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血清TPSA水平及GS评分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卡方检验对比骨显像和MRI诊断骨转移的效能,ROC曲线分析TPSA及GS诊断骨转移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51.2%(65/127)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8.46%(64/65),特异性为98.39%(61/62),MRI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76.92%(50/65),特异性为96.77%(60/62),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高于MRI(12.045,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42,P>0.05)。骨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TPSA、G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SA≥31ng/mL时,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85.5%(曲线下面积为0.853,P<0.05)。GS≥8分时,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78.5%,特异性为71.0%(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5)。TPSA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血清TPINP和ICTP检测及SPECT和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52例,进行全身骨显像扫描.SPECT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患者取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并结合常规CT扫描进行分析.检测TPINP 和ICTP采用RIA药盒,计算采用log-logit或四参数数据处理模式.结果 乳腺癌术后SPECT骨转移率为19.4%(48/252),48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123个;乳腺癌术后CT骨转移率为11.9%(30/252),30例骨转移患者发现病灶53个.SPECT和CT的转移率、病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5和χ2=41.386、P<0.01).血清TPINP和ICTP水平在SPECT阳性组明显高于SPECT阴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1和t=8.799,P<0.01).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CT显像比较对乳癌术后骨转移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全身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TPINP作为骨形成标志物、ICTP作为骨吸收标志物能在早期出现变化,对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全身显像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相互补充,乃肿瘤诊断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99m)TcO_4~-唾液腺显像与常规MRI和CT在评价腮腺Warthin's瘤中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临床疑诊腮腺Warthin's瘤的患者进行~(99m)TcO_4~-唾液腺显像,同时对其中61例患者进行腮腺CT或MRI检查(以下简称常规检查组),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得出各自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比分析~(99m)TcO_4~-唾液腺显像组与常规检查组诊断的准确性,并用χ~2检验对比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99m)TcO_4~-唾液腺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85.19%、92.31%、88.46%,常规检查组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8.26%、53.33%、65.00%、19.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中~(99m)TcO_4~-唾液腺显像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常规检查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496。结论:~(99m)TcO_4~-唾液腺显像诊断腮腺Warthin's瘤准确性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NPC)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NPC 679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其中82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 结果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有转移者295例,骨显像阳性率43.4%.骨显像发现转移病灶189个,而同时X线检查仅为56个. 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NPC骨转移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有无各占半数,骨显像阴性病例中有16%伴有明显骨痛,NPC患者有无骨痛症状均应常规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NPC)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NPC679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其中82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有转移者295例,骨显像阳性率43.4%。骨显像发现转移病灶189个,而同时X线检查仅为56个。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NPC骨转移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有无各占半数,骨显像阴性病例中有16%伴有明显骨痛,NPC患者有无骨痛症状均应常规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4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与CT强化检查,依据PET/CT与强化CT图像对患者的术后吻合口是否复发及是否存在转移进行分析.最终以再次手术或活检病理学进行确诊,对比18F-FDG PET/CT检查与CT强化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4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最终诊断2例有复发无转移,19例有转移无复发,11例既有复发又有转移,10例既无复发也无转移.PET/CT对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虽高于强化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强化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传统强化CT,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诊断前列腺癌(PCa)和全身骨显像对PCa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探讨PSA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诊断PC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PCa患者和1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SA和全身骨显像结果,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确诊标准,骨显像结果依照5分法评分(0分:骨显像正常;1分:骨良性病变可能性大;2分:不确定;3分:骨转移可能性大;4分:骨转移明确).比较t-PSA、f-PSA和全身骨显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域值点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t-PSA、f-PSA和全身骨显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37和0.948,最佳域值点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7.6%、78.6%;84.8%、42.9%,90.0%、82.6%.结论:血清PSA检测联合骨显像可有效地诊断PCa,排除高PSA水平良性病例,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检查.  相似文献   

8.
