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时应用油漆红褐色文身导致接触性皮炎表明主动致敏作用是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本文报道2例病例,一对同去巴里岛旅游的姐妹,在下背部文了临时的黑红褐色文身。两姐妹相继在文身处出现接触性皮炎,其中一人皮炎泛发。几个月后两姐妹在文身处均出现持续的色素沉着。斑贴试验显示两姐妹对对苯二胺(PPD)呈阳性反应。姐妹之一也显示对其他染发剂和多种有机染料有反应。对临时红褐色文身中PPD产生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对相关化合物有交叉反应及永久性皮肤改变是全世界日益增多的问题。永久性皮肤改变是对这种变应原的致敏作用产生的常见结果。…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次报道了一种染发剂中的3-硝基-p-羟乙氨基苯酚引发的接触性变态反应。当怀疑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时,p-羟乙氨基苯酚是最常用的筛检过敏原,但有时过敏原不足以诊断染发剂引发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例50岁妇女一生中首次发生严重头部皮炎及手部水疱性湿疹。作者应用欧洲标准系列进行斑贴试验。用化妆品过敏原的局部系列及理发师系列作补充。在最初的斑贴试验中,3d及7d时对镍阳性反应及对PPD的阳性反应。随后,将收集的患者自身头发应用可引发皮炎反应的染发剂染色后3d出现阳性反应。该物质已引发皮炎后,无论在对该物质的过敏反应前后再…  相似文献   

3.
对苯二胺(PPD)是氧化型染发剂中一种重要的成分,随着PPD染发剂的大规模生产及使用,PPD的引起的肾损害不断引起关注。PPD可以通过消化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内。苏丹、印度等国报道了大量口服PPD染发剂引起急性肾损伤的病例,且大部分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然而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PPD量较少并经过皮肤及角质细胞乙酰化解毒,因此导致肾损害的报道较罕见,很多研究仍在努力寻找长期皮肤接触PPD与慢性肾损害之间的关联。本文对PPD染发剂和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SOS/Umu 试验,对2 种市售氧化型染发剂,以及其中的2 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O2)和对苯二胺(PPD) 及两者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性的性质与来源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氧化型染发剂及主要组分对TA1535/PSK1002 菌株染毒2 h 后,检测其β- 半乳糖苷酶诱导率。结果:市售氧化型染发剂与实验室模拟试验的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其组分和混合物的SOS/Umu 间接试验( + S9) 均为阴性。实验室模拟试验中,PPD无直接遗传毒性,但空气氧化可使PPD直接致遗传毒作用的危险性增高;H2O2 有较强的直接遗传毒性作用且有剂量—反应关系(r= 0.981,P< 0.01) 。用不同浓度的H2O2 氧化相同浓度的PPD,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性有所增大(r= 0.981,P< 0.01) ;若用低浓度的H2O2 氧化不同浓度的PPD,排除混合物中残余H2O2 的可能性,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作用也明显增大(r= 0 .994,P< 0.01) 。结论:氧化型染发剂组分中的H2O2 以及PPD与H2O2 的氧化产物均具有直接遗传毒性作用;受空气氧化后,PPD遗传毒作用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染发剂是一种美发用品,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接触后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我院收治10例染发剂引起接触性皮炎,患者经脱敏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6.
