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 已故著名中医秦伯未,对青年自学中医,一向关怀重视。他在上海时,有一次告诉我:曾有一位自学中医的青年问他:“学中医有速成的办法吗?熟读《汤头歌诀》能加快学习进程吗?他回答说:“学中医,一定要下一番工夫。要先学中医经典著作,钻研中医基础理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学习上,速成是没有的。我不反对读《汤头歌诀》,但反对过 相似文献
4.
5.
6.
肝胃不和是一个症候群,它包括肝胃两经同时出现的症状,但有些肝胃两经同时出现的症候不一定都称为肝胃不和。为了了解中医所谓肝胃不和的含义、病机和治法,得先从肝谈起。中医的肝病主要有肝热、肝阳、肝风、肝火、肝气、肝郁等。对于这些病变产生和演变的机转,可以从肝的血和气两个纲领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温病的治法,主要有解表、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息风、滋阴、固脱等。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怎样应用这些治疗原则达到驱除病邪、调整气机、辅助正气,使病人恢复健康呢?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病因审病因,即是在治疗之前弄清引起温病发生的病邪性质,针对病邪性质,确立治疗原则,以驱邪外出。温病的致病主因是温邪,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以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戾气、温毒等。这些致病因素,既体现温病的特点,又各具特色。首先,有一定的季节性。风热病邪多发生在春季及应寒反暖的冬季(初冬),其致病初起 相似文献
10.
温病是外感温邪所引起的以急性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其病势急、发展快、变化多,临床症状表现错综复杂。若治疗不当,轻则病程迁延,重则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故治疗温病尤当慎重。本文仅就其治疗禁忌,作一简要介绍。1 温热病的治疗禁忌 1.1 忌辛温发汗:温热病是感受温热性质的邪气所致的温病。温(热)为阳邪,最易耗伤阴液,其与伤寒外感寒邪截然不同。其初起邪在卫分,多表现为无汗或少汗,这是由于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所致,治当辛凉透表。吴鞠通所云“辛凉清解之法,用意非在发汗,而在清透热邪,邪祛则营卫通,通则汗出而病愈”,叶天士所云“在卫汗之可也”,亦即此意。若无汗 相似文献
11.
12.
刘仕昌教授谈温病名家史志云主题词温病学说,中医学术,刘仕昌刘仕昌教授在诸多温病学家中,特别推崇叶天士、吴鞠通,认为:“温病的辨证纲要,主要是根据叶天士的‘卫气营血’和吴鞠通的‘三焦’学说”,而温病的治法,“是根据发病整个过程各种不同的症候转化而制定出... 相似文献
15.
1964年夏至1965年春,我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期间,有机会跟随秦老学习。他老人家除了定期门诊、查房、出诊、会诊外,还经常抽空为进修、实习医师作学术讲演。当时秦老已年逾花甲,但他为发展中医事业的坚强意志和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热忱,使我深受感动。韶光易逝,十七年时间过去了,如今重读当时在京随师学习笔记,字里行间,洋溢着老师精湛的中医学术水平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现特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