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再根据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早期肾病组(UAER在20~200μg/min之间)12例和临床期肾病组(UAER大于200μg/min)12例两个亚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PGE1 100μg,疗程14天;治疗组每日静脉点滴阿魏酸钠0.3g、PGE1 100μg,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A、UP、Scr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尿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魏酸钠与PGE1联合治疗DN优于单药组.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6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0.3g/d。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TP/24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治疗后TP/24h、Scr、BUN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魏酸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3.
早期DN患者50例,分治疗组28例,给予黄芪注射液50m1(含黄芪20g/10m1)及阿魏酸钠0.3分别溶于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滴2周,对照组22例,只子阿魏酸钠,用法同治疗组,结果:联合治疗早期DN,降低尿蛋白,比对照组显著(P〈O.05),血肌酐、尿素氮下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与阿魏酸钠联合有效治疗早期DN。  相似文献   

4.
66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25mg·3/d口服),阿魏酸钠100ml/d,静脉注射,疗程两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h尿蛋白量(TP/24h),血肌酐(Scr),尿素氨(BUN)。结果:治疗后TP/24h.Scr.BUN明显减低(P〈0.05或P〈0.01)。结论:卡托普利阿魏酸钠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5.
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62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1例,氯沙坦组31例。两组控制血压、血糖方法相同,联合用药组静注前列地尔10μg每日一次,连续14d。结果:联合用药组于治疗二周后24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压(P〈0.05),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氯沙坦组仅在治疗6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肾病阶段,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氯沙坦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1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饮食、运动、摄入低蛋白饮食、待血糖血压稳定后。治疗组予以骨化三醇25μg/次1次/日口服,前列地尔1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日,连续治疗14天。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1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14天。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清除率(Ccr)、血清尿素氮(BU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β2MG为(0.77±1.25)mg/L,UAER为(117.75±35.43)mg/24h,hs—CRP为(0.19±0.21)mg/dL,与治疗前B2MG(9.11±10.85)mg/L,UAER(155.00±15.41)mg/24h,hs-CRP(0.27±0.22)mg/dL,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2MG(6.10±4.13)mg/L,UAER(140.20±26.02)mg/24h,hs—CRP(0.26±0.09)mg/dL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BUN、Ccr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化三醇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可明显减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骨化三醇、前列地尔均有抑制肾脏RAS活性及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效果,为蛋白尿的治疗探寻一种使用更为方便且副作用较少的新途径。方法 确诊为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患者250例,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n=120,阿魏酸钠0.5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福辛普利对照组(n=82,福辛普利10mg口服,每日1次)及复方丹参对照组(n=48,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三组均以28d为一疗程,于治疗后第14、28天分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er)等指标。结果 阿魏酸钠组在减少尿蛋白、降低血浆ET水平及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福辛普利组及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阿魏酸钠可有效治疗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并能拮抗血浆高盯水平对血管内皮的损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治疗组24例予前列腺素E1,10ug/d,静脉注射连续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3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显示,治疗组3组尿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静脉应用前列腺索E1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不同时期患者均有减少尿蛋白作用,随访3月尿蛋白无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9.
洪世华  肖常青 《内科》2008,3(6):839-84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苯那普利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的基本治疗是控制饮食和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GE1及苯那普利,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血肌酐(SCr)j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4小时UAE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UAE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ACE1能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ACEI治疗基础上加用PGEI,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方面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LipoPGE1,凯时)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又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将2组病例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IDN)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CD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凯时2ml(10μg)+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1日1次,共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DN患者24h 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 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凯时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观察尿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T2DM早期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60例,随机分为RGZ治疗组及非RGZ治疗组,各30例,测定血糖、血脂、UAER、C-RP、Fib、Fins及HOMA—IR等。另选30名健康者和30例单纯T2DM患者作对照。结果RGZ治疗组和非RGZ治疗组治疗后,血糖、TG、Fins、HOMA-IR、C—RP、Fib、UAE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治疗后逐渐升高,与非RGZ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Z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在有效降低血糖、TG、C-RP、Fib水平的同时,降低UAER水平,使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山东医药》2010,50(15):99-10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口服缬沙坦,80mg/d,10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伐他汀20mg/d,1次/d。规范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ER、ACR、CRP、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UAER、ACR、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UAER、A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DN较单独应用缬沙坦临床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DN80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降糖低蛋白,降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日3个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显效11例(27.5%),有效13例(32.5%),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蛋白和UAER均下降(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下降(P〈0.05),BUN,SCr和UAE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根据简单相关分析:HOMA—IR与瘦素、TNF—α呈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两组在治疗前HOM—IR、TNF—α、瘦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瘦素、HOMA—IR有所下降(P〈0.05),脂联素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的应用能明显改善DN的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TNF—α。降低IR起效的。  相似文献   

14.
对DN80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降糖低蛋白,降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日3个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显效11例(27.5%),有效13例(32.5%),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蛋白和UAER均下降(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下降(P〈0.05),BUN,SCr和UAE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根据简单相关分析:HOMA—IR与瘦素、TNF—α呈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两组在治疗前HOM—IR、TNF—α、瘦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瘦素、HOMA—IR有所下降(P〈0.05),脂联素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的应用能明显改善DN的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TNF—α。降低IR起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24h尿蛋白(UP/24h)、尿β2-微球蛋白(β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降低(P〈0.05~〈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肾病,除了可以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外,还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212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2例,给予缬沙坦80mg/d;治疗组110例,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共治疗18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UAE均下降(P〈0.05,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可减少UAE、降低血清C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文  钱琦 《山东医药》2009,49(3):82-83
将93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伴不同程度血脂升高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氯沙坦50mg/d及降糖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5mg/d,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24h尿微量自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hUAE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认为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协同作用,可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叶健波  刘志梅  李剑军  林华征  陆军 《内科》2012,7(6):612-613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患者给予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BS)〈8mmol/L、餐后血糖(PBS)〈10mmol/L。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后血肌苷(ca)、蛋白尿水平及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UAE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糖尿病肾病患者,比单用坎地沙坦酯治疗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早期糖尿病性肾脏疾病(DKD)不同阶段的疗效。方法87例DKD早期患者按其不同阶段随机分为A、B两组,将A、B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ACEI组、ARB组、ACEI+ARB组,ACEI组服用洛丁新10mg/d、ARB组服用厄贝沙坦150mg/d、ACEI+ARB组服用洛丁新5mg/d+厄贝沙坦75mg/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尿素氮、肌酐、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HbA1c、肾小球滤过率(GFR)等的变化。结果在早期DKD不同阶段,A、B两组治疗前后UAER均明显下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单用组(P〈0.01)。A组达标时间(d)小于B组(13.9±4.2vsS46.9±19.8,P〈0.01);治疗后UAER(mg/24h)A组较B组低(17.4±8.2vs21.2±5.1)。结论对于DKD患者半量ARB联合半量ACEI治疗疗效优于单药治疗;UAER20-70μg/min组疗效优于UAER71-200μg/min组。  相似文献   

20.
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治疗,每次1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葵胶囊治疗,每次5粒,3次/d。疗程为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SCr、BUN、TCH、TG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可有效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