晚期肿瘤80%会出现骨转移,以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最为常见。同其它影像学方法(如X线、CT、MRI等)相比,^99mTc—MDP骨显像具有早期诊断、一次性全身骨骼成像及灵敏度高的特性,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简便、无创和安全的显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了 124 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TSGF三种肿瘤标志物,应用SPECT对所有患者全身进行骨扫描检查,以明确有无转移.结果:124 例患者中38 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A15-3、CEA、TSGF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78%、80%和82.1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1%、86.74%和84.29%.结论:CA15-3、CEA、TSGF具有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而联检肿瘤标志物结合全身骨扫描可以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检测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4例分为两组,A组58例,行PET/CT检测,B组56例,行MRI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1)A组的初诊阳性率,治疗后的转移/复发率以及代谢异常率分别为17.24%、44.83%和37.93%,与B组的10.71%、50.00%和21.43%均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100%、100%和84.62%,均高于B组的52.94%、72.73%、75.00%和50.00%,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检测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单发阳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提示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患者,行SPECT/CT局部断层显像,得到局部SPECT、CT及融合影像。阅片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独立进行,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结果及6个月以上的影像随访为"金标准"。结果在921例患者中,161例诊断为肿瘤骨转移(17.5%),4例诊断为原发骨肿瘤(0.4%),2例诊断为骨髓瘤(0.2%),5例诊断为骨结核(0.5%),689例诊断为良性病变(74.8%),59例诊断为外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4%),1例诊断为许莫氏结节(0.1%)。肿瘤骨转移病例共161例,其中颈椎9例(5.6%),胸椎46例(28.6%),腰椎82例(50.9%),骶椎24例(14.9%)。按部位分类,颈椎病变共30例,肿瘤骨转移9例(30%);胸椎病变共224例,肿瘤骨转移46例(20.5%);腰椎病变共606例,肿瘤骨转移82例(13.5%);骶椎病变共61例,肿瘤骨转移24例(39.3%)。结论99Tcm-MDP SPECT/CT同机融合骨显像,对常规全身骨显像单发阳性病灶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显示了该病灶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影像特征,显著降低了骨显像中椎体单发阳性病灶的假阳性率,在脊柱单发阳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全身前后位SPECT骨显像、CT扫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生共同做出诊断,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阳性检出率46.7%(28/60),CT阳性检出率28.3%(17/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阳性检出率55.0%(33/60).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与SPE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骨侵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检测敏感性与单纯SPECT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早期检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与单纯SPECT显像或单纯CT显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良恶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疑似脑肿瘤的患者行99Tcm-MIBI SPECT显像,CT显像及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出以上三种方法对脑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将融合显像结果分别与单一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SPE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 =4.383,P<0.05)、特异性(x2=3.949,P<0.05)、准确性(x2=8.073,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CT融合显像与单纯CT显像相比,灵敏度(x2=5.543,P<0.05)、特异性(x2=5.100,P<0.05)、准确性(x2=10.497,P<0.0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较单一显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ECT全身骨显像、血清tPSA水平、fPSA/tPSA比值及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并研究其发生骨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以核医学SPECT全身骨显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了体外放免法测定的10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血清fPSA/tPSA比值及全身骨显像和病理分级。结果:107例前列腺癌患者:49例发生骨转移,占45.8%(49/107),其中不同病理分组之间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化程度越低,骨转移发生率越高;随着tPSA水平的升高,骨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血清tPSA(4~40)ng/ml时,采用fPSA/tPSA比值,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血清PSA水平及fPSA/tPSA比值有一定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骨转移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颅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伴颅骨病变的骨外原发肿瘤患者81例(11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其中25例(40个病灶)行颅骨SPECT显像,43例(66个病灶)行头部异机CT或MR I显像,12例(19个病灶)行颅骨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所有图像均由至少两名医师判读,判读结果与最后诊断符合者,为"符合"。计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在鉴别颅骨病变中的符合率。各种方法在良/恶性病灶诊断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的总符合率优于其他方法。在判定良性病灶时,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与其他方法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率优于其他方法;在判定恶性病灶时,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显像与全身骨显像、骨SPECT显像存在显著性差异,符合率优于二者。SPECT与低剂量CT融合骨显像在鉴别诊断颅骨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结合局部SPECT/CT在诊断椎体良恶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52例椎体骨折患者的骨扫描及SPECT/CT资料,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间的差异。结果骨扫描发现78.8%(41/52)的患者伴有椎体外病灶,但良性组出现病灶的人数明显少于恶性组;SPECT/CT发现恶性组椎体出现骨质破坏及椎弓根异常浓聚的人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对于结核及甲旁亢患者骨扫描及SPECT/CT缺乏特异表现。结论虽然骨扫描及SPECT/CT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非常适合脊柱骨折病人的筛查及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A19-9、CA125、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检测对肺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腺癌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行CA19-9、CA125、CEA、CYFRA 21-1检测以及骨显像检查,对比骨转移患者与非骨转移患者四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情况及阳性分布.结果 骨显像阳性患者血清中CA19-9、CA125、CEA以及CYFRA 21-1四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以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骨显像阴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肿瘤标志物从正常浓度到1~3倍浓度再到大于3倍浓度患者的骨显像阳性率呈阶梯式上升.结论 CA19-9、CA125、CEA以及CYFRA 21-1四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阳性率均较高,可在监测肺癌骨转移时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了联检血清VEGF、CA15-3、TSGF及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法检测了8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A15-3、TSGF这三种肿瘤标志物,应用SPECT对既有患者进行了骨扫描检测,以明确有无转移。结果:8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A15-3、TSGF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32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组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CA15-3、TSGF水平结合全身骨扫描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