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PLC测定胡黄连中胡黄连甙—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胡黄连药材中胡黄连甙-Ⅱ的测定方法,并用该方法比较了印度胡黄边和西藏胡黄连中的胡黄连甙-Ⅱ的含量差别。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胡黄连甙-Ⅱ在4.8~24ug/ml范围内,加入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组分的回收率分别是,印度胡黄连99.5%,RSD为2.1%(n=5);西藏胡黄连98.7%,RSD为1.8%(n=5),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同科属植物印度胡黄连和西藏胡黄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胡黄连甙 Ⅱ的含量差别。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自制对照品为标准 ,测定胡黄连甙 Ⅱ的含量。结果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胡黄连甙 Ⅱ在0 0 96~ 0 480 μg的范围内 ,该组分的回收率分别是 :印度胡黄连 99 5 % ,RSD为 2 1% (n =5 ) ;西藏胡黄连 98 7% ,RSD为 1 8% (n =5 )。结论 :该方法用HPLC测定含量 ,操作简便、快速 ,准确度高 ,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胡黄连药材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 HPLC 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Dikma Diamonsil C18柱 (250 mm×4.6 mm, 5μm),乙腈-水-冰醋酸 (20∶80∶0.5) 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25 ℃。结果 胡黄连苷Ⅰ对照品在 0.09~1.88 μg 进样量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2%,RSD为 1.50% (n=6);胡黄连苷Ⅱ对照品在 0.16~3.2 μg 进样量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9%,RSD 为 1.81%(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胡黄连药材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筛选胡黄连的提取工艺,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提取液中胡黄连苷Ⅰ、Ⅱ转移率及出膏率的加和进行综合评价,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胡黄连最佳提取工艺为原药材最粗粉浸泡24 h,以每分钟1.5 mL的流速渗漉,收集16倍量的渗漉液。[结论]优选的胡黄连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宁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并与野生甘草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差异较大,栽培1年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甚低,栽培3年生以上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均大于国家药典规定的2.0%,栽培4年生甘草含量明显高于2年生甘草,而5年生以上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有所下降。结论 4年生、夏秋季采挖的栽培品甘草,其甘草酸的含量与野生品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野生和栽培藏药独一味中木犀草素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WelchromTM Kromasil C1(8250mm×4.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55:45,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为25℃。结果: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0.8~32.2μg/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29%。结论:野生和栽培独一味的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10.08μg/g和30.8μg/g,栽培的独一味中木犀草素含量已经超过野生种的水平,可初步代替野生药材人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野生和栽培藏药独一味中木犀草素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WelchromTM Kromasil C1(8250mm×4.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55:45,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为25℃。结果: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0.8~32.2μg/g(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29%。结论:野生和栽培独一味的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10.08μg/g和30.8μg/g,栽培的独一味中木犀草素含量已经超过野生种的水平,可初步代替野生药材人药。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及种子质量,为肉苁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通过筛选法、浸泡法及种子发芽实验分别进行种子分级、种子饱满度测定及种子萌发率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均高于中国药典水平,但人工栽培肉苁蓉松果菊苷含量(2.31%)显著高于野生含量(1.14%),而人工栽培肉苁蓉毛蕊花糖苷含量(0.05%)显著低于野生含量(0.43%);野生肉苁蓉种子质量优于人工栽培肉苁蓉种子质量。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及种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应加强对野生肉苁蓉的引种工作,特别是对优良种质资源的引种、开发和保存,以有效保护肉苁蓉资源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获取野生与栽培茅苍术差异遗传信息.方法 运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从DNA水平上分析野生与栽培茅苍术的遗传变异.结果 筛选了60个随机引物,从中选取18个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28个位点,110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48.25%;野生与栽培茅苍术的遗传距离为0.32.结论 野生和栽培茅苍术基因组DNA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工作为茅苍术优良种质资源鉴定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不同居群北柴胡及其近缘种狭叶柴胡、大叶柴胡亲缘关系,对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采用RAPD技术对柴胡属3个栽培类型和4个野生居群进行亲缘关系分析.DPS v7.05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树系图.结果 7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1条DNA片段,其中91.5%的扩增条带表现出多态性,遗传距离在0.230 8~0.975 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RAPD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结论 柴胡属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RAPD分子标记法可以鉴定柴胡属种质资源并揭示其亲缘关系,为药材柴胡的栽培育种及资源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对野生何首乌块根(野生品)与栽培何首乌块根(栽培品)中的总蒽醌(Ⅰ)、游离蒽醌(Ⅱ)、结合蒽醌(Ⅲ)、二苯乙烯苷(Ⅳ)、磷脂(Ⅴ)、金属元素(Ⅵ)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二者的醇提物质进行了薄层层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中Ⅰ、Ⅱ、Ⅲ和Ⅳ的含量基本相同,栽培品中Ⅳ和Ⅴ的含量稍低于野生品,栽培何首乌基本可以代替野生何首乌药用;并应注意药材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栽培金铁锁代替野生金铁锁药用的可行性,为野生金铁锁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栽培金铁锁与野生金铁锁进行鉴别比较研究。结果二者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薄层色谱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也基本相似。结论初步论证了人工栽培金铁锁替代野生金铁锁药用的可行性,也是对濒危植物金铁锁进行资源保护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相似文献
18.
家种与野生竹节人参化学组分的薄层色谱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瞿万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0(2):12-14
目的 比较家种、野生竹节人参根茎的总皂甙和皂甙元组分。方法 用薄层色谱分离皂甙和皂甙元组分,测量斑点的Rf值,估计斑点的面积。结果 家种竹节人参的总皂甙组分与野生的基本相同,各组分的含量近似相等;二者有相同的皂甙元组分,且各组分的含量相等,并都含有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结论 家种竹节人参具有野生竹节人参一样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川南马兜铃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了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色谱法分析金龙胆草中低极性有效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金龙胆草中提取低极性有效成分。方法: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合柱层析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中草药金龙胆草中较纯的低极性组分,并运用FT-IR、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发现此成分为α-菠甾醇。结论:通过柱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低极性成分的分析探索,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思路和方法,并为苦蒿的进一步药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