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急性中毒群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参与。方法设计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中毒后就诊时间、就诊方式、毒物类型、接触毒物途径及场所、中毒原因、处置和去向等主要内容。所有急性中毒患者的资料由急诊医师详细填写。结果本地区急性中毒的发病最高的年龄段为20-29岁,女性245名,占55.1%,中毒常见的职业分布依次为:农民、城镇居民、外来务工者、学生等。农药中毒主要发生于7~9月,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6~8月,而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于12月到次年2月,药物中毒及其他化学品毒物中毒在各时间段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患者接触毒物后就诊时间为15min到6天不等。主动来院者占25%,被他人强制送医院者占75%。镇静安眠药中毒位居所有中毒原因之首,其他依次为一氧化碳、农药中毒、酒精中毒和食物中毒。接触毒物途径最常见为经口消化道75%,有意中毒者比例高达70%,84%病人经急诊处置后回家,约16%的中毒者需留院观察和进一步治疗,2天至10天出院;住院治疗者中死亡15人,急性中毒死亡率为3.4%。结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我院急性中毒就诊患者群体以农药中毒的比例偏高,并且此类中毒死亡率高。因此研究清除胃肠道毒物方法,提高急性中毒的救治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2556例急性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及我区其它7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诊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诊断及转归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2556例急性中毒患者中,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占38.75%)。男女比为1∶1.15。中毒患者职业排位分别是农民工、个体开业、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52.86%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7.05%。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3.78%)。前6位的中毒原因依次是酒精、一氧化碳、镇静催眠药、有机磷农药、鼠药、食物。第一位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99.09%的患者治愈或好转,病死率为0.91%。结论急性中毒仍严重危害着我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应根据我区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中毒的管理、干预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综合性基层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中毒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治情况、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534例,占急诊患者总数4.12%,男女比为1:1.02,主要集中于30~39年龄组(占24.7%),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34.6%),其他依次为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其他化学物质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以1~2月、8月、12月相对较多,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0.6%),中毒患者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6.1%),其他依次为城镇居民、个体从业者、无业人员、学生等,94.6%患者治愈出院,3.4%死亡。结论:青年人与农民是县级市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毒物种类以农药、药物、酒精、一氧化碳、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为主,中毒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摄入,中毒季节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和分析梅州地区急性中毒原因与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本院急诊科室收治559例急性中毒患者,男230例,女329例,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38.7±5.9)岁,主要集中于21~40岁。中毒患者直接来本院就诊448例(80.1%),由外院转诊111例(19.9%),农村患者多于城镇患者。急性中毒患者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待业人员居多。中毒时间集中于1~2月、5~6月和11~12月。中毒途径中口服中毒比较常见,占67.5%。自杀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因家庭纠纷、恋爱婚姻等问题自杀的患者较集中。主要毒物为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和酒精。有机磷农药与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女性病例数明显多于男性。酒精中毒患者,男性病例数显著多于女性。559例急诊中毒患者,痊愈出院462例(82.6%),病情好转出院78例(14.0%),死亡19例(3.4%)。结论:根据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应对策略,从而降低中毒发生率及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董时广  谭琪珍 《河北医学》2011,17(3):397-399
目的:观察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探讨急性中毒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10年10月我院256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从患者中毒类型、侵入途径、性别、救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毒类型方面,药物是主要中毒物,其次是CO和酒精中毒;中毒原因方面,自杀是最常见的中毒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315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315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2.33%o,男女比为1:0.84,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5.9%);毒物种类以酒精为主(占38.4%),其他依次为药物、食物、其他化学物质、农药中毒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5.1%);中毒原因有自杀意念者占39.0%,其余为误食、误吸等:98.1%患者治愈出院,1.9%死亡。