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耳后皮瓣的微血管构筑特点。在扫描电镜下,耳后皮瓣微血管网分为五层;乳头层血管网,乳头下层血管网,真皮深层血管网,浅筋膜层血管网,深筋膜层血管网。各层血管网是由位于深筋膜层的血管干发出分支逐级形成的。本文描述了耳后皮瓣的立体形态学特点,为耳后皮瓣的移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鼻唇沟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尤其是口腔内缺损的修复 ,一直受到关注。 2 5 0 0年前已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缺损[1] 。该皮瓣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丰富的血供[2 ] 。近年来对面动静脉为主要血供来源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研究及应用已日趋成熟[3 ] 。 1993年以来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颌面外科采用带血管鼻唇沟皮瓣修复舌及舌根、口底及毗邻组织缺损 ,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3~ 82岁 ,平均5 8 5岁。共用鼻唇沟区肌皮瓣、肌粘膜瓣、全厚瓣 37个。其中用肌皮瓣行舌再造 8…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外科医生对癌肿切除、创伤或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后的口底、舌和牙龈沟的再造,常感到缺乏足够的组织来整复口腔的缺损,并且可以发生舌运动、发音、吞咽、流口水和瘘管等问题。常需要应用复杂的口外组织再造,如额瓣、颈瓣、胸三角瓣、皮肤移植、舌瓣。典型的鼻唇沟皮瓣在这些复杂的再造术中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唇沟皮瓣手术可以追溯到纪元前600年,此后作了许多重要的改进。作者首先对其进展作了简要的回顾。提到了1966年Wallace应用蒂在下的鼻唇沟皮瓣,并将位于颊部组织内的蒂部去除皮肤,使得手术能一期完成修复;1978年Gewirtz等特别指出皮瓣有来自面动脉和眼动脉二方面的血供,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切除 ,外伤后所致组织缺损 ,修复方法较多 ,各有其优缺点 ,作者应用鼻唇沟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手术操作简单 ,方便 ,应用灵活 ,成功率高 ,术后效果好 ,特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1 .1 本组患者共 9例。男性 5例 ,女性 4例 ;最大年龄 63岁 ,最小 40岁。修复部位 :口底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 4例 ,下颌牙龈癌切除修复 1例 ,鼻翼、鼻旁基底细胞癌切除修复 2例 ,全下唇癌切除修复 1例 ,颊粘膜癌切除修复 1例。其中以下方为蒂者7例 ,以上方为蒂者 2例 ,单侧鼻唇沟皮瓣 7例 ,双侧鼻唇沟皮瓣 2例。皮瓣面积 2~ 3.5cm× 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血管重建情况。方法:将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作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手术,并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3、7、30、90d处死,采用血管造影、常规HE切片,光镜观察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等方法,比较术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平均血管数量和横截面积的变化。另1只犬直接处死,血管造影,取对应部位作正常对照。结果:上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即刻无血管显影,但其血管重建较快;术后不同部位血管重建同步,分布均匀,其平均横截面积、血管数量逐渐增加,30d后和对照组相近(P>0.05)。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即刻蒂部有少量血管显影;术后不同部位血管重建不同步,分布不均匀,术后血管重建首先发生在瓣蒂区和瓣尖肌肉层,其平均横截面积、血管数量逐渐增加,30d时和对照组相近(P>0.05)。术后早期瓣中部和瓣尖粘膜下无血管显影,其血管重建较慢,瓣中部一直血管稀少,90d时才和对照组相近。结论:上、下蒂型咽后壁瓣术后均能建立和术前相近、分布均匀的血管网。  相似文献   

7.
金黄地鼠舌癌微血管构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动态研究金黄地鼠舌癌微血管的空间构筑特点。方法:采用树脂血管腐蚀铸形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结果:舌癌血管生成始于上皮单纯增生期。早期增生上皮的血供存在两种形式,原有组织微血管扩张、增粗,以及新血管形成。随着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血管增生加剧,原有组织内毛细血管网、微动静脉及小动静脉发生变化与改建,失去原有组织内的微血管构筑特征,形成肿瘤独特的微血管系统。血管畸形明显,出现多数无功能血管,空间构筑混乱。结论:舌癌微血管构筑和正常组织相比有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舌癌手术用鼻唇沟皮瓣作立即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癌联合根治术后的半舌以上的缺损,应即刻予以修复。临床上应用的方法很多,但均较复杂.作者利用蒂在下的鼻唇沟皮瓣修复8例,除1例瓣尖有约20%的坏死外均100%成活,取得满意的舌外形和功能效果.本文介绍了作者的手术方法和8个病例的资料,从本组病例的结果证实,即使施行了双侧联合根治术,双侧颌外动脉与面前静脉均被结扎切除,采用皮下蒂隧道瓣的情况下,鼻唇沟皮瓣也能完全成活.说明鼻唇皮瓣再造舌是一种简易、实用可靠、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文献中尚无报告。  相似文献   