诊断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标准程序是进行斑贴试验。由于其有一些缺点,因而研制一种新的体外试验系统将具有重大价值。区分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的基因转录产物有可能成为这样一种诊断工具的分子基础。本研究中,作者应用微阵列技术鉴定3例铬过敏患者中受变应原激发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 Cs)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与3例健康对照相比较。在含CrCl3浓度为100m g/L的PBM C培养物或单纯培养基中应用一种Affym etrix基因芯片分析其基因表达24h。患者中受变应原活化的PBM Cs与对照相比共有26个基因差异表达达2倍以上(P<0.01)。其中18例上调,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造口涂膜剂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皮肤涂抹法制造实验动物接触性皮炎模型,通过观察造口涂膜剂对实验动物病变皮肤的肿胀度、损伤程度、瘙痒程度的影响,对造口涂膜剂抗接触性皮炎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造口涂膜剂对动物的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的减轻皮肤肿胀、局部炎性反应及瘙痒反应.结论 造口涂膜剂在两个动物模型上的抗炎、止痒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亚琴 《河北医学》2003,9(4):373-373
染发剂是一种美发用品 ,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 ,仅有少数人接触后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接触部位表现为 :红斑、丘疹、丘疱疹 ,严重时红肿明显 ,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我院收治 10例染发剂引起接触性皮炎 ,患者经脱敏治疗及护理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简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0例 ,男性 3例 ,女性 7例。年龄 19~ 5 7岁 ,平均年龄 32 .6岁。 2 0岁以下 1例 ,2 0~ 39岁 6例 ,4 0岁以上 3例。住院时间 :最短 2d ,最长 12d ,平均 6.3d。 10例中 ,职员 3例 ,从事美发工作 2例 ,服务员 2例 ,学生 1例 ,教师 1例 ,无业 1例。接触染发剂…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染发剂成分的接触性过敏是一种熟知的疾病,见于染发顾客和具有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美发师。调查表明即使对染发剂发生很严重的皮肤副反应的顾客,也很少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染发顾客中染发剂引起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尚不清楚。目的:在一群体样本中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以确定染发剂引起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方法:从丹麦成人群体中抽样出有代表性的随机样本(n=4000)。针对染发剂的皮肤副反应进行面对面问卷,皮肤副反应既包括典型的过敏性湿疹反应如发红、脱屑和瘙痒,又包括前额和面部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问卷应答率为65.2%。结果:共有18.4%的男…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①研究对象:面部接触性皮炎组100例,均为女性,年龄17~43岁,平均29.4岁.病程3 d~10年,平均18.8个月.其中伴有皮肤瘙痒症15例,支气管哮喘8例,过敏性鼻炎5例,慢性荨麻疹5例,呈季节性发病或加重10例,长期用糖皮质激素霜剂15例.对照组50例,女性,年龄17~40岁,无面部接触性皮炎病史,无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受试者分别为学生、教师及部分战士.两组受试者均为自愿.在接受试验前一周及观察过程中未用过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及其它抗过敏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非甾体抗炎药酮洛芬被广泛用于局部治疗。在瑞典,酮洛芬自1995年即用于局部治疗。含有酮洛芬的局部用制剂引发的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通常包括严重的湿疹反应。酮洛芬来源于丙酸,也是一种苯甲酮的替代制剂,因而结构上类似于非诺贝特及以苯甲酮为基质的遮光剂。在最近两年中,有35例患者因用含酮洛芬凝胶剂后发生可疑光变态反应或变应性反应就诊于作者所在科室。应用光斑贴标准系列、含酮洛芬凝胶剂及其组分、非诺贝特,苯甲酮-3,苯甲酮-10及苯甲酮-4进行斑贴试验。35例患者发生酮洛芬光变态反应,2例患者同时对酮洛芬发生接触过敏。上述…  相似文献   

12.
