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置管静脉输注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我科12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分为两组,1组74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2组50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结果:PICC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CVC。结论:PICC和CVC置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长期输液或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在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置管(CVC)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减轻了CVC穿刺置管的并发症.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减退,血管壁硬度增加,若长期反复静脉穿刺,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对需要长期输液,特别是肿瘤化疗及静脉营养(TNP)的老年患者,PICC能为其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为治疗和抢救赢得时机.我院与2008年9月~2010年12月对100例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行PICC置管术,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密集化疗因静脉反复多次受化疗药物毒性作用,使外周静脉阻塞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致药物外渗,造成局部血管与软组织损伤,甚至坏死,其临床发生率可达48%[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经患者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结果 108例患者中102例一次穿刺成功,6例第二次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8~192d,化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4例,无1例出现渗漏性损伤.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而护患双方的共同参与才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及时输入,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对肿瘤患者血管的破坏.方法 对22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上述方法避免了患者反复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和局部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局部损伤,保证了患者按时治疗.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更好保护血管,保证化疗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无痛、安全、有效并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二者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劣,就二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日—2012年1  相似文献   

9.
徐媶  奚艳  吴小梅  汤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5-886,889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55例)和CVC组(50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平均穿刺时间少于CVC组;PICC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长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满足了老年危重患者治疗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均为临床较成熟,较常用的置管方法,但对于骨髓移植病人,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应选择感染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的置管方法,所以建议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1.
严正蓉  唐晨曦 《西部医学》2013,25(8):1264-126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置管患者导管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66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员满意度和患者导管自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病员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02),试验组导管自护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临床路径用于PICC护理管理,规范了护士护理行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柏散与喜疗妥软膏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PICC相关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双柏散水蜜制剂外敷,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65%,总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在治疗24h后各治疗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12 h治疗时点疼痛评分虽亦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24 h、36 h和48 h时点的静脉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在72 h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柏散外敷治疗PICC相关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喜疗妥组,且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77-79+84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胆道闭锁行腹腔镜Kasai术病例共57例,按术后是否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分为PICC组(研究组)26例及非PICC组(对照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静脉炎发生率、胆管炎发生率、术后黄疸消退率、患儿家长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炎发生率、胆管炎发生率、术后黄疸消退率、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闭锁患儿术后留置PICC,能减少术后静脉炎及胆管炎等并发症,有利于术后退黄,并能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封管方法在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美国巴德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的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选择SAS法(S:生理盐水10 ml,A:给药,S:生理盐水10 ml);观察组采用SASH法(S:生理盐水10 ml,A:给药,S:生理盐水10 ml,H:50 U/ml肝素盐水10 ml)。置管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情况和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两种封管方法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为19.61%,而观察组仅为3.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指标APTT [(35.02±4.95) s、(33.98±8.95) s]和PT [(13.05±1.82) s、(13.35±1.02) s]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小板、粒细胞明显降低和出血倾向。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行SASH封管法安全、效果好,可明显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效能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00例,2012年5月前纳入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及以后纳入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ESCA表的自护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疾病健康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自我效能量表不适症状管理、自我护理任务管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依从性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最大流速变化值、月均非计划性导管维护次数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认知行为干预、互动自我护理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期间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效能,降低导管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50-53,7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或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上臂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观察贵要静脉使用情况、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3%、97.8%、99.3%比80.0%、77.8%、8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5、6.843、4.283,P〈0.05)。两组穿刺静脉及导管末端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9、4.375,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162±20)d比(124±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4,P〈0.05)。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且导管异位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齐全有效的输液方法,其安全留置和成功穿刺同样重要。文中旨在探讨PICC导管维护的方法,提高维护质量。方法对225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四步法"导管维护评估流程、"五步骤"导管维护的处理流程及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结果 225例患者中除1例因皮肤过敏拔管、3例因中途放弃治疗拔管外,其他未出现因维护不当引起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维护流程口令化可增强导管维护操作性,利于标准流程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封管液对白血病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应用PICC置管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0.9%生理盐水作封管液,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含肝素钠50 U/L)作封管液.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穿刺点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PICC管的堵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要求,可代替肝素盐水封管,以减少PICC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injection liquids to seal trochars in patients with ieukemia b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Methods Sixty cases of ieuk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as adopted to seal the trochars, while for the control group,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ntaining heparin sodium (heparin sodium 50 U/ml) was adopted. The sealing effects of these two kinds of injec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ate of the puncture ( P < 0.05 ). 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rate of phlebitis or the rate of blockage ( P > 0.05 ). Conclusions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may presrve extracellular fluid volume and osmotic pressure. Therefore, 0.9%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an replace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ntaining heparin sodium ( heparin sodium 50 U/ml) in order to seal venous trochars for neonates and to minimize the hemorrhaging at the punctu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乳腺癌化疗的应用比较,为乳腺癌化疗选择理想深静脉通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2年1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244例,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139例)及TIVAP组(105例)。对两组患者在置管操作时间、置管长度、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12.63±8.03)min]明显少于TIVAP组[(33.84±11.74)min],PICC组置管长度[(42.85±2.48)cm]长于TIVAP组[(11.76±0.70)cm],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置管总成功率均为100.00%,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09%(128/139),二次置管成功率为6.47%(9/139),三次置管成功率为1.44%(2/139);TIVAP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8.57%(93/105),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1.43%(12/105);两组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异位发生率(9.35%)、静脉炎发生率(9.35%)及导管堵塞发生率(4.32%)均高于TIVAP组(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VA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PIC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5.9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VAP比PICC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可靠,可作为乳腺癌化疗理想深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