结论迅速明确诊断是中毒抢救的基础,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进体内毒物的排泄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是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急性中毒注册登记表收集的信息资料,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诊疗结果、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本地区急性中毒诊治水平、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急性中毒注册登记表.对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登记,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接触途径、毒(药)物鉴定与否、处理措施、预后等信息。结果:3772例急性中毒病例以治疗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21-45岁为第一位高发年龄组(61.00%);学生为第一位职业类别(21.97%);女性多于男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为第一位(87.38%);毒物鉴定率仅7.34%。结论:急性中毒的预防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21~45岁的女性以及学生、商界人士群体:政府需加大对镇静催眠类药物及其处方的监管力度;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鉴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 954例,男女比为1∶1.23,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7.21%),此年龄组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63.41%、男36.5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6.31%)。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9.92%。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50.92%的中毒发生在家里。就诊时间>1 h者占66.25%,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31.2%。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7.89%)。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其他化学品中毒(不包括药物和农药),占中毒总数的52.58%,居中毒类型第2位的为药物中毒,占14.28%。前6位的中毒病谱依次是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苯二氮卓艹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剂中毒。97.68%的患者治愈出院,1.02%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的特点,掌握引起急性中毒的药物或毒物种类特性、中毒途径、临床表现等,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9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搜集我院近一年来急诊救治的急性中毒患者10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毒物类型、中毒途径、预后及计算患者入院时MEWS分值.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病危组、病重组及普通组三组患者MEWS分值.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女性患者仍多于男性;年龄中青少年组和青壮年组占比较大;毒物类型中农药中毒和药物中毒占比较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中毒为常见,但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途径;死亡病例5例,占4.85%,其中百草枯中毒1例,有机磷中毒2例,气体中毒2例.病危组患者MEWS分值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随社会发展而改变,MEWS计算方便快捷,适用于急性中毒患者即时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毒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报道了吉林大学第四临床医院急救中心各种急性中毒事件的研究结果,通过统计中毒事件的毒物类型、侵入途径、患者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患者职业分布、急性中毒抢救时间分析、急诊救治方法等,分析我院急诊科各种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影响ICU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下一步防治急性中毒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方法选择560例ICU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设计相关统计调查表,基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年龄、毒物类型和途径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其中男性中毒患者220例,女性中毒患者340例;30岁以下中毒患者380例,30岁以上中毒患者180例;农村居民中毒410例,城市中毒患者150例;农药中毒300例,一氧化碳中毒220例,其他中毒40例;消化道中毒380例,其他途径中毒180例;可见,女性中毒患者明显高于男性(P<0.05),农村居民中毒患者高于城市中毒患者(P<0.05),主要中毒途径为消化道与呼吸道,中毒人群主要为中青年。结论患者中毒距入ICU时间、呼吸道途径以及未进行院前急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应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各种急性中毒的发病特点,探讨急性中毒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3例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3例中,男女之比1∶1.18;涉及毒物8类,主要是酒精中毒、农药中毒,其次是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以城镇病人为多,农药中毒以农村病人为多;中毒途径以口服吸收中毒为主;本组死亡2例。结论急性中毒的发病人群、中毒原因、种类、地域、途径有其各自特点。加强毒物管理,强化人群的身心健康教育,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是减少中毒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基层临床医生对急性中毒救治的技术水平是降低急性中毒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010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标准化急性中毒登记表,了解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方法:设计标准化的急性中毒登记表,并在1998年1月到2001年12月对急性中毒的急诊病人进行登记;利用已开发的急性中毒信息管理软件对1010例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前瞻性、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10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以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年龄以20-45岁为急性中毒第一位高发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失业人员为第一位职业类别;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最(96.83%);毒物明确(鉴定)率仅16.04%。结论:预防急性中毒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13-45岁的女性以及失业人群,并应注意管理好安眠类药物,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检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斌  荆建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308-2309