9.
金黄地鼠颊囊癌微血管构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变,结合树脂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对动物颊癌血管生成形态学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癌前病变时期即存在血管生成现象;肿瘤血管生成始于细胞恶性转化时期,癌变及肿瘤生长各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生成,表现为血管直径的改变及产生新生血管和各种畸形血管。早期肿瘤血供存在两种形式,即原有组织微血管扩张增粗和新血管形成。随着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血管增生加剧,并失去原有组织内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已有人开始使用鼻唇沟皮瓣;1868年 Thiersch、1919年 Esser 等分别用蒂在上或在下的皮瓣修复腭部瘘和缺损。1966年Wallace 剔除瓣蒂部上皮,并转入口腔内,一次性地修复了口腔内缺损,改进了需断蒂的二次手术法。1975年 Herbert、Harrison,1978年 Gerritz 等指出皮瓣的血供来自眼、面、面横和眶下动脉,明确了皮瓣设计的解剖基础。1985年~1987年作者采用蒂在上、下的鼻  相似文献   

11.
作者等于1971年首先描述了经颊部的鼻唇沟皮瓣立即修复口底。鼻唇沟皮瓣虽不能如额部、颈部或胸肩峰皮瓣所能供给那样多的组织量,但常为修复适度缺损的最好方法。它能以最小的面容畸形而获得极好的口腔功能。方法: 切除口腔癌后,在一侧或两侧设计一个宽大的蒂在下的鼻唇沟皮瓣(如图)。皮瓣尖端止于内(?)下约5毫米。翻起皮瓣要有足够的皮下组织以保证足够的皮下血液供应,但也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面神经。为了在转入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查阅2004年1月~2009年10月因肿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使用过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的病历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9.2岁。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8例。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术中情况(包括皮瓣设计、大小、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成活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记录患者目前情况。统计分析鼻唇沟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随访发现36名患者肿瘤未见复发,皮瓣生存良好,色泽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或接近,外观形态满意,无面瘫、鼻通气功能及咀嚼功能障碍。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疗效优良,美观,特别适合皮肤松弛的中老年患者,值得推广。另外,在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不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 (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一双侧联动关节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其供血丰富 ,与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相适应。TMJ血管构型早已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 ,对关节的血供又有不少新的认识。本文就TMJ微循环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并就关节疾病与血管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探讨。1 颞下颌关节微血管的研究方法1 .1 血管灌注法血管灌注是最常用的 TMJ血管形态观察方法 ,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和经济的特点 ,目前仍被常用于研究血管结构。传统的方法多采用墨汁和钡剂。在将血管内的血液冲…  相似文献   

14.
15.
以面动脉为主血供的鼻唇沟区域各类岛状瓣、肌皮瓣及肌粘膜瓣近年来在颌面整形外科得到广泛的应用及发展。文章着重综述了按血供及修复的特点而设计不同类型的皮瓣。  相似文献   

16.
自1998-03~2007-09,我们先后设计并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共26处,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鼻唇沟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共计 4 7例。其中口底 12例 ,下颌牙龈 7例 ,鼻翼、鼻旁 8例 ,全下唇 7例 ,颊部 5例 ,下睑及上唇各 4例 ;以下方为蒂 31例 ,以上方为蒂 16例 ;单侧皮瓣 30例 ,双侧皮瓣 17例。皮瓣面积 1.8~ 3.5cm× 3~ 7cm不等。结果  4 7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 ,效果较好。结论 鼻唇沟皮瓣整复口腔颌面部轻、中度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 ,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某,女,64岁。因鼻背部基底细胞癌术后复发于1988-10-05入院。专科检查:右侧鼻背皮肤有两个硬结,直径O.5cm,略突出皮肤,基底固定,表面无破溃。两结节中央有一条疤痕,长1.5cm。诊断:右鼻背部基底细胞癌术后复发。治疗:局麻下扩大切除肿瘤,同时切除深部部分骨和软骨,鼻侧粘骨膜完整,形成缺损区为2cm×3cm大小,采用带眶下血管的鼻唇沟皮瓣修复。首先,在右侧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定出眶下孔的泣置,测量该孔至缺损区的距离,根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成形外科医生试图通过微血管吻合,将游离组织瓣一次移植到受植区。这种可能性在大约10年前已被实验证实,但是直到1973年尚无临床报导。作者介绍在临床上利用微血管吻合,作游离皮瓣移植10例的成功经验。手术方法:手术需要两组人员。一组准备受植区,暴露受植血管,用无创血管夹夹  相似文献   

20.
人工单纯间断缝合作微血管吻合已为临床多数外科医师所使用,而对单纯连续缝合却有异议。作者用连续缝合法吻合游离皮瓣动静脉200例,并对这些病例的效果进行评估,以证实此种技术用于临床的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调查近3年来200个连续缝合法游离皮瓣移植术,计194例的住院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皮瓣类型、供—受区情况、吻合类型(端—端或端—侧)和供区血管及直径情况,以及皮瓣成活率、再探查率、血栓形成、并发症等。 结果 194例患者共200个皮瓣,其中2例行同期双皮瓣吻合,2例行二期延迟皮瓣吻合,2例行二期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