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以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形成基础。结果:32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8例,结肠型1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包括:慢性阑尾炎(4例),肠道腺瘤样息肉(9例),胃肠道间质瘤(8例),错构瘤(2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5例),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1例)。直接征象:靶征32例,伴肾形征16例、彗星尾征15例、双肠管征7例。间接征象:32例套叠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其中,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后腹膜淋巴结影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肠套叠为少见的急腹症,多数由肿瘤引起。影像学检查主要靠钡剂造影和CT检查,常规X线腹部平片及超声检查可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征象,但难以定性,更无法判定肠套叠的病因。因此正确认识分析肠套叠的钡剂造影表现及CT特征,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现将我院近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成人肠套叠分析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套叠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20例小肠套叠中小肠-小肠套叠15例,小肠-结肠套叠5例。CT表现直接征象有:靶形征10例,彗星尾征或肾形征7例,漩涡征3例。间接征象有:肠壁增厚12例,肠腔扩张16例,肠梗阻16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等。20例小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原发癌8例,转移瘤4例,淋巴瘤3例,息肉2例,平滑肌瘤1例,美克尔憩室1例,阑尾炎1例。结论:螺旋CT对小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和CT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结果:CT诊断正确者6例,误诊为肺癌8例,结核瘤5例,球型肺炎1例,虽然CT对炎性假瘤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但肿块对于肺的外周,有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边缘,局限性胸膜增厚、尖角征、平直征,肿块与邻近胸壁之间有低密度影及均匀强化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意义。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并结合肺内感染病史能提高肺炎性假瘤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SCT在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原因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CT诊断2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均使用GE LightSpeed 16层、32层多层螺旋CT设备行CT检查,其中增强扫描15例,平扫7例,并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成像。并将术前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22例肠套叠中,小肠-小肠型肠套叠5例,回-结肠型肠套叠11例,结-结肠型肠套叠6例。有18例行手术治疗,未手术治疗4例。CT诊断有导入点肠套叠14例,无导入点肠套叠5例。MSCT发现单独或能与水肿肠壁相区别的实质性肿块,是诊断有导入点的肠套叠可靠征象。CT诊断肠套叠的典型征象是肠腔内的肠腔,表现为靶征、腊肠或肾形征及慧星尾征,伴有或不伴有系膜脂肪或血管进入。20例患者通过手术及肠镜获得病理结果(腺癌10例,腺瘤样息肉4例,淋巴瘤2例,小肠异位胰腺1例,慢性回结肠肠炎3例),2例自行缓解患者无病理结果。结论 MSCT正确诊断有无引起套叠的导入点及套入长度,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例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螺旋CT征象,以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分型。结果小肠套叠型10例,回-回-结肠型2例,回-结肠型3例,回-结-结肠型1例,结.结肠型4例。20例成人肠套叠,在套叠头体部发现肿块状改变,分别呈分层状靶形肿块改变9例,肾形肿块10例,不规则肿块改变6例,套叠尾部彗星尾征改变8例,套叠体尾部双肠管征6例(30%)。尾部其他表现6例。肠腔内见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影15例。不全性肠梗阻3例,肠壁增厚7例,近侧肠腔扩张4例,腹水1例。肝脏及骨盆转移各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体尾部双肠管征为特征性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成人肠套叠,并对其CT平扫及7例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均可见套叠头体部呈现分层鞘状软组织影,其中8例见“靶征”,2例见“腊肠征”,2例见“肾形”,1例见不规则肿块改变;7例增强扫描时可见肠壁的各种形态改变,诸如有无缺血水肿、坏死,并判定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征象。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p16缺失/突变与周围型肺癌CT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抑癌基因p16缺失/突变的检测,并将其与鳞癌和腺癌的病理表现、CT表现相联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CT征象。资料与方法:63例肺内肿瘤样病变,行普通CT和HRCT检查。利用PCR-SSCP法检测病变p16 exon2缺失/突变。结果:鳞癌和腺癌间p16 exon2缺失率/突变率无差异。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者p16exon2缺失率/突变率明显增高(P<0.05);有短毛刺、棘突、空泡征、胸膜凹陷、灶周短线影的鳞癌和腺癌p16 exon2缺失率/突变。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结论:鳞癌和腺癌p16缺失/突变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16缺失/突变可作为评价肺鳞癌和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具有棘突者p16缺失率/突变率明显增高,是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最有诊断价值的征象,其次为短毛刺、空泡征、灶周短线影和胸膜凹陷征。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脓肿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方法:对22例患者30个病灶的螺旋CT平扫、动脉、门脉期扫描征象及相关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脓肿在螺旋CT扫描征象上具有多样性,其CT征象与肝脓肿所处时期密切相关。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同时,对判断肝脓肿的病理过程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人肠套叠,并对其CT平扫与增强扫描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CT表现为肠腔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其中5例见"靶征""、肾形",1例见"腊肠样影",2例见"慧星尾征";增强扫描时可见肠壁的各种形态改变,诸如有无壁内肿瘤、有无缺血水肿、坏死,并判定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征象。