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笔者遇到儿童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对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80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完全缓解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实施全反式维甲酸、全反式维甲酸的联合用药方案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病率约为2.76/10万。在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占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在儿童至35岁以下的人群中占第一位。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现对我院45例伴特异性融合基因的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亚型(M4EO)3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特殊类型,英、美、法(FAB)血液病协作组将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等7型.近年来,随着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本病在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俗称“血癌”,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临床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常并发感染、发热、严重出血,死亡率较高。自1996年来,由于我院黄世林教授与国内血液病工作辛勤的研究,采用化疗、中药、生物等综合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完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毒副作用。方法:对本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维甲酸过程出现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大。本组40例,35例完全缓解,3例死于脑出血,2例放弃治疗,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维甲酸应用过程中的情况,减少毒副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维甲酸和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的成功,成为分子靶向性治疗的典范.本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纲  陈蕾  焦志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03-1204,1207
目的探讨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α)定量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治疗后完全缓解及复发时PML-RARα进行定量检测,分析不同阶段其变化程度,并与同阶段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1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时PML-RARα均为阳性,完全缓解阶段转为阴性或定量结果呈逐渐下降趋势,当复发时PML-RARα再次并早于细胞形态学和染色体分析出现阳性,且定量结果明显高于初发阶段。结论 PML-RARα定量检测可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及提示复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关林 《新医学》1996,27(3):160-16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现代治疗──血液系统疾病(6)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孙关林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常伴凝血功能障碍,以出血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并伴t(15;17)特异性核型异常和PML/RAR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双诱导组(亚砷酸联+维甲酸)、维甲酸组、常规化疗组,观察各组白细胞总数、早幼粒细胞、缓解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双诱导组治疗1周后早幼粒细胞比率、白细胞总数、CR与维甲酸组、常规化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短期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发病率约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张斌  胡玉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4-516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类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可使我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5a无病生存率达到94.7%。但在治疗过程中5%~27%的患者可并发亚砷酸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冯四洲韩明哲邱录贵李成文邹德慧韩俊领姜容严文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约75%。全反式维甲酸(ATRA)用于APL诱导缓解治疗后,CR率上升至90%左右。然而单用ATRA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骨髓中有大最异常早幼粒细胞积聚并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白血病类型,在FAB分型中属M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以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特征。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和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于进行治疗并取得显疗效的人类恶性肿瘤。自从1986年我国首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以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断有新药被证明对APL治疗有效,APL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使APL成为第一种公认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胡炯沈志祥仇倩瑶王学锋王鸿利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常见临床症状。通常认为APL的出凝血异常主要是并发DIC,但近年的研究提示,纤溶系统异常是APL另一主要特征。我们通过了对纤溶指标的系统检测和动态观察了...  相似文献   

1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见并发症。APL最大的特征是威胁生命的出血。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引起促凝活性增强和高纤溶状态,原发性纤溶在APL患者的出血中起一定作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可显著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率及出血死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多种新的治疗药物的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呈现多样化,疗效也显著改善。本文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巩固治疗及复发和难治性病例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DIC颅内出血,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仅有诱导分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凝血障碍及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药物治疗中发生类白血病反应1例。患者在抗风湿药物治疗中出现腹泻、发热及粒细胞缺乏等表现。外周血象表现为核左移,见2%早幼粒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早幼粒细胞迭41%。分析病例及文献,本例属于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也符合骨髓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