一、雷公藤对实验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雷公藤对豚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实验结果根据肉眼观察皮肤反应、光镜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真皮上层单一核细胞反应的强度综合判定.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给药)雷公藤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后2组豚鼠均于皮试前5日至后3日分别喂予雷公藤煎剂每日5g/kg或地塞米松每日4mg/kg.全部豚鼠在其颈背部滴加10%DNCB—丙酮溶液0.02m1,每日一次,连续3日,致敏豚鼠.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和遗传过敏性皮炎等5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6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分析。结果:H1受体阻断药联合雷尼替丁治疗22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H1受体阻断剂治疗78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0.51%,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中5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有效率依次为荨麻疹97.06%、药疹94.64%、接触性皮炎88.24%、湿疹85.00%、遗传过敏性皮炎84.62%。结论:经观察雷尼替丁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秘鲁香胶树脂(M P;秘鲁香脂)是一种局部治疗烧创伤的天然树脂。M P提取物及馏出物通常广泛用于化妆品中且经常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程度被认为是对香水发生变态反应的标志。作者对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间接受斑贴试验的863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共有50例患者对M P呈阳性反应。因而,患病率为5.79%,男性(7.32%)稍高于女性(4.91%)。去年,在所有公布的研究中对M P敏感的患病率呈现明显增加。作者观察到患病率的增加以年长患者为著。其敏感性与发生郁滞性皮炎后应用局部药物有关。在作者研究地区对M P发生变态反应的频率很高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有潜在接触致敏性的化学品,其曾经导致了接触性皮炎的流行。近来,欧洲引进一种新的防腐剂,其仅含有甲基异噻唑啉酮(MI)而不含甲基氯异噻唑酮(MCI),并被用于诸如涂料、胶水、化妆品等产品中。本文描述了含MI和MCI的防腐剂引发的工厂内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暴发。工厂内14名涂料工人中4名发生了MI引发的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均对MI和MCI/MI呈阳性反应,且对MI的反应强于MCI/MI,表明MI为主要致敏剂。MCI/MI混合物仍被广泛使用,因此将来还能见到各种暴露与致敏现象。本文资料显示MI为一种潜在的刺激物,并可能导致人类接触性变态反应。这种添加在化妆品中并可能被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所接触的防腐剂是否安全需仔细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染发剂对豚鼠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用市售染发剂涂抹豚鼠皮肤制作染发剂的皮肤慢性损伤动物模型,统计豚鼠的体重变化,以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皮肤表皮和真皮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在8000~20000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器都出现不可逆转损伤.结论:50%、100%浓度的染发剂可导致豚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发生不可逆病理改变,以及豚鼠的生长抑制等全身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研究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PPD、H2O2对大鼠皮肤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氧化型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PPD)与双氧水(H2O2)作为染毒剂,分别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染毒,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产物14C-亚麻油酸,3H-胸腺嘧啶(3H-TdR),3H-亮氨酸(3H-Pro)分别进行掺入,用LS-1000液体闪烁仪给予cpm值的测定.通过单细胞凝胶电冰测定对角朊细胞DNA损伤.结果:用PPD、H2O2及PPD-H2O2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分别染毒12h后,跟对照组相比,发现在10~80μg/ml的剂量范围内,对角朊细胞脂质的合成、角朊细胞DNA的合成、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及对角朊细胞的DNA断裂均有一定的影响,且染毒剂的浓度与cpm值、彗尾长度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PPD、H2O2可能对机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手背嗜中性皮炎是新近提出的皮肤疾患,临床表现类似斯威特综合症,其特征为手背部单发性红斑、脓疱、血疱。文章报道1例57岁男性患者,接触化肥后手背部出现单发的皮损。嗜中性皮炎的文献报道不多,病因不清。本例患者的诱因与接触化学肥料有关。接触化肥后手背部嗜中性皮炎1例@Aydin F.$Ondokuz Mayis Dept. of Dermatology, 55139 Kurupelit/Samsun, Turkey @Senturk N. @Yildiz L. @崔荣  相似文献   

19.
变态反应性疾病周围血多形核白细胞超微结构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5~1988年运用透射电镜检查5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和他们中7个家系成员周围血多形核白细胞(PMN)超微结构,对PMN的颗粒作了定量研究,探讨PMN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50例患者,男女各半。病种:特应性(Atopy)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异位性皮炎)、药疹、结缔组织病、无疱疮、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和嗜酸性细胞增高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豚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用改进的ATP酶细胞化学方法染色连续观察表皮郎格罕氏细胞(LC)的动态变化。在变态反应接触性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