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MSCT)直接征象和轴位薄层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成人肠套叠的MSCT直接征象,并比较应用轴位薄层结合MPR与单纯应用轴位厚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应用轴位厚层显示靶征6例,双肠管征5例,不典型征象如狗嘴征、"8"字征和香蕉征共6例,肿块征4例,血管卷入征10例;确诊肠套叠13例(13/21,61.9%)、原发病13例(13/21,61.9%).采用轴位薄层结合MPR显示靶征14例,双肠管征18例,肿块征3例,血管卷入征15例;确诊肠套叠19例(19/21,90.5%)、原发病15例(15/21,71.4%).轴位薄层结合MPR较轴位厚层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其原发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征、双肠管征和血管卷入征是成人肠套叠的特异性直接MSCT征象;轴位薄层结合MPR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胆脂瘤性中耳炎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CT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乳突根治术证实的13例中耳胆脂瘤CT及常规分层片上所见征象,并分别与病理对照各征象的显示率。结果:在CT上显示的中耳胆脂瘤的病理改变为:(1)中耳窦腔内瘤影;(2)瘤周围低密度圈;(3)中耳窦腔骨缘模糊、硬化;(4)中耳窦腔,特别是鼓窦入口扩大;(5)听小骨链破坏。在常规分层片中上述征象显示率明显为低。结论:CT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检查,且能为手术提供有益而详细的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3.
成人前列腺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美国报告前列腺肿瘤死亡中,肉瘤仅占0.09%,占前列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1%以下,国内报告发生率略高,为了加深对该病的CT征象的认识,笔者报道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前列腺肉瘤2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其CT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性小肺癌(small peripheral lung cancers,SPLC)的CT表现、病理基础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SPLC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将叮征象与20例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要盯征象:深分叶53.8%(23/42);毛刺征73.8%(31/42),棘状突起45.2%(19/42);血管集束征33.3%(14/42),与良性结节对照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次要征象:空泡征21.4%(9/42),支气管充气征14.3%(6/42),仅见与肺癌组。CT增强为中度以上强化(92.9%,13/14)。结论:CT尤其是HRCT能充分显示SPLC的内部特征、边缘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CT征象与病理密切相关。深分叶征是SPLC的基本征象,在此基础上出现其它征象有诊断意义,CT增强有助干SPLC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运用使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客观。结论: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运用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部巨大肿块的CT定性诊断及定位诊断。方法:回顾分析73例腹部巨大肿块CT征象。结果:囊性病变18例,实质性病变40例,含脂肪的病变15例;腹膜前占位性病变30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43例。结论:CT检查是对腹部巨大肿块作定位、定性诊断重要的必不可少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CT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用于前列腺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前列腺癌(2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16例经临床证实)的CT征象,进行CT分期,12例行MPR重建,参照J-W标准对比CT分期与临床分期,结果:40例前列腺癌,CT表现前列腺正常2例,增大38例;前列腺内局限性病灶17例,病灶结节状,肿块状外突23例;病灶平扫低/低混密度27例(67.5%)/3例(7.5%),平扫等密度,增强后为低密度10例(25%0;钙化13例,侵及精囊腺,膀胱,直肠,盆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各11例,19例,9例、5例、6例,CT复合征象23例(57.5%)。C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2.5%,C、D期符合率为90%和66.7%,区分A/B期和C/D期的敏感性90%。结论:CT复合征象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3D-MPR有助于定位诊断,CT能较准确的区分A/B期和C/D期肿瘤,对C、D期肿瘤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及多平面重组(MPR)显示技术在成人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SCT检查的成人肠套叠19例(包括误诊1例)。比较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对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并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进行评分。结果19例中轴面MSCT诊断为肠套叠17例,后经MPR图像分析及结肠镜检排除1例,余16例诊断定位准确。有原发病变的肠套叠16例,MSCT检出12例,病变定性诊断准确9例。在肠套叠诊断与原发病变的诊断能力上轴面结合MPR图像与单独使用轴面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图像阅读者对MPR图像对轴面图像的附加诊断价值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42和3.58。结论MSCT薄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变有较高的检出及定性能力。MPR图像较轴面图像能获得更多信息,可以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着重探讨了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特点,并对产生这些征象的病理基础作了解释.成人肠套叠的CT特点为分层靶块,靶块形状取决于其长轴与层面间的角度,当靶块长轴与层面垂直时表现为园形或类园形肿块,倾斜相交或平行时表现为肾形、香蕉状或弹簧状肿块.研究结果表明,CT诊断肠套叠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50例脑囊虫病的CT征象,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CT对脑囊虫的诊断价值,为提高CT检查脑囊虫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各型的CT征象,及药物治疗后的CT表现,为临床提供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