目的:通过分析各种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急诊入院的中毒患者均由本科室有资历的医务人员准确诊治,并填写急性中毒表格.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生时间、病人来源、发生地点、意图、中毒类型、中毒物质名称、剂量及种类、侵入途径、急诊处理方式、诊断及转归等.结果:自2000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止,我院急诊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256例,男女比例1.03∶1,男性略高于女性,中毒年龄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占39.5 %),其次发生在20岁~29岁之间(占18.0 %).主要中毒的物质为一氧化碳(占50.0 %),然后是安眠药中毒(占18.0 %),再次是酒精中毒(占15.6 %).吸入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占52.0 %).68.0 %的中毒发生在家里.中毒病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农民68.4 %,待业人员23.4 %,学生6.3 %.中毒在11月、12月、1月高发,占全年69.1 %.93.8 %病人全愈出院,死亡占6.2 %.安眠药、酒精、农药中毒,吸入是常见中毒的主要途径,农民、无业人员和学生是主要中毒职业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9例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途径及毒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是急性中毒的高发群体(85.3%)误服及监护人过失所制的中毒为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医源性的药物申毒.消化道中毒为主要的中毒途径(86.5%);中毒种类主要为药物(52.9%);其次为农药鼠药等。结论: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来参与对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才能有效减少儿童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急性中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于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中毒患者,对其性别、年龄、中毒种类等10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例研究病例中,男女比为0.77:1。中毒高发年龄段为21~50岁(66.67%)。中毒药物种类中居首位的是农药(43.69%)。职业居首位的是农民289例(40.99%)。第4季度发生急性中毒事件最多(39.43%)。消化道吸收为主要侵入途径(92.34%)。最常见的中毒原因是自杀(91.86%)。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该院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的基本资料,为制定本地区急性中毒防治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各种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资料 ,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急诊入院的中毒患者均由本科室有资历的医务人员准确诊治 ,并填写急性中毒表格。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生时间、病人来源、发生地点、意图、中毒类型、中毒物质名称、剂量及种类、侵入途径、急诊处理方式、诊断及转归等。结果 :自 2 0 0 0年 7月 1日至 2 0 0 3年 6月 30日止 ,我院急诊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 2 5 6例 ,男女比例 1.0 3∶1,男性略高于女性 ,中毒年龄主要发生在 6 0岁以上的老年组 (占 39.5 % ) ,其次发生在 2 0岁~ 2 9岁之间 (占 18.0 % )。主要中毒的物质为一氧化碳 (占 5 0 .0 % ) ,然后是安眠药中毒 (占 18.0 % ) ,再次是酒精中毒 (占 15 .6 % )。吸入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 (占 5 2 .0 % )。 6 8.0 %的中毒发生在家里。中毒病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农民 6 8.4 % ,待业人员 2 3.4 % ,学生 6 .3%。中毒在11月、12月、1月高发 ,占全年 6 9.1%。 93.8%病人全愈出院 ,死亡占 6 .2 %。安眠药、酒精、农药中毒 ,吸入是常见中毒的主要途径 ,农民、无业人员和学生是主要中毒职业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患者入院前,用专门的《急性中毒病人登记表》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案,通过统计此登记表,对急性中毒的流行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间我院急诊科共接诊治疗急性中毒患者326人,其中男146人,占44.79%,女180人,占55.21%,男女性别病例比为1∶1.23;以21-40岁为高发年龄段;在这些中毒患者中,无业、农民、工人及儿童居多;在急性中毒中自杀患者最多,有140人,占42.94%;中毒类别中药物、酒精、农药、鼠药、食物及化学品中毒居前几位;在对患者毒物侵入途径的分析中,绝大多数患者属于经消化道摄入,有278例,占85.27%。结论:急诊科中急性中毒反映了急诊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急诊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诊急性中毒患者群体的特点。方法:对从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期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就诊中毒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年中共有1156例急性中毒患者,占同期急诊患者的6%,一氧化碳中毒排第一位(43%),酒精中毒居第二位(29%),安眠类药中毒占第三位(17.8%)。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53.3%),21%患者需住院治疗;3.4%患者死亡。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常见中毒患者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