年龄对Inoue二尖瓣球囊扩张术(Inone PTMC)即刻效果的影响,作者分析了 162例 Inoue PTMC患者。对象和方法 162(男34,女128)例,年龄 52±14岁,瓣口面积≤1.5cm~2的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按瓣膜和瓣下病变严重程度,即瓣叶僵硬、瓣叶增厚、瓣叶钙化、瓣下增厚程度,用目前常用的超声评分分别给予0~4分,得分越高病变越重。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行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冠脉和左室造影检查,测定血液动力学参数和心排量。按常规行二尖瓣 Inoue PTMC。在导管尚留在左  相似文献   

13.
未经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由于瓣膜联合的融合,瓣叶纤维化及钙化,使瓣膜变硬,瓣口面积缩小,梗阻日益加重。心导管检查证实,狭窄逐渐加重者占40~75%,主动脉瓣两侧压力阶差以每年0~44mmHg的速度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在不知不觉恶化,年龄、心电图及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都不能预测主动脉瓣狭窄是否加重。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术后严重的主动脉瓣瓣周漏与患者死亡直接相关,术后即刻使用球囊再扩张瓣膜成形术可使主动脉瓣膜支架充分扩张治疗瓣周漏。在导管室通过升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瓣反流指数(AR-Index),可快速、准确、客观地反映TAVI术后即刻瓣周漏的严重程度。目的:测量ARIndex,是否可以判断主动脉瓣球囊再扩张术治疗TAVI术后  相似文献   

15.
球囊瓣膜成形术已逐渐用于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术后能降低跨瓣压差,但也会造成主动脉返流(AR)。本文阐述了球囊/瓣环比值与AR之间的关系,指出采用Inoue导管逐步扩张术在每次扩张后都通过监测跨瓣压差及AR程度决定是否需再次扩张,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与标准球囊导管扩张术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球囊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已有不少报道。肺动脉瓣的解剖结构是扩张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故精确了解患者肺动脉瓣的解剖特点,对选择最适宜的治疗对象是有帮助的。本文报道31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的肉眼和显微镜病理解剖资料。资料与方法:本组31例标本是从美国Minnesota大学等医院于1952~1982年间采集的,不伴其他心脏畸形;同时还对照比较了210例正常肺动脉瓣的解剖资料。31例标本根据其病理改变分成以下6个亚组:圆隆状,单瓣,二瓣,三瓣畸形,肺动脉瓣和瓣环发育不良以及肺动脉瓣环发育不全。结果:正常肺动脉瓣之解剖:正常肺动脉瓣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更加安全地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股动脉途径对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术中扩瓣同时应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使左心室和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使扩张瓣膜的球囊在左室流出道位置稳定,减少球囊的移动和对瓣膜的损伤。结果 1岁2个月和3岁的男性患者2例,体重分别7Kg、16 Kg,球囊/瓣环直径比分别0.83和0.8。术后即刻主动脉收缩峰压跨瓣压差分别从80 mm Hg和90 mm Hg下降至20 mm Hg和18 mm Hg。随访2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分别38 mm Hg、43 mm Hg,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增加。结论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扩瓣同时右室快速临时起搏可保持球囊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具有外科手术禁忌或中、高危风险的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瓣膜口极度狭小且瓣膜结构不清、瓣叶冗长/黏连/严重钙化等,导丝逆向跨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建立轨道的难度较大,由此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该文报道3例重...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24例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25次经皮主动脉瓣成形术(PAV)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方法:24例(女16,男8)年龄80(51.91)岁,均经临床、超声及心导管检查证实为严重AS。7Fr导管自一侧股动脉插入,通过主动脉瓣口进行测压和造影。球囊导管沿导丝插入,透视下将其明确定位(球囊长3、5.5、8cm,扩张后外径15、18,20mm)。4例初始扩张跨瓣压差未达到<40mmHg者,采用双球囊导管。手动注射器充盈,60~90秒内充盈1~6次。自另一侧股动脉插入5Fr导管至升主动脉瓣口上方监测动脉压。主动脉瓣口面积用面积计以平均左室-主动脉压差及Gorlin和Gorlin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