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肾气丸一方,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仲景以肾气丸治虚劳、痰饮、消渴、脚气、转胞五病.笔者在"异病同治"原则的指导下,把握不同病证的相同病机,从治"本"着手,运用肾气丸临床中减变通治疗内科杂病,每获良效,试将管窥之见,介绍于后,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金匮要略>中记载用其治疗因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导致的虚劳证、消渴证、痰饮证、妇人转胞等.异病同治的思想不仅在<金匮要略>中肾气丸的应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在现代临床医学的各个专科领域都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肾气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杂病补肾祖方。现代中医只知肾气丸补肾阳,有悖仲圣立方之旨。肾气丸具有补益肾气水火既济之功。兹不揣浅陋,为肾气丸补肾气而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正>八味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寒湿脚气、虚劳腰痛、痰饮病、消渴病和妇人转胞。后世常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的角度阐述八味肾气丸,认为其为益肾生气、温补肾阳的总方。贺千里等[1]校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时从崔知悌书中得此方,故又称崔氏八味丸。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从未体现过肾主水、主生殖等藏象学说;亦从未提及八味肾气丸温补肾阳、蒸化水饮;从张仲景同时代本草学专著所载来看,八味肾气丸中无一味补肾药物;甚至后世以肾命名的方剂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以治疗寒湿下注腰痛为主,而非治肾之方[2]。笔者通过研读《金匮要略》中八味肾气丸的相关条文,并进行上下文对比分析,认为其是张仲景水血同调的代表方剂之一。现就张仲景水血同调学术思想、八味肾气丸方义分析和原文解析等进行阐述,为还原八味肾气丸的立法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应用本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首创的肾气丸,实为治疗杂病开辟了新途径,奠定了治本之法。现就《金匮要略》中以肾气丸为代表的温肾法,作一讨论.温肾的要旨张仲景在脏腑经络篇阐述杂病的病因病机时,十分重视内因的作用,特别强调脏腑亏虚在杂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所以,对于杂病的治疗首应辨明具体脏腑之虚,以便循其虚而补之。然在脏腑之中,肾为封藏之本,内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或《金匮》。它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论述杂病的一部份。原书早已散佚,相传为西晋王叔和等加以整理编次,但后人仅看到《伤寒论》十卷,而杂病部份又复失传。到北宋初年,翰林学士玉诛在蛀卷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经林亿等校正后,把杂病部分编成《金匮要略》方论一书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一书记载的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本书对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在所载方证中都有具体表现。本文就《金匮要略》中对八法的具体运用给以举例说明,充分说明一法可治数病,一病可用数法的“症同治亦同,证并治亦异”的原则,明确了治法的重要性,它是辨证的体现,又能有效地指导处方、用药、始终贯穿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韩凤 《大同医专学报》1995,15(1):39-40,51
《金匮要略》一书记载的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本书对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在所载方证中都有具体表现,本文就《金匮要略》中对八法的具体运用给以举例说明,充分说明一法可治数病,一病可用数法的“症同治亦同,证并治亦异”的原则,明确了治法的重要性,它是辨证的体现,又能有效地指导处方,用药,始终贯穿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丸临床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59-1259
金匮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其主治有四:(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2)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3)……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4)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笔者在临床运用中,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一书是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内科杂病方书。其中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常以一方治疗多病,同时一病又可以用数法治疗,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的精神。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金匮要略·痉湿(?)病》篇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的鉴别各注家的认识颇不一致,可归纳为风胜与湿胜;风湿胜与寒湿胜;表阳虚与里阳虚。各家认识虽各有所据,但若深推之,均值得商榷。文章从《金匮要略》原文、症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均属风寒湿邪在表而阳气已虚,其鉴别关键在于桂枝附子汤证兼有肾气虚而膀胱气化不行;白术附子汤证则兼有脾气虚而湿邪中阻。  相似文献   

12.
《内经》,《金匮要略》中阐述胸痹心痛之病机,皆与脾胃关系密切。杨师继承《内经》、《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验证,得出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以脾虚为主为始,痰瘀互阻,壅遏脉道,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胸痹心痛应从脾胃论治,针对气虚痰瘀的病机创立了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之法,临床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13.
陈修园是清代名医,善以通俗的语言阐述玄而难解的中医理论,为清代中医科普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著作颇多,《金匮要略浅注》是其众多著作之一。书中提出《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互参的研读方法;需注释处以小字穿插于原文进行注解;具有尊崇经典、探本溯源,崇古不泥、敢于创新的特点。该书多方参考,博采众长,见解独到,是《金匮要略》不可多得的注本,为后学者开启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
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是对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注释、概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文学角度与医学价值上探讨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及《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入手,剖析《金匮要略》对月经不调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金匮要略》治疗月经不调立方遣药的特色,系统探讨《金匮要略》论治月经不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不同于其他医家的治疗特色、用方思想、用药特色和规律;通过临床实证进一步验证沈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科学性,以便更好的指导肿瘤的临床诊治.[方法]笔者随沈师出诊,整理其医案、验方并收集沈师讲课资料、个人笔记、专题访谈、论文和著作,分析其用药、用方和辨证思路与经验;通过中医古籍的检索以及对导师影响较大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分析,完成沈敏鹤主任中医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结果]沈师的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结论]采用沈师的经验,治疗肿瘤"从正虚寒凝论治",运用"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的原则确能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和转移,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广注》(以下简称《广注》)是清初钱塘名医李彣所著.该书是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的第一本全注本.《广注》的刊行对后世《金匮》研究者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广注》少有传世,目前知者不广,国内外尚无对《广注》的全面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藏有一部清刻本,刻印工艺精良,序目完整.现结合可见的文献资源对长春中医药大学《广注》清刻本行文献学及版本学分析,明确了该版本《广注》较高的文献价值.进一步探索该版本的文献信息,将为研究明清《金匮》注家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水"为五脏水之一,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病症之一。从因机证治几个方面对心水进行研究,旨在全面、客观地反应心水在《金匮要略》中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各种传世版本中,吴迁抄本最大程度保留了北宋官刻原貌。从书名、篇名、篇章顺序、方药名、药物炮制方法、用药剂量、参考医书、宋臣注文等角度,对比分析和研究吴迁本与邓珍刊本及其衍生的各传本,对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面貌进行一定程度的还原。北宋官刻《金匮要略》的正式书名是《金匮要略方》,全书篇名完整,篇章顺序与当今通行本有异,方名更为古貌,方药用量有所差别,药物炮制方法记载更为详尽,参考